摘要:血液科是醫院中感染高??剖遥嚎剖罩蔚幕颊叨鄶禃L期接受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等治療,從而間接影響免疫系統,誘發感染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會因感染而喪失生命,因此,血液科醫師應特別關注如何正確給患者選擇和使用抗感染藥物,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深入探究血液科感染患者中抗感染藥物的選擇與治療策略,以期為血液科患者康復和治療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血液科;抗感染藥物;治療策略;危險因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導致血液科患者發生感染的因素越來越多,如免疫力降低、血管完整性破壞、免疫抑制劑或化療藥物的長期使用、粒細胞計數水平低等。針對血液科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和增強患者自身抗感染能力,其中選擇抗感染藥物是治療的重點[1]。血液科抗感染治療包括抗微生物感染和抗寄生蟲感染,抗微生物感染主要包括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感染。血液科患者感染的直接原因為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真菌和細菌等[2]。隨著病原微生物種類的增多,其致病也復雜化和多樣化[3]。探究血液科感染患者的危險因素及其預后,有助于臨床醫師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和預防。本研究旨在綜述血液科感染患者中抗感染藥物的選擇與治療策略。
1血液科抗感染藥物種類
1.1 β-內酰胺酶抑制劑
隨著耐藥細菌的普遍存在,出現一些新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阿維巴坦、西司他丁和美羅培南[4]。阿維巴坦是復方制劑,它們能夠抑制一些D類酶、頭孢菌素酶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長和繁殖,促進患者恢復。阿維巴坦可以抑制多重耐藥菌、碳青霉烯耐藥菌,特別是對β-內酰胺酶耐藥的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此外,阿維巴坦不受藥物間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無嚴重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主要為腹瀉、消化不良。西司他丁是由多種藥物組成的復發制劑,主要適用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其他感染的治療,這類藥物在臨床中的效果較佳,其主要的安全性事件為腹瀉和惡心。美羅培南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復方制劑,主要適用于耐藥細菌引起的感染,能夠有效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常與氨基糖苷、替加環素等聯合應用,提高臨床療效。
1.2 頭孢菌素
頭孢菌素包括多種藥物,如頭孢洛林、頭孢比羅、頭孢洛扎、頭孢地爾等。頭孢地爾是一個新型的頭孢菌素,它能夠透過細菌鐵載體蛋白的形式被細胞吸收,并且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特別是對腸桿菌科、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嗜麥芽假單胞菌乃至碳青霉烯耐藥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因此,頭孢地爾可以被應用于防治各種泌尿系統感染[5]。該物具有較強的抗生素作用,也可用于對碳青霉素耐藥性的患者。
1.3 糖苷類抗菌藥物
糖肽類抗菌藥物主要包括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衍生物,如特拉萬星、達巴萬星、奧利萬星。特拉萬星的特性是具備親脂性側鏈以及具有負離子的疏水性基因,可以顯著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的繁殖,并且可以通過與肽聚糖的前體相互作用,阻止它們在細胞壁上形成,實現良好的抗菌作用。它的原料來源于萬古霉素及其衍生品,如達巴萬星、奧利萬星等。特拉萬星可以有效誘導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膜發生極性轉換,進而降低其表面滲透性,有效發揮抗菌功效[6]。特拉萬星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中也具有抗菌效果,且靜脈血液對特拉萬星的清除率比萬古霉素更佳,不良反應主要為腎損傷。達巴萬星的抗菌作用十分強大,能夠有效抵抗革蘭氏陽性菌,包含甲氧西林敏感性的、甲氧西林抗性的,還有鏈球蟲。此外,它還能夠抵抗耐藥性菌株,如頭孢曲松肺炎鏈球菌。根據臨床試驗,達巴萬星的蛋白質結合率能夠提升到93%,并且在治療導管相關的血液疾病方面取得87%的療效,且不良反應較少,主要為排便困難、腹痛等,具有一定的用藥安全性[7]。奧利萬星能夠針對萬古霉素敏感菌、耐藥菌或者耐藥腸球菌、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其獨特的免疫調節機理使它能夠更好地抵御細菌侵害,但是該藥不良反應明顯,如嘔吐、眩暈、腹脹等。
