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在社區老年人居家留置導尿管護理中實施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5歲以上居家留置導尿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診療模式管理,觀察組實施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照顧者護理知識掌握情況、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和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照顧者干預前護理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知識掌握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照顧者干預前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應用于社區老年人居家留置導尿管護理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照顧者自我護理水平及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社區;老年人;居家留置導尿管護理;照護能力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病率逐漸增高。留置導尿管已成為臨床上常見的侵入性護理操作,但目前很多醫療機構的病床數已經不能滿足實際臨床需求,有些患者因置管時間較長或家庭經濟條件受限等原因,選擇居家留置導尿管[1]。有研究表明,居家留置導尿護理現狀不容樂觀,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率高達40%~50%[2]。因此,如何在社區居家環境中提供有效、安全的留置導尿管護理,提高居家護理效率和質量,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是當前護理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觀察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在社區老年人居家留置導尿管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5歲以上居家留置導尿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65歲,無溝通障礙;可獨立或在監護人幫助下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拒絕參與研究;合并惡性腫瘤,且預期存活時間不足3個月;依從性較差;合并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診療模式
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包括如何照護導尿管、如何識別潛在的并發癥,如尿路感染等;告知患者出現尿路堵塞、嚴重感染等情況時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
1.2.2 觀察組實施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
(1)組建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小組:建立由中心家庭醫生、社區護士和醫聯體專家組成的多層次團隊。設置綁定小組,由1名家庭醫生和1名護理人員負責患者居家尿管護理的具體工作。醫聯體專家負責培訓、疑難病例會診、醫療質量控制、遠程會診以及雙向轉診工作。
(2)培訓考核:由醫聯體專家和本中心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的培訓教學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培訓與考核。注重對管理制度、服務規范流程、專業知識和技能等培訓,不斷提高小組成員居家尿管護理能力。培訓考核合格者方可參與護理工作。
(3)上門評估與首診:綁定小組對有需求的老年患者進行入組評估,包括完整的醫療史、檢查、家庭環境等內容。評估后出具報告,判定是否需要提供上門服務。對符合要求的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簽訂協議書,告知患者服務內容、形式、流程、雙方責任和權力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等。
(4)組織病例討論,制定護理計劃:綁定小組向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小組成員匯報上門評估情況和現存的護理問題,充分討論后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特別是針對留置導尿管的護理策略,如導尿管的選擇、更換頻率、清潔和維護程序、預防尿路感染等。必要時邀請醫聯體專家進行指導、會診或醫療轉診[3~4]。
(5)入戶留置導尿護理與指導: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尿管,注意無菌操作,操作動作要嫻熟,以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尿路感染風險。指導患者多飲水,減少膀胱沖洗。拔管時不宜立即拔出尿管,應讓患者自行排尿,使尿管隨著尿液一起流出,可減輕拔管時的痛苦,減少尿潴留的發生[5]。對患者/照顧者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導尿管正確護理方法、識別和處理潛在并發癥的護理技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同時留下聯系方式,建立家庭醫生簽約上門服務護理群,及時解決患者/照護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6)建立持續隨訪護理機制:建立定期隨訪監測機制。綁定小組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每月進行1次居家訪視。主要對患者生命體征、生理狀態、家庭環境情況和滿意度情況進行訪問、評估,指導患者/照顧者解決現存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必要時迅速進行醫療護理干預,如輔助檢查、更換尿管、膀胱沖洗、拔除尿管等。如遇較復雜的異常情況時,邀請醫聯體專家一同進行會診或轉診。
(7)定期組織醫療質量控制工作會:定期組織醫聯體專家參與醫療質量控制工作會,對周期內所管理患者的整體情況、現存或潛在風險、采取的措施、預期效果、下一步計劃等進行逐一復盤、分析和討論。醫聯體專家對疑難病例進行指導。選取優秀病例進行全員培訓,提高小組成員的整體護理水平。總結本周期工作,安排下周工作重點。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照顧者護理知識掌握情
況:從操作前洗手方法、尿管護理的方法、會陰護理的方法、并發癥觀察與干預、膀胱功能訓練5個維度進行評估。共5項,每項20分,滿分100分,得分最高則護理知識掌握越好。(2)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如尿路感染、漏尿、自行拔管、急性尿潴留等。(3)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認可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術水平和護理效果3個維度。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照顧者護理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照顧者干預前護理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知識掌握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3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干預前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人員態度、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及護理效果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傳統醫療服務模式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特別是在居家照護方面的需求[6]。居家留置導尿管患者多為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且身患多種疾病,病情復雜[7~8]。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的核心在于優化資源分配,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與效果。該模式通過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確保老年患者在接受連續性醫療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全面的生活支持與照護。同時,聯合分級診療模式還通過明確不同層級的醫療需求,使資源配置更為精準,不僅提升了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大幅度減少了醫療浪費。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照顧者干預前護理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知識掌握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照顧者干預前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如下:建立分級診療團隊能夠從多層次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確保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保障護理的精確性和個性化,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聯合分級診療模式強調團隊合作,通過家庭醫生、社區護士及醫聯體專家協同工作,使患者得到高水平護理的同時,還能享受轉診綠色通道,優化資源利用;隨著護理水平的提高,患者和家屬不僅學會了正確的護理技巧,還能及時識別并應對潛在的并發癥,大大降低尿路感染和尿潴留風險,同時減輕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照顧者的護理壓力,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照護效果。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聯合分級診療模式應用于社區老年人居家留置導尿管護理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照顧者自我護理水平及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瑩瑩,張繼輝.老年留置導尿患者的家庭護理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3,39(9):54-56.
[2]訾靖,杜雪平.醫養結合視角下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基于北京市西城區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銀齡老年公寓的案例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3,26(19):2434-2438.
[3]沈嘯翼,丁晶晶,周軍,等.分級診療模式下社區-綜合性醫院聯合對老年癡呆癥患者及照顧者的管理效果[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2,25(2):176-179.
[4]陵星辰.分級診療和醫養結合背景下失能老年人對社區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0,18(26):3550-3553.
[5]李靜.社區-家庭伙伴合作預防居家式留置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20,18(6):675-678.
[6]虞春潔,凡蕓.淺談居家留置導尿患者的護理對策[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4,9(02):146-148,157.
[7]李宏,隋鳳湖,陳立新,等.預防社區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感染的護理干預及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2):1837-1838.
[8]曾婷.目的導向OEC護理模式在腎結石FURS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2, 33(17):2658-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