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其“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項目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ies)的概念。隨后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一個熱詞。
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等文件的精神,核心素養被定義為: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其旨在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推而及之,校長的核心素養是指校長在履行職責、推動學校發展過程中所必備的、關鍵的素質和能力。校長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立體而復雜的概念,它涵蓋了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確保校長能夠高效地引領和管理學校,推動學校的整體進步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2013年,教育部正式頒布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其中明確指出校長是履行學校領導與管理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該文件不僅界定了校長應當秉持的基本理念,還詳細規定了校長應當履行的專業職責,為校長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該意見在校長的選拔任用、專業素養、職責與使命、評價與激勵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文件中強調,校長的核心素養應涵蓋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等多個方面,以確保校長在新時代背景下能夠承擔起引領學校發展的重任。
擁有必備品格,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9月9日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時,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六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這一論述既源于歷代師者躬耕教壇的傳統,又立足于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時代拓新。這種精神對于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優秀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擁有教育家精神是成長為教育家型校長的前提。不是所有校長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是每一名校長都應該以教育家為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辦學的理想與追求,逐漸成長為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質的教育家型校長。這種校長不僅注重學校管理與教學質量,更注重對師生的引導與激勵,以德育人、以愛鑄魂,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機會。
教育家型校長應該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端正的道德情操,富有育人智慧,扎實的躬耕態度,充滿仁愛之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弘道追求。通過學習、實踐和反思,校長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與修養,引領學校走向成功,為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樹立正確觀念,成為教育的“守望者”
在教育工作中,校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應該成為教育的“守望者”。所謂“守望”,意味著看守、等待、瞭望、盼望?!笆赝边@個詞歷史悠久,但更多人熟悉它是因為《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本書。什么是守望者呢?或許可以從這本書中的一處情節來理解:主人公霍爾頓想象自己站在懸崖邊上,看著孩子們在麥田里玩耍,他是麥田里的守望者,靜靜地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保護他們免遭危險。
作為教育的守望者,校長要心存人文關懷,聚焦學生的發展,關注他們的成長。要保持適度的自律,尊重學生的成長過程,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同時,校長在辦學治校中,應該抱有一種不功利、不折騰、不設限的心態,要具備發現的眼光,善于引導,懂得成就他人,為學生的多元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因為,優質的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是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的教育,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校長作為教育的領航者,應當承擔起引領學校前行的責任,關注學生成長,注重教育的本質,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使命。通過守望者的角色,校長能夠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堅實支撐。校長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品格和責任感,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辦好學校,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提升關鍵能力,成為學校的首席“賦能官”
“賦能”一詞意味著在引導、幫助和支持下,使他人能夠成功完成某項任務。在學校中,教師賦予學生知識與技能,給予其動力與信心,為其提供機會與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果、獲得樂趣,增強自信,充滿對未來的希望。賦能實際上就是一種領導力,優秀的領導者擅長賦能團隊,重視激發內在動力,挖掘個人潛能,鼓勵人們自愿貢獻熱情和智慧,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校長作為學校發展和師生成長的首席“賦能官”,應該相信每個個體的力量,相信每個人都有向上向善的內在動力,相信團隊中總會有比自己更出色的人才。校長應該給予師生適當的權利,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華和創新的平臺與空間,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領導力的本質在于影響力,也包括賦能。賦能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校長在賦能過程中,需要具備審慎的眼光,善于發現每個教師的潛力和特長,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引領他們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通過賦能,校長能夠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激發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推動學校的發展和進步。守初心,擔責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做教育的守望者,當好學校的“賦能官”,這就是新時代校長應該持續修煉、不斷提升的核心素養。
肩負使命與擔當,構建更高水平的育人模式
每個時代都賦予一代人獨特的使命與擔當。在新時代,校長們不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更需要明確辦學的目標與愿景,清晰把握治校的行動主線,方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穩步前行,取得長遠的成就。
首先,校長應努力提升領導力。從初出茅廬的管理者逐步成長為成熟的領導者,再進一步發展為具備教育家精神的校長,才能更好地賦能教師成長、推動學校發展。
其次,校長應全力推動學校關鍵領域的變革。在快速變革的時代,學校需要不斷創新,校長的領導力需體現在教育的各個方面,如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改革學習模式、重建評價體系、打造學校文化等,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最后,校長應致力于構建更高水平的育人模式。校長需要營造開放、多元、包容的教育環境,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打造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學校為平臺、以社會為背景的終身學習體系。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實現培養新時代“三有”青年的目標。
因此,新時代校長要主動提升領導力,推動更高水平育人模式的構建;促進學校關鍵領域的變革,為育人模式的發展創造條件;持續探索教育實踐,不斷完善育人模式。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人物,是領導全校教師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主要組織者。一位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每一位校長都肩負著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手握接力棒,唯有努力奔跑,方能持續推動學校朝著更好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