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同步放化療治療宮頸鱗狀細胞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采取,同步放化療治療,對照組采取單純放射治療,比較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生活質量及毒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前SCC、CE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SCC、CEA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PF、RP、VT、SF、BP、MH、RE、GH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PF、RP、VT、SF、BP、MH、RE、GH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同步放化療可有效降低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宮頸鱗狀細胞癌;同步放化療;療效;鱗狀細胞癌抗原;癌胚抗原
宮頸癌為全球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宮頸鱗狀細胞癌為其中最常見的亞型,患病初期無明顯異常,一旦確診多處于中晚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手術、放療和化療在早期病變中取得一定成效,但對于中晚期病變患者療效有待提高,且副作用較大[2]。同步放化療聯合應用放療與化療,旨在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腫瘤復發和轉移[3]。此外,同步放化療對腫瘤標志物,如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影響較大,為評估療效和監測疾病進展提供新的視角。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同步放化療治療宮頸鱗狀細胞癌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未開展過其他中西醫治療;本人或監護人知情同意;年齡≥18周歲;可獨立填寫量表。
排除標準:宮腔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已經參與或準備參與其他研究項目;伴有重要臟器損傷;治療依從性差無法配合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純放射治療:告知患者擺放正確體位(仰臥位),采用德國西門子PRI MUS直線加速器對盆腔進行放射治療,總劑量為45 Gy,1.8 Gy/ 次,5次/周;采用銥-192(192 Ir)進行高劑量率、近距離腔內放療,進行腔內放療標準為體外放療劑量≈30 Gy,1次/周,體內外放療不同時進行,共治療1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順鉑(國藥準字H20023460)化療,劑量為30~40 mg/m2,靜脈輸入,1次/周,共化療4~5次。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主要檢測鱗狀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einoma,SCC)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5](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估,包括8個項目,如健康總體自評(General health,GH)、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SF)、活力(Vitality,VT)、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情感職能(Role emotional,RE)、機體疼痛(Body pain,BP)、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各項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3)比較兩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如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消化道反應、放射性直腸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SCC、CE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SCC、CEA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PF、RP、VT、SF、BP、MH、RE、GH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PF、RP、VT、SF、BP、MH、RE、GH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7.5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3討論
宮頸鱗狀細胞癌為宮頸癌的常見病理亞型[6],隨著病情進展,單一手術、放療或化療治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7]。相關研究[8~9]提出,同步放化療通過整合放療和化療,已經在多個腫瘤治療領域展現出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SCC、CE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SCC、CEA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PF、RP、VT、SF、BP、MH、RE、GH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PF、RP、VT、SF、BP、MH、RE、GH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7.5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同步放化療在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同步放化療后,腫瘤微環境中的某些變化,如ACKR2治療耐藥腫瘤細胞的亞群的出現,可能導致CD8 T細胞衰老,影響治療效果和腫瘤復發[10]。謝紹菊等[11]研究顯示,放化療后腫瘤微環境中的變化可能會影響CD8T細胞狀態,進而影響SCC和CEA的水平,這些變化有助于預測腫瘤復發。
此外,同步放化療通過放療直接破壞腫瘤細胞DNA,同時化療藥物能夠殺死或抑制活躍分裂的細胞,二者聯合使用可以增強對腫瘤細胞的殺滅效果。某些腫瘤細胞可能對單一治療方式產生耐藥性,而同步放化療能夠通過不同機制攻擊腫瘤細胞,減少耐藥細胞的形成,提高療效,且毒副反應未見明顯增加[12]。
綜上所述,同步放化療可有效降低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呂元婧,丁玲,李巧玲,等.hnRNP E1與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宮頸癌變中的作用及交互效應[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9,40(4):466-470.
[2]李丹,徐小仙,閆鼎鼎,等.早期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檢測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的臨床意義[J].中華腫瘤雜志,2019,41(5):357-362.
[3]王春娟,楊莉.同步放化療治療宮頸鱗狀細胞癌的療效及其對患者SCC、CEA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0,31(17):2222-2224.
[4]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21,31(6):474-489.
[5]葉華容,許珊丹,李國棟,等.SF-36簡明生活質量量表應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1):66-68.
[6]魏曉強,王俊杰,唐猛.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評估老年中晚期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同步放化療的療效及預后的價值[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9,11(5):403-407.
[7]何惠蘭,史惠蓉,賈艷艷.紫杉醇與順鉑新輔助化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療效觀察[J].癌癥進展,2019,17(17):2038-2040,2100.
[8]李靜,索紅燕,孔為民.《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2018癌癥報告:宮頸癌新分期及診治指南》解讀[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6):646-649.
[9]夏為書,張紅玲,袁媛.宮頸癌患者同步放化療期間的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20,49(3):471-476.
[10]謝瑞霖,王慧,仝少冬,等.Ⅰb2-Ⅱb期宮頸癌新輔助治療聯合手術對比根治性同步放化療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9,28(6):428-431.
[11]謝紹菊,張仟仕,李喬,等.宮頸癌放化療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3):464-467.
[12]張賢雨,馬歡,席強,等.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同步放化療后應用TP方案鞏固化療效果及血清miR-155、miR-24水平變化[J].山東醫藥,2020,60(2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