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診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左心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小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P<0.05。觀察組護理后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遵醫行為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可有效促進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自護能力、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冠心病;個性化護理;心功能;負性情緒;自護能力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2],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極高,對患者危害極大,可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冠心病屬于慢性病,病程較長,且治療較為困難,如果治療不及時還會導致其出現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由于患者年齡較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不夠深入,很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降低疾病治療效果。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療效果,在給予其積極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性化護理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診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6~88歲,平均年齡(73.25±2.31)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67~90歲,平均年齡(74.11±2.5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冠心病;臨床資料完善;均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存在全身性感染;合并精神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臨床資料不完善;對本研究依從性差。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專科護理,加強病情監測,給予健康宣教、出院指導。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
(1)成立個性化護理小組:由資深護士長、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和專責護士組成護理小組,護士長在團隊中負責策劃和更新護理方案,監督整個護理流程實施。主治醫師提供必要的醫學指導,解答患者疾病治療疑問。責任護士具體執行護理計劃并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為了保證團隊成員的專業素質和護理效果,定期組織培訓與考核活動,提高小組成員護理能力,確保患者接受優質的護理服務。
(2)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第一,健康知識護理。向患者詳細解釋疾病發生原因、病理機制、對人體循環系統和日常生活的影響,增強其對疾病嚴重性的認知,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依從性。第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定期與患者進行交流,使用患者易于理解的語言解釋疾病治療過程及預后,增強其治療信心。動態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及時給予其心理支持,減輕患者負性情緒,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鼓勵家屬理解患者的狀況,積極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通過溝通陪伴安撫患者。第三,個性化飲食指導。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飲食習慣和具體病情,指導其飲食應均衡且營養豐富,建議患者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肉、雞肉等。在此基礎上,對每位患者的飲食內容進行個性化調整,確保膳食計劃既適應個人喜好,也符合健康需求。出院前給予患者一對一宣教,詳細解釋藥物服用方法,確保患者能夠正確服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心功能指標:主要觀察左心射血分數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2)比較兩組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負性情緒。(3)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每項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4)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進行評估。(5)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估。(6)比較兩組遵醫行為:采用科室自制問卷對患者遵醫行為進行評估,每個指標0~10分,分數越高則遵醫行為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左心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小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自護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自護能力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6 兩組遵醫行為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遵醫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遵醫行為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該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3~4]。患者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癥狀,活動時癥狀加重。老年患者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一,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臨床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保障治療效果。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心功能指標、心理狀態、護理滿意度、自護能力、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個性化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個性化護理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擔當小組成員,同時加強對成員的培訓與考核,有助于提高其專業技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個性化護理方案能夠確保護理服務的針對性,健康知識護理有助于使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心理護理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及護理依從性,同時與患者家屬保持溝通,使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與愛護,保障護理效果;飲食護理則能夠結合患者具體情況使其營養均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有效應對疾病[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可有效促進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自護能力、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
參考文獻
[1]周芳.優質護理應用于冠心病護理中的效果及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婚育與健康,2023,29(19):181-183.
[2]曹春暉,魯紅娥,王小芳,等.目標化路徑護理結合格林健康指導用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2(17):2460-2463.
[3]秦海紅,尹姣,王娟,等.早期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23,47(9):1471-1472.
[4]黃小嬌.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冠心病服用腸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9):75-77.
[5]陸文星.個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冠心病護理中對患者療效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2,10(2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