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七十載砥礪前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至今為國家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展望未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作為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駕護航。新征程上,要著力于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堅定道路自信、夯實法治保障、凝聚人民力量三重內在邏輯上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關鍵詞:人大制度;制度運行;中國式現代化
與新中國誕生同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基礎上的全新制度創設。與新中國發展同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鞏固完善,逐步成熟定型。進入新時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其獨特制度優勢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了重要治理效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段偉大而艱巨的新征程,更需要根本政治制度保駕護航,筑牢基礎。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當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主要內容等逐步成熟定型。接下來,在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上,更要著力于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根本政治制度的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用高質量的人大工作全方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一、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助于堅定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自信
與其他國家議會制度相比,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鮮明的獨特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有機統一”,“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總書記的論述深刻揭示了建立適合本國發展的政治制度必須基于本國的歷史和國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是基于這樣的內在邏輯得以建立,是中國人民基于本國國情創造的政治制度。
具體而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和國家學說的基本原則,吸收了共產黨是國家的領導力量,權力集中于人民代表機關,實行普遍的、平等的選舉,把代議機構由清談館變為工作機構等國家建構理論。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沃土,吸收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共和商量、天下共治的施政傳統,德主刑輔、法明令行的法治精神。在上述“兩個結合”的基礎上,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西方議會制度、“三權分立”等政治制度具有本質區別,形成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內涵,并且為新中國70多年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別具一格的制度路徑。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現代化國家需要建設一套符合國情且強大穩固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保障和實現人民權益的根本制度,是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但是,制度體系本身還不足以直接轉化為治理效能,必須通過完善的機制設計讓制度良好地運轉起來。通過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能提高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我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全新政治制度。”接下來如何在黨的領導下運行好這個“好制度”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當今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制度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方面。堅定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國家根本政治制度自信。國家根本政治制度自信來源于制度的有序有效運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際運行情況,既關系國家內部治理效能的實現,也影響國際上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觀察判斷,關系我國在國際話語權體系中的主動性。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實踐中的有序有效運行,必將有助于堅定我國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自信。
二、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助于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保障
當前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打下堅實的法治保障,是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命題之一。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發揮好立法職能,通過高質量立法保障和促進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4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共302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健全。接下來,運行好人大的立法職能,必須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一方面,如何進一步加強全國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建設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至關重要。另一方面,被賦予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如何在遵守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更加積極行使地方立法職權,突出立法地方特色,真正解決地方面臨的實際發展問題也非常重要。此外,提高立法質量還要求人大立法工作進一步推進民主立法,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豐富和拓展公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盡可能讓每一部法律的條文貼近人民和時代的需求。秉持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的精神,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上述工作機制在內的各種具體做法真正運行好國家立法權,對于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基礎來說意義重大。
除了行使好立法職能之外,人大及其常委會夯實中國式現代化法治基礎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行使好法律監督職能。在黨的統一領導下,人大應更加密切與“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聯系,積極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和影響法律法規實施的深層次問題,向相關工作部門提供有益的意見建議,真正與“一府一委兩院”形成工作合力,同向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人大及其常委會運行好監督職能的目的是確保權力為人民所用,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每一項重大決策和舉措都能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助于凝聚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力量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激發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凝聚蘊藏在人民中的無窮力量。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匯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是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另一個重要命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恰恰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制度的有效運行既“依靠人民”,又“為了人民”。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運行“依靠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天然就具有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優勢,應進一步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依靠人民”的作用。第一,發揮好人大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人大代表具有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獨特優勢,是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天然橋梁。今后應更加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拓寬聯系渠道,讓人大代表更好地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第二,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加強代表工作能力建設,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職,發揮好各級人大代表作用。第三,運行好人大工作中各種民意表達平臺和機制。要讓各種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有效運轉起來,讓人民群眾的意愿借助人大平臺得到充分表達,保證人大工作建立在堅實的民意基礎上。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運行“為了人民”。眾智謀事必明,眾力舉事必成。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要充分了解人民群眾需求和意愿,最終匯聚人民的力量共同進行現代化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效運行可以幫助黨和政府在政治生活的各方面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促使現代化建設中的決策更好回應人民的愿望。中國式現代化是造福全體人民的現代化,民意是現代化建設最深厚的根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持同人民密切聯系的重要法寶,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也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要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凝聚起全體人民團結一致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