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對膽管癌手術患者圍術期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膽管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實施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圍術期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圍術期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降低膽管癌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膽管癌;預見性護理;手術;圍術期護理;生活質量;并發癥
膽管癌是一種起源于膽管的惡性腫瘤,其發病背景復雜,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生活習慣等有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膽管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見性護理逐漸受到關注。預見性護理強調在患者病情惡化前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提前采取護理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3]。本研究旨在探討預見性護理對膽管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膽管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7~74歲,平均年齡(51.34±5.38)歲;體重指數(BMI)20.89~27.24 kg/m2,平均體重指數(BMI)(20.11±4.22) kg/m2。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50.13±5.46)歲;體重指數(BMI) 21.03~26.94 kg/m2,平均體重指數(BMI)(20.46±4.24) 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臨床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管癌;年齡、性別、病程等符合研究要求;患者自愿參加手術,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惡性腫瘤或嚴重疾病;存在手術禁忌證或不耐受手術;術前檢查發現遠處轉移或局部晚期;精神狀態異常,無法配合手術和治療。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圍術期常規護理
(1)術前準備: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等。同時,向患者詳細解釋手術過程、可能的風險及預期結果,以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恐懼。
(2)術后監護: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同時,觀察患者手術部位,防止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3)疼痛管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遵醫囑為患者提供合適的鎮痛藥物,并適時調整藥物劑量、給藥頻率,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疼痛感。
(4)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的營養需求和手術后的恢復情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飲食建議。同時,通過靜脈輸液等方式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
(5)心理護理:膽管癌手術患者常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和支持。
1.2.2 觀察組予以圍術期預見性護理
(1)術前預見性護理:術前,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包括各項生理功能、營養狀況、心理狀態等,從而了解患者的手術耐受性,為手術提供重要參考。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如心理疏導、心理教育等,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增強手術信心。根據手術要求為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幫助患者進行術前鍛煉,提高手術耐受性;為患者提供術前飲食指導,保證患者術前營養充足;為患者做好術前皮膚準備,減少術后感染的風險。
(2)術中預見性護理:第一,術中監測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體溫等,及時發現并處理術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第二,保暖措施。手術過程中,患者容易受到低體溫的影響。護理人員應采取保暖措施,如加蓋被子、使用加溫設備等,維持患者的正常體溫,減少術后寒戰、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3)術后預見性護理:第一,術后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定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引流情況、傷口敷料等。及時發現并處理術后并發癥,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瘺等。對于出現異常情況的患者,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第二,疼痛管理。術后疼痛是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據醫囑給予合適的鎮痛藥物,同時采取非藥物性的疼痛緩解方法,如調整臥位、放松技巧等,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受。第三,營養與飲食護理。術后患者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營養需求,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在胃腸道功能恢復后,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保證患者獲得足夠的營養,促進傷口愈合和體力恢復。第四,管道護理。膽管癌手術后,患者可能留置有各種引流管道。護理人員應定期檢查和護理管道,確保引流通暢,防止堵塞、感染等情況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也需關注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及時記錄并報告醫生。第五,康復訓練。術后康復訓練對于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包括呼吸鍛煉、肢體活動、下床行走等。通過康復訓練,可以促進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使用EORTC QLQ-C30 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評估,共包括43道題目、5項評定因子,每項得分為0~100分,分數和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膽管癌是一種起源于膽管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膽管細胞的內部。膽管是肝臟內的重要結構,主要功能是將膽汁從肝臟運輸到小腸,幫助消化脂肪和吸收營養物質。當膽管細胞發生異常增生,最終形成癌細胞時,就會導致膽管癌的發生。膽管癌的發病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4]。早期膽管癌患者的臨床癥狀往往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疼痛、黃疸、體重下降等癥狀。如果疑似患有膽管癌,可以通過進行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I等,以及血液檢查、組織活檢等進行診斷。治療膽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其中手術切除是治療膽管癌的首選方法,通過切除腫瘤及其周圍組織,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癌細胞。放療和化療則主要用于輔助手術治療,幫助減小腫瘤、緩解癥狀并延緩病情進展[5]。
膽管癌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預后和康復至關重要。常規護理實踐通常包括術前評估、術中監測和術后康復等各個環節,可以通過醫療團隊的緊密合作,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然而,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存在一些不足。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都具有個體化差異,同時,膽管癌患者往往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恐懼,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6]。
預見性護理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護理方法。實施該護理后,護理人員會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護理策略,確保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效果[7]。同時,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避免影響治療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膽管癌手術患者護理中采用圍術期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預見性護理注重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術中密切監測以及術后精細觀察和處理。通過這種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預見性護理不僅關注患者的生理指標,還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營養需求、康復訓練等,可以滿足患者圍手術期的各種需求,減輕其痛苦和不適,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和滿意度[8]。
綜上所述,圍術期預見性護理在膽管癌手術患者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不僅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還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龔麗燕.預見性護理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2):84-85.
[2]曹娟,劉文禎.預見性護理聯合腸內營養對膽管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和營養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7):861-863.
[3]王媚.預見性護理對肝門部膽管癌術后并發肝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22):2888-2889.
[4]曹常玲,董秀,陳鋆.預見性護理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0):167-168.
[5]劉霞,靳修.預見性護理對膽管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 (6):123-124.
[6]宮新紅.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3):144-145.
[7]劉玉華,王艾寧.預見性護理模式在膽管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8):611-613.
[8]梁飛.膽管癌手術病人圍手術期預見性護理模式的效果[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8(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