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全面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術后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負性情緒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和進食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具有顯著優勢,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膽結石;全面護理方式;心理狀態;生活質量;不良反應
膽結石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嚴重地影響其生活質量[1]。傳統護理模式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局限性,無法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2]。因此,尋找更加全面、有效的護理模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全面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關注其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各個方面[3~4]。本研究旨在探討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5例。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51.01±8.00)歲。研究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8.50±8.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膽結石的臨床診斷標準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無特殊限制,能代表一般的膽結石患者群體;知曉本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配合度高。排除標準:合并有其它嚴重疾病,如心臟病、肝病、腎病等;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伴有精神病或無法正常溝通交流;拒絕接受全面護理或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1)病情觀察:護理人員定期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記錄體溫、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及時報告醫生。
(2)術前準備:護理人員按照醫生的指示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如禁食、禁飲等。
(3)術后護理:手術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定期更換敷料,防止感染。同時,遵醫囑給予患者相應的藥物治療,并告知患者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情況,給予其相應的飲食指導,如低脂、低蛋白飲食等。
(5)基礎生活指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如洗漱、翻身等,保持病房的整潔和安靜。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全面護理干預
(1)個性化評估:對每個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病情、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社會支持等方面,以了解患者的全面需求。
(2)制定護理計劃: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明確護理目標、干預措施和評價指標。
(3)多維度干預: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層面對患者進行干預,包括疼痛管理、情緒支持、康復訓練、營養指導等,以全面促進患者康復。
(4)家屬參與:鼓勵家屬積極參與患者的護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
(5)連續性護理:確?;颊咴诓煌委熾A段的護理連續性,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銜接,以及出院后的隨訪和指導。
(6)健康教育: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預防、生活方式調整、自我護理技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術后腸胃功能恢復時間:包括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和進食時間。(2)比較兩組負性情緒: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心理情緒變化,每個量表均包含20個條目。得分越高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倽M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術后腸胃功能恢復時間
研究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和進食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8.4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6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膽結石的發病率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其危害不容小覷[5]。結石可能會阻塞膽管,影響膽汁的正常流動,從而引發膽絞痛、膽囊炎等疾病。長期膽結石刺激,可能導致膽囊壁增厚、癌變等問題。膽結石還可能引發胰腺炎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6]。
常規護理通常關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如疼痛管理、藥物管理和飲食調整,在減輕癥狀、促進患者康復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常規護理往往側重于患者的生理需求,忽視了其心理需求,膽結石患者除了生理上的不適,還可能面臨一系列的心理問題。被診斷出膽結石的患者可能會感到焦慮,長時間的病痛和康復過程也可能導致其出現負性情緒。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還會進一步影響其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7]。
相較于常規護理,全面護理更加注重患者的整體性。除了常規的生理護理,還包括對患者的心理和社會需求的關注。在膽結石患者的全面護理中,醫療團隊會積極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識別其是否存在焦慮、抑郁等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如提供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以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增強康復的信心[8~9]。此外,全面護理方式還強調對患者的社會支持。膽結石患者可能因為疾病而暫時離開工作崗位,與社會的聯系減少,繼而出現孤獨、無助等感受。全面護理下,護理人員會鼓勵患者的家人、朋友和社區積極參與患者的康復過程,為其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10~11]。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和進食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面護理方式在膽結石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全面護理更加關注患者的整體需求,綜合應用各種護理措施,從而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在全面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會更加細致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12~13]。護理人員還會通過提供心理支持、情緒疏導等措施,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促進其全面康復。此外,全面護理注重個體化、多學科合作以及預防和教育等方面,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增強其護理舒適感,從而提高患者滿
意度[14~15]。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方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具有顯著優勢,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緩解其負性情緒,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薛永娜,魏麗麗.全面護理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23,47(9):1506-1507.
[2]王杰平.全面護理措施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2):354-356.
[3]劉靜,王劍,駱燕,等.基于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對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心理狀態及預后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7):154-157.
[4]賀同玲.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及對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6):212.
[5]王義玲,彭紅,倪序美,等.綜合模式干預在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輕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價值[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21,30(7):163-164.
[6]覃曉玲.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8):144.
[7]張燕.全面護理方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9(1):299-300.
[8]莊元.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0):163-164.
[9]高青.全面護理模式應用于膽結石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14):109-111.
[10]溫娟.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療效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4):136-137.
[11]王小娟.膽結石患者護理中應用全面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探討[J].醫學美學美容,2021,30(9):166-167.
[12]張秀麗.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21,21(7):75-77.
[13]周喬.全面護理干預模式在膽結石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VAS評分的影響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7):113-114.
[14]燕婷婷.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術后的應用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5):160.
[15]朱林幼.分析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母嬰世界,2020(3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