1.4 惡唑烷酮
惡唑烷酮為一種強效的抗菌藥,可以治療多種革蘭氏陽性菌所致的急性炎癥,可通過靜脈滴注或者口服的形式給藥,生物效利用率可達90%,而且使用十分安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瀉等[8]??堤┻虬肥且环N新型的抗菌藥,它能夠抵抗多種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微生物、腸球菌以及鏈球菌。此外,它還能夠提供良好的抗菌活性,用藥安全可靠。
1.5 四環素類
依拉環素是一種由天然植物制備的含氟藥物,它可以抵御革蘭氏陽性菌、陰性需氧菌、厭氧菌、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等病菌的侵害,并且可以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在防治復雜性腹腔傳染病時,它的作用可以媲美左氧氟沙星,但也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中度靜脈炎[9]。奧馬環素是一種新型的米諾環素衍生物,可以抑制許多微生物學,如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及其厭氧菌,在醫學上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防治獲得性細菌性肺炎、軟組織細菌性感染方面,它的臨床效果比莫西沙星或利奈唑胺更加顯著,但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或者局部注射疼痛。
1.6 其他抗菌藥物
其他抗菌藥物還有普卓米星、吉布達星、奈諾沙星等,其中普卓米星是一種注射用氨基糖苷類藥物,一般適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復雜性尿路感染,對多數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都具備抗菌活力。同時,普卓米星有濃度依懶性抗菌活力,其典型的不良反應是頭痛、嘔吐、視覺不清等,停藥后可恢復[10]。吉布達星為三氮乙酰萘拓撲異質酶抑制劑,可選擇性與微生物DNA促旋酶和拓撲異質酶作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蟲、肺炎鏈球蟲和大腸埃希菌等多種微生物抗菌活力,其在革蘭氏陽性菌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中穩定性較好,典型不良反應為惡心、胃腸道潰瘍、頭痛等。奈諾沙星為無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一般用來防治社區獲得性肺炎感染,對革蘭氏陽性菌或革蘭氏陰性菌都具有較強的生物抗菌活力,奈諾沙星生物抗菌活力優于左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奈諾沙星安全和耐受度較高,不良反應主要為白細胞減少、頭痛、眩暈等[11]。
2血液科抗感染治療策略
血液感染是一種危害健康的疾病,可增加患者醫療負擔,影響患者預后。早期、準確、有效的抗感染治療可以防止感染發展,降低患者死亡率,促進患者康復。
2.1 明確病原菌
在醫院,革蘭氏陰性菌依然占據著重要地位,革蘭氏陽性菌主要由葡萄球菌構成。此外,隨著廣譜抗生素、免疫調節劑的普遍使用以及化學治療方法導致粒細胞數量下降,治療過程對黏膜的損傷,醫院內真菌性疾病也在不斷增加。為了獲得更準確的診斷,建議患者進行全面微生物學檢測,以便及早發現潛在病原菌,并根據藥敏結果采取早期、充分、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抑制疾病發展[12]。
2.2 針對性應用抗感染藥
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見致病菌不同。對于上呼吸道感染,需綜合考慮各種潛在的疾病,以便采取有效的抗菌措施。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建議使用碳青酶烯類藥品,如四代頭孢菌素類,必要時也可聯用氨基糖苷類藥物;針對革蘭氏陽性菌,建議使用萬古霉素。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建議,對于粒細胞缺乏伴發熱的患者,首先應用3~4代頭孢菌素類、碳青霉烯類和氨基糖苷類藥物進行初步預防和控制。此外,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腸桿菌科細菌和不動桿菌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綜合防護措施,如聯合使用碳青酶烯類、3~4代頭孢菌素類和氨基糖苷類藥物,減輕對肝腎的損害。同時,注意避免使用高濃度激素和免疫抑制藥物,防止發生更為嚴重的后果。
