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時代,受眾可以通過電視、網絡、手機客戶端、各類APP、公眾號等多種方式了解新聞信息,這些方式操作便捷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本文對融媒體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總結了融媒體的主要特點,分析了融媒體對傳統電視新聞行業的挑戰,探究了在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轉型提升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對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的轉型提升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臺;新聞記者;轉型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日益廣泛,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給電視臺等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電視臺新聞記者要抓住時代發展機遇,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實現轉型與提升,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二、融媒體的特點及其給傳統電視新聞行業帶來的挑戰
(一)融媒體的概念與特點
融媒體中的“融”指的是融合,“媒體”指的是各類媒介載體。“融媒體”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是對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信息資源、內容、宣傳方式等的融合[1]。
融媒體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不同媒介的信息優勢和應用優勢,為新聞行業帶來極大的便利。數字技術和移動技術的進步奠定了融媒體行業發展的基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的發展,為信息的傳輸和應用提供了多種途徑。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實現了即時傳播,更好地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同時,在融媒體環境下,受眾不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新聞信息,還能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與其他網友進行互動[1]。
(二)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行業面臨的挑戰
1.新聞信息的權威性被削弱
融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自媒體也取得巨大的發展,使得每一位互聯網用戶在成為新聞信息的接收者的同時,也轉變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和生產者。傳統電視和廣播不再是大眾新聞資訊獲得的唯一渠道,這對電視臺新聞記者在信息生產和傳播方面的權威性提出了挑戰。
2.新聞信息真實性核實難度增大
自媒體環境下,每位用戶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和接收者,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信息的來源和形式。但與電視臺新聞記者相比,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的新聞業務訓練,在信息制作過程中存在夸張、角度偏頗、帶有強烈個人情感或失實等問題[3]。互聯網輿論環境本身非常復雜,用戶在接收信息時可能會被誤導,受到片面觀點或失真信息的影響,難以對信息和事件進行準確甄別和審慎推敲。因此,對于電視臺新聞記者而言,如何有效進行輿論引導、澄清錯誤、核實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顯得尤為重要。
3.新聞信息時效性與便捷性相對滯后
在融媒體時代,隨著各類媒介融合程度的加深,不同媒體平臺的信息差異正在逐步縮小。新媒體在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便捷性方面擁有優勢,這是傳統電視行業難以媲美的[4],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通過新媒體獲取新聞資訊。此外,新媒體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更加符合現代民眾的需求。
三、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轉型提升的意義
(一)適應時代發展趨勢
融媒體環境下,特別是新媒體平臺出現后電視臺受眾被分流,一些電視臺忠實觀眾開始轉移到新媒體平臺。面對這一挑戰,電視臺應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新媒體創造高質量的新聞內容以尋找新的增長點[5]。這給電視臺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動了他們的轉型與提升。電視臺新聞記者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不同的平臺上搜集信息資源,豐富信息內容。通過現代新聞傳播技術將畫面、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素材進行融合,創新新聞的傳播方式,拓寬信息發布渠道和傳播范圍。
(二)豐富電視臺采訪形式
在傳統模式下,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主要在戶外借助專業設備進行,且節目播出時間固定。但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方式發生了變化。記者可以通過網絡與被采訪者進行對話,開展線上采訪。網絡采訪模式簡化了新聞記者的采編工作流程和負擔,同時豐富了采集信息的手段,提升了新聞內容的時效性。此外,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的展示形式更加多樣,可以是視頻、圖片、語音、文字、H5等多種形式,內容更加豐富。因此,融媒體時代電視臺記者的轉型升級不僅可以豐富采訪形式,還能提高采訪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新聞的質量和時效性
新聞的質量和時效性是電視臺生存和發展的基石,這兩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聞記者能力的影響。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資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多樣化的傳媒形式、各種新奇熱點新聞等都給電視臺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因此,在融媒體時代,電視臺記者的轉型升級成為確保新聞內容高質量與及時性的關鍵環節。電視臺新聞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和新聞采編能力,強化自身的新聞事件分析能力,從客觀事實出發,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優化新聞收集、制作與傳播工作,提升新聞事件播報的效率,從而提高新聞內容的整體質量。
四、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轉型提升建議
(一)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在融媒體時代,隨著各種新型媒體形式的涌現,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開始豐富,資訊傳播速度不斷提升。記者不再是唯一的新聞信息傳播人員,公眾在成為新聞信息的接受者的同時,也轉變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如今,人們可以在公眾平臺自由地發布各類信息,這給傳統模式下記者的新聞信息主導者身份造成了威脅。因此,電視臺新聞記者需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摒棄傳統的主導思維,重新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加強自身業務能力培養,不斷提高采編能力與水平,加深對當前公眾個性化信息需求的分析和理解,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為民眾提供具有針對性、高質量的新聞資訊服務。
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記者的職業定位和工作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對于電視臺新聞記者而言,單純的采編已不再是其工作中最主要的部分,如何對各種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和處理更加重要。在融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創造和傳播新聞,這一特點使得信息的挖掘和觀點的整合成為專業新聞報道的關鍵要素,這也是傳統主流媒體如電視臺與其他新型媒體之間的主要區別。因此,電視臺記者要積極改變傳統媒體模式下的工作習慣,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與思考,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二)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性
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素材的獲得渠道更加廣泛,獲取的信息種類也更加多樣化。面對海量的信息,記者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篩選,從眾多信息中提取關鍵的新聞要素。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具備高度的新聞敏感性,能迅速識別并關注公眾感興趣的熱點事件,同時擁有挖掘和采編具有新聞價值素材的能力,以創作出優質的新聞資訊內容。
