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對肝癌介入栓塞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栓塞術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境、社會關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循證護理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水平,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循證護理;肝癌介入栓塞術;生活質量;并發癥;病程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病情發展快、病死率高、預后差等特點[1],目前,臨床對該病常采用手術治療,如介入栓塞術。介入栓塞術可使細胞壞死、腫瘤體縮小或消失,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然而,術后患者容易出現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影響生存質量[2]。為了改善介入治療患者預后,提高后續治療效果,臨床應在治療的基礎上應予以患者科學的護理干預[3]。本研究旨在探討循證護理對肝癌介入栓塞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對象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栓塞術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52.29±3.41)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54±3.42)年。實驗組男18例,女25例;年齡49~65歲,平均(52.17±3.23)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34±3.2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病理診斷確診為肝癌;預計臨床生存期>6個月;符合介入栓塞的指征;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具體內容;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無獨立表達能力;合并其他癌癥;遵醫囑行為較差。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護理人員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為患者提供飲食、用藥及生活指導;監測患者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及時給予心理護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
1.2.2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
(1)建立循證支持小組:由護士長帶頭,組織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收集患者一般資料、既往史等,了解患者的基礎治療內容并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
(2)循證問題:肝癌介入栓塞患者化療后,在破壞腫瘤組織的同時,也會對肝功能造成損傷,導致發熱,還可能會引發胃腸道不適,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故以護理患者介入栓塞術后的預后情況為循證護理問題,進行循證研究。
(3)循證支持:基于知網、萬方以及其他數據庫資料,選擇學術價值高的參考文獻,尋找循證依據,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
(4)護理干預:第一,對于發熱患者,確保每日飲水量大于3 000 mL,并遵醫囑予以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第二,對于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的患者,指導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第三,對于術后出現上腹部疼痛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用藥,并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對于疼痛感較輕的患者,可進行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等物理止痛。密切觀察患者的傷口情況。第四,對于穿刺部位出血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咳痰。第五,密切監測患者肝功能指標,嚴格遵醫囑予以患者維生素、護肝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后,采用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從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方面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總分為0~100分。滿意,86~100分;一般滿意,60~85分;不滿意,0~59分??倽M意=滿意+一般滿意。
(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境、社會關系四個維度,共26個條目,總分為0~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出血、腹痛、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0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境、社會關系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境、社會關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4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一般予以患者手術治療。肝癌介入栓塞術主要是通過注射化療藥物,使得腫瘤細胞失去血液供應后發生壞死,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4]。該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小、見效快的特點,能夠在血管的表面建立微小通道,從而在CT、MR等手段支持基礎上,采用專業的導管對患者實施栓塞劑導入。由于該手術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已廣泛應用臨床[5]。但術后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
循證護理是一種依據大量的參考文獻,通過提出問題、尋找證據,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護理方法[6]。相較于常規護理模式,循證護理具有科學性、計劃性,更能滿足患者的臨床護理需求[7]。循證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會組成循證小組,發揮每位護理人員的優勢,并進行職能的分工,有利于促進護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8~9]。通過提出循證問題,有利于護理人員對每位患者進行評價,繼而分析問題所在,從而進行更專業的護理干預,使得整個護理計劃具有流程化、有序化。護理人員還會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為護理干預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使得干預措施更為科學、合理[10~11]。
本研究數據表明:護理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實驗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境、社會關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循證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降低患者行介入栓塞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從而促進疾病的恢復,改善預后。循證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會針對患者在介入栓塞術后出現的發熱、出血等癥狀,給予降溫、止痛等護理措施,從而幫助患者緩解癥狀,進一步促進疾病恢復[12~13]。同時,護理人員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緒和預后[14~1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的護理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生活質量水平,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薛珍琴,郭林紅.循證護理對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生活質量和并發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3):116-118.
[2]向貴,蔡艷珠,汪婷,等.循證護理在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生活質量分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1):148-151.
[3]李冰,李琪,高楓,等.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探討[J].母嬰世界,2020(21):238.
[4]李筱苑.分析對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1,21(59):335-336.
[5]吳玉敏,王俊奕.探究循證護理對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肝癌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1):3602-3605.
[6]王麗娜.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治療原發性肝癌術后并發癥的循證護理措施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3):156.
[7]劉麗霞,毛劍婷,黃旭芳,等.基于循證的精準護理模式對肝癌介入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22,20(3):527-530.
[8]曹春菊,黃蘇瑩,徐秀平,等.原發性肝癌TACE術后早期離床活動流程構建的循證實踐[J].護理學雜志,2021,36(5):33-36.
[9]李莉芬,毛劍婷.基于循證醫學的精準護理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34):162-165.
[10]常喜霞.循證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3):2407-2409.
[11]汪里萍,范芹.循證護理在肝癌介入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2):109-110.
[12]崔莉.循證護理對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大醫生,2018,3(7):134-135.
[13]肖芳,王娜,胡郁.循證護理在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并發癥控制及生存質量改善上的效果評價[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S2):195,197.
[14]徐姍姍.循證護理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5):108,115.
[15]朱四妹.對肝癌介入栓塞術后并發癥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