由于真菌的大量滋生和傳播,當真菌侵入人體內時,患者死亡率將大幅提升。因此,當抗生素的療效不理想時,臨床醫生通常會采取氟康唑、伏立康唑以及兩性霉素B脂質體等抗真菌劑來進行治療[13]。
此外,口腔感染也是血液化療患者的普遍問題,它的形成往往由正常菌群以及特定的細菌組成,而白細胞計數的減少以及pH值的升高也增加了黏膜炎的發生風險。對于口腔感染,可用碳青酶烯類、氨基糖苷類和硝基咪唑類治療。若發現存在真菌,可以考慮使用氟康唑和制霉菌素漱口液進行清潔。碳青酶烯類具有強大的殺菌活力,可以抑制G+菌和厭氧菌的繁殖,硝基咪唑類能夠更加徹底地殺滅這些細菌。因此,碳青酶烯類與萬古霉素聯合使用治療血液感染更加安全、高效。
2.3 中性粒細胞與經驗性使用抗生素
當中性粒細胞水平處于正常范圍內時,其數量會顯著升高,而中性粒細胞水平較差時,其數量會明顯降低。感染所致的中性粒細胞增多,是由于骨髓中儲存的粒細胞大量釋放至血循環中,此時中性粒細胞增多,但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往往是正?;蚪档偷?。表明中性粒細胞的數量與人體免疫力系統相關,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氟喹諾酮類藥物雖然能在短期內提高血液科感染患者的自身抗感染能力,但氟喹諾酮藥物的長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14]。
3結論
對于多重細菌性血流感染及合并器官衰竭患者,臨床需有效評估患者病情,及時糾正低蛋白血癥和嚴重粒細胞缺乏狀態,縮短粒細胞缺乏時間,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垢腥舅幬镌谘嚎聘腥净颊咧械呐R床應用研究已有較多報道,如糖肽類、唑烷酮類、喹諾酮類等,其中β-內酰胺酶抑制劑、頭孢地爾、吉布達星等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李甫良,陳巧敏,楊金有.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病原菌特征及抗感染治療分析[J].中國處方藥,2023,21(11):59-63.
[2]盧恩昌,艾澤慧,徐慶.血液感染革蘭陰性桿菌266株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1):109-112.
[3]陳曉孩,黃春燕,張偉,等.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療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學毒性[J].江蘇醫藥,2021,47(6):588-590,594.
[4]李亞雨,馬杰,胡營濤,等.急性白血病并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0):1737-1739.
[5]吳麗民.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抗菌藥物治療效果及護理體會分析[J].藥品評價,2016,13(21):38-40.
[6]王紅,鄧孝陵,李小杰等.肝素與抗菌藥物封管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7):1590-1592.
[7]胡薩薩,宋馬小薇,董亞琳,等.247例血液病患者經驗性抗感染治療藥物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5,30(1):68-70.
[8]路萍,童宗武,宮喜翔,等.血液系統惡性疾病并發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治療[J].醫學綜述,2013,19(22):4132-4135.
[9]姚晶瑞,張悅鳳.血液透析治療抗結核藥物引起的急性腎損害11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6):121.
[10]陳字,陳勤奮.血液科侵襲性真菌感染治療時機及治療藥物的合理使用[J].上海醫藥,2011,32(1):4-6.
[11]李另另,喬偉振,蔡思慧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尿膿毒癥1例的抗感染藥物選擇及用藥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7):136-138.
[12]王樂,虞意華.四環素類藥物在膿毒癥中的免疫調節作用:抗感染外的治療選擇[J].浙江實用醫學,2022,27(2):166-170.
[13]王璐.頭孢菌素類抗感染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研究[J].海峽藥學,2017,29(12): 238-239.
[14]徐永祥,黃惠英,劉治安,等.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單病種抗感染藥物治療的質控指標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7,14(3):5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