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針灸配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北京積水潭醫院貴州醫院收治的11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顏色球抽取法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6例。常規組采取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采取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單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頸部不適)、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1周后、2周后單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頸部不適等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證候積分低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復發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 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可有效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有效降低復發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針灸;推拿;頸部不適;單肢麻木;復發率
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
lopathy,CSR)為臨床常見頸椎病,主要指個體頸神經根受到相關壓迫或刺激,導致頸椎、背部及上肢出現疼痛(放射性)、麻木、無力等癥狀,以30~50歲男性患者居多。當前臨床還未明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多認為CSR是由多種因素(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退行性改變或脊髓血運循環障礙)共同作用導致。此外,長期伏案工作、勞累、外傷等因素也可導致該病的發生。
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以保守治療為主,如牽引、推拿、針灸等,但單一療法效果有限,多予以患者聯合治療[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針灸配合推拿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北京積水潭醫院貴州醫院收治的11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顏色球抽取法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6例。常規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36~62歲,平均年齡(44.87±6.42)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病程(4.34±1.89)年。觀察組男30例,女26;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42.59±6.90)歲;病程5個月~11年,平均病程(5.26±1.6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納入標準:均存在頸椎、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及無力等癥狀,經臨床X線、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CSR;患者均自愿參加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精神、認知障礙;治療配合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器質損害;伴有高血壓;需接受手術治療的嚴重性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規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
0.9%氯化鈉注射液7 mL+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維生素B12注射液0.5 mg神經阻滯,每日1次,連續治療14 d。
1.2.2 觀察組給予針灸配合推拿治療
(1)針灸:以大椎穴、天柱穴、風池穴為針灸主穴,按照辨證治療原則選擇針灸配穴,如商陽穴、曲池穴、合谷穴、肩髎穴、中渚穴、外關穴、支正穴、天宗穴、后溪穴等。選定針灸穴位后,指導患者調整臥位為端坐位或俯臥位,保持頸部向前微傾,使頸項部充分暴露,按照常規消毒操作要求將所需針灸部位消毒,消毒后使用針灸專用針實施針灸治療,進針前應仔細觀察患者病變部位,進針位置應避開神經和血管,針刺風池穴進針1寸,直刺天柱穴,以患者局部出現酸脹感為宜,其他穴位也采用直刺法,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30 min,同時給予紅外線燈照射治療,每日1次,連續治療14 d。
(2)中醫推拿:指導患者調整臥位為端坐位,保持頭部稍微向前傾,使頸項部充分暴露;推拿醫師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掌(左手掌)掌根按揉患者頸部,按揉過程中指導患者放松,逐漸加大按揉力度,直至患者頸部出現溫熱及酸脹感,時間5 min;雙手放于患者一側肩部,提捏其一側肩部項肌,約20~40 s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用一只手固定患者頸部,另一只固定患者一側面部,指導患者將頭慢慢向被臉部被固定一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停頓30~50 s后恢復,重復上述流程訓練另一側;將雙手交叉放置于患者的枕部,并作抵抗動作,指導患者向后延伸頭部,停頓30~50 s后還原,隨后將雙手交叉放置于患者前額位置,同樣作抵抗動作,指導患者盡量向前前屈,停頓30~50 s后還原,分別拍打患者肩部各30次,每日推拿1次,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根據神經根型頸椎病分級標準分為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4個等級,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癥狀,2分為中度癥狀,3分為重度癥狀,主要證候包括單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頸部不適[2]。
(2)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患者頸部、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完全消失,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后,患者頸部、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明顯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病癥、體征未明顯改善,或病情加重為無效[3]。總有效=顯效+有效。
(3)比較兩組復發情況:隨訪6個月,觀察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單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頸部不適積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1周、2周的單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頸部不適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治療有效率為98.21%,高于常規組的82.1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1、2、4、6個月的復發率均低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西醫治療CSR可起到一定療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且具有極高的復發率[4~5]。中醫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與人體太陽經(后腦直下至腰抵部位)、督脈(左右肩胛)有著密切關系,主張由經脈入手進行治療。針灸可有效激發患者枕神經沖動,從而達到收縮(舒張)血管和改善患者機體微循環的效果,本研究取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椎穴、天柱穴、風池穴為針灸主穴,大椎穴位于督脈陽交合之處,屬人體手、足三陽經,針灸該穴可起到益氣、壯陽、通絡、止痛作用,有效改善局部神經血管壓迫癥狀;天柱穴為中醫治療頭、頸疾病的主要穴位,針灸該穴可起到止痛、緩解僵硬作用;風池穴屬人體足少陽膽經穴,針灸該穴可起到疏風、散寒、止痛、通絡、調和氣血作用[6~7]。
推拿也是常用的中醫外治法,以揉、捏、按、拿手法推拿神經根型頸椎患者局部經脈,不僅可以很好地疏通患者機體經脈,緩解組織痙攣,還可以消除機體氣血瘀阻和腫脹,松解神經根粘連或軟組織粘連,修復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受損軟組織[8~10]。此外,推拿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1周后、2周后單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頸部不適等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證候積分低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治療有效率為98.21%,高于常規組的82.14%(P<0.05);觀察組治療后復發率低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可有效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有效降低復發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麥方永,馮文鋒,劉桂平,等.超聲引導下神經根阻滯配合龍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1,12(21):16-19.
[2]孟仕貴.小針刀配合針灸推拿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9):97-98.
[3]王田資.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治療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椎功能恢復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1,45(18):1934-1936.
[4]孫建武,孫鵬飛.針刺推拿配合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08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9):1498-1499.
[5]王華.穴位注射、針灸、推拿牽引聯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1,12(20):22-23.
[6]吳月,張雙飛,王文娟.穴位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3,43(22):5532-5534.
[7]楊旭.頸椎牽引結合針灸推拿及運動訓練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1):168-172.
[8]孫玲.針灸聯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疼痛度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7):239-241.
[9]郭迪.四位一體推拿療法聯合溫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氣滯血瘀證34例[J].河南中醫,2021,41(9):1399-1403.
[10]李亞君,周愚.推拿中經穴疏導配合針灸治療氣滯血瘀型神經根型頸推病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22,40(11):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