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班子與中層干部隊伍是學校發展的火車頭,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工程師、監理者的角色。
目前,規模較大的學校大多實行扁平化的年級組負責制,雖然執行力與落實力大大增強,但處室功能弱化,甚至邊緣化,中層干部指導、服務、督導的職能較難發揮出來。主要原因是面臨三種現實困境:一是無力,中層干部普遍缺乏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既擔任中層干部又兼任班主任,特別是要完成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的中層干部更是如此;二是無為,無力狀態下的中層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應對上級部門要求開展的工作上,很少主動思考、積極作為,導致無成效、無成就;三是無求,中層干部晉升空間被擠壓,晉升時間被拉長,不少干部在同一崗位上任職超過十年,長期在有期無望的狀態下逐漸“躺平”。
為了讓學校中層干部成功突圍無力、無為、無求的現實困境,我們在學校管理中,聚焦干部聚合力、帶動力、內驅力,積極探索實施了堅實中層干部管理隊伍的策略。
成立中心,形成干部聚合力
整合職能相近的處室,成立以分管副校長為主任的各職能中心,實現育人合力與執行合力。比如將政教處、團委、綜治辦、心海導航室整合成立學生發展中心,將教導處、科研處、電教處整合成立教師發展中心,讓學生發展與教師發展的相關工作能夠更好地實現同思考、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
比如在如何實現學校一流德育與卓越學生培養目標的問題上,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牽頭進行研討,最后形成了“333”德育工作思路,即“三禮三節三月”,開學禮、成人禮、畢業禮,書香閱讀節、體育文化節、藝術文化節,學習雷鋒月、心理健康月、愛國教育月;創造性地提出并建成了德育初心廣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形成了“五育育心”的心理健康工作理念,以德育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聚合心育合力,突破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無力無為的現實困境。
搭建平臺,發揮干部帶動力
一是建立三大榮譽機制。每月開展“月度人物”評選、開辟“青年才俊”“黨員風采”展示窗口,每學期評選最美干部,每年評選十大年度人物,充分發揮干部榜樣示范作用,干部的真教研、實教研帶動師生的真學習、實學習,干部的好業績、大業績帶動師生的好成績、大成績,干部的好作風、硬作風帶動師生的好學風、硬學風。
二是成立校級名師工作室。學校堅持雙培養機制,把教學骨干培養成中層干部,把中層干部培養成學科帶頭人。目前學校成立了12個校級名師工作室,其中7位主持人為中層干部。
三是推行中層干部積分制。加強中層干部日常考核,從工作量、工作態度、工作業績三個方面量化考核,每周小結一次,每學期匯總一次,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逐步形成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與干少不一樣、干好與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工作導向,達成一切以工作成果論英雄的鮮明用人導向。
創新機制,提升干部內驅力
一是開展中層干部述職評議工作,年級、處室副主任向主任書面述職,年級、處室主任口頭述職,年級、處室主任對副主任進行打分排位,不斷增強中層干部的責任心與執行力。二是實行學科中心主任與年級副主任競聘制,聘期三年。三是推行中層干部輪崗制,在同一崗位十年或在人事、財務等關鍵崗位五年以上,要交流輪崗或調整分工。四是加大考核力度,學校制定了處室與年級考核方案,作為最美處室與年級、最美中層評選的重要依據,暢通中層干部能上能下渠道,建立合理干部梯隊,積極探索優化行政管理效能的新途徑和新機制,強化干部內驅力,樹立勇于擔當的優良作風,提升干部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