電視臺新聞記者憑借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在采編工作中,他們可以類比推理、深入挖掘,注重細節,從而深化新聞內容,并引導觀眾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樣不僅提升了節目的質量,還增強了其對觀眾的影響力。同時,電視臺新聞記者還要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互聯網時代,新聞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更新速度快,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甄別和判斷能力,才能迅速識別出有價值和意義的新聞,這是確保新聞欄目高質量的基礎和保障。因此,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具有較高的新聞敏感性和判斷性,能夠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挑選出能吸引公眾關注的新聞內容,并結合自身特色進行撰稿,豐富新聞稿件內容,提升新聞欄目的質量,并增強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
(三)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和內容
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新聞傳播的限制,為新聞記者從幕后走向前臺提供了機會,并推動了傳統新聞產業的創新 。電視臺新聞記者對傳統模式下新聞報道的內容和方向把控有豐富的經驗,不過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記者可以和現場進行近距離接觸,新聞記者必須具有快速搜集、分辨、整合新聞信息與內容的能力,能夠快速、準確捕捉新聞信息關鍵要素。比如浙江廣電的輿論監督節目《今日聚焦》圍繞浙江省區域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進行。《今日聚焦》欄目組安排多名記者團隊走向基層、走向社區,通過記者的長期一線走訪打造出涵蓋違建、生態環境保護等在內的多個優秀節目。記者團隊準確掌握熱點話題,深挖個案項目,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以此來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內容。同時,記者還結合融媒體時代對新聞的要求采用新的模式進行新聞報道。
融媒體帶來的變化影響著新聞記者的工作,甚至讓部分新聞記者產生不適感,不知道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本文認為,電視臺新聞記者應堅守職業立場,做好新聞工作,同時也要積極創新,勇于面對時代挑戰,珍惜融媒體帶來的機遇,不斷創新自己的新聞報道形式和內容,以互聯網的思維來制作新聞,傳播正能量,充分發揮媒體的引導作用。另外,作為新聞記者,還應堅守新聞寫作準則,重視新聞的真實性,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不能一味地迎合受眾。
(四)提高信息篩選分析能力
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信息篩選分析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快且信息量大。在真假信息混雜的情況下,公眾難以辨識,這對記者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戰。面對大量信息,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進行仔細地甄別和篩選,以避免產生虛假新聞。電視臺記者在進行選題和寫稿時必須具備強大的信息篩選和分析能力,能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真實信息,并能夠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和融合。結合時代的特點,形成自身特色,為民眾傳播他們真正關心的新聞內容,提高新聞質量。另一方面,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工作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能夠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和看待問題。結合受眾需求進行寫作,傳播那些受眾關心和感興趣的新聞,以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公眾號、論壇等平臺已經成為公眾獲取信息和表達觀點的重要渠道。電視臺新聞記者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與大眾進行互動,了解大眾對新聞寫作的看法和建議,根據大眾需求對各類信息進行整理、篩分和挖掘,利用融媒體優勢向目標群體進行推送和傳播。此外,在報道新聞事件時,記者們應采取多角度和多領域的分析方法,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引導作用,有效地進行輿論引導。
(五)提高全媒體應用能力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融媒體環境下,多種媒體平臺的融合也給電視臺新聞記者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電視臺新聞記者要重視自身思維方式的創新,打破傳統思想觀念的禁錮,做好新聞采訪創新工作。電視臺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較強的逆向思維能力和擴散性思維能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剖析,探討事物的本質,并將具體新聞事件與相關領域聯系在一起,提高新聞的價值性。
其次,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具有較強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能力。融媒體時代,電視臺各欄目也對自身的傳播渠道進行了拓展,微博、微信等官方賬號相繼上線。電視臺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就必須加大對網絡媒體的重視,并促進自身的轉型與提升。如浙江廣電集團,從“ZRTG”升級為“ZMG”,各矩陣傳播有效凸顯,全網粉絲量超過五億。由此可見,在融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平臺不再是從屬地位,電視臺要加大對網絡媒體的重視,充分發揮好網絡媒體的價值。電視臺新聞記者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采訪模式、編寫方式、制作理念等方面尋求創新,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并通過實踐展現全媒體的魅力與價值。
最后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具有緊迫感,在空閑時間重視新知識的學習,特別是新媒體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學習,提升自身的全媒體能力奠定基礎。融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工具、信息獲得工具、撰稿編輯工具等也發生了變化,新聞記者要積極適應并學習、掌握這些新工具,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浙江廣電打造了電視、長視頻、短視頻、社交媒體在內的全域傳播矩陣,這種從傳統新聞傳播模式到全媒體新聞傳播的轉變,也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結束語
在融媒體時代,促進各類媒體融合,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補和優勢發揮至關重要。電視臺全媒體渠道的建設不僅為受眾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內容,也拓寬了他們的信息獲取途徑。正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所描述的,電視臺新聞記者要積極適應時代發展和變化,學習并掌握新媒體理論知識及相關實踐技能,強化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認識,不斷創新新聞報道形式與內容,以提升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傳播力。
作者單位:桑海斌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參考文獻
[1]孟濤.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價值重塑與能力發展——以Vlog新聞為例[J].新聞文化建設,2023(11):139-141.
[2]鄭永龍.淺析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一專多能”的新聞記者[J].中國廣播影視,2023(11):81-83.
[3]金博.緊扣時代脈搏“抓活魚”——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三深入”的重要性[J].新聞文化建設,2023(09):6-8.
[4]劉曉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實現角色轉變的方法[J].新聞文化建設,2023(09):151-153.
[5]孫會利.從“新”出發——融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新聞記者的轉型發展[J].新聞文化建設,2023(05):85-87.
[6]范永強.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面臨的困境與轉型發展[J].中國有線電視,2023(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