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鑄就新時期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師資隊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以提高教師的質量作為核心任務,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教師培訓制度。這一制度從政策層面奠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取向及價值選擇。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頒發,每一個教師有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尋求專業發展、提升專業技能成為教師立足新課改浪潮的不二選擇。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發展,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建設者,這便從實踐層面對教師的素質及專業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由此觀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迫在眉睫,也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教育者的任務。教育集團化辦學被認為是快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路徑之一,它能有效解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能通過各項資源置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文章基于此點,將以天水市建二小學為例,綜合研究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旨在進行更大范圍的資源及理念整合,促進師資均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整體提升教育集團的辦學質量。
1 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概述
1.1 集團化辦學
集團化屬于一種新型的辦學理念,學校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為出發點,以一所或多所知名學校為中心,聯合周圍的薄弱學?;蛐聦W校建立起一個資源優勢互補的教育聯合共同體,以求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區域內的學校實現同等質量的教育。集團化辦學本質是要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及優化配置,由名校作為牽頭人,向其他學校輸入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傳輸優質教育資源,帶動引領其他學校創新創造,共同進步,逐漸提升教育質量,以實現教育的均衡。
1.2 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指的是教師為推進教育質量的提升,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掌握最為前沿的教育技術,明晰更為專業、先進的教育理念,擁有更為完整且豐富的知識儲備,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投身教育事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與學習活動,實現專業知識、思想及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及完善,從新手型教師轉為專家型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從生澀走向成熟,從職業走向專業,成為一個更加契合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者。
1.3 天水市建二小學發展簡述
甘肅省大多城區推行集團化辦學改革與發展相較于浙江、北京、上海等發達省市較為滯后。近年來,按照甘肅省天水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著力破解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瓶頸”要求,天水市創新辦學模式,加大“名校辦分?!绷Χ?,推進集團化辦學,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2021年9月,天水市建二小學南校區建成投入使用,2022年9月,天水市建二小學玉昇分校建成投入使用。建二小學成為天水市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學校之一,以“五個一”“三個同”為實踐模式與指向,完成了集團化辦學的創新嘗試。
2 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論述
集團化辦學旨在整合區域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并以科學的方式配比,推進實現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公平及合理使用,將能極大程度地改進并提升區域內的教學質量。教師作為集團化辦學模式下的中堅力量,對整個教育質量有著直接責任。所以教師的專業發展將影響整個教學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境況。因此,集團化辦學模式與教師專業發展有著耦合關系,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是一種相生相依的關聯。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集團化辦學依托教師
教師是聯合教育的主力軍,師資力量強,則學校辦學質量高,教師的自主發展將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集團化辦學是依托教師而行,不管是何種育人理念、育人模式,最終均回歸于“人”身上。換言之,核心力量及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基本上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及創新程度。教師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意識,那么學校發展創新的道路便更為深遠。因此,集團化辦學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參與度,它也將影響集團化辦學模式實施的科學性與長遠性。
2.2 教師借助集團化發展
集團化辦學并非名校向薄弱學校或新學校單向輸出優質資源,而是學校之間互相輸送資源的雙邊活動。教師之間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一種關系。他們基于共同的價值追求,有目的地交互資源。集團內的各個學校也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動自身的資源,發揮優勢,學習更為優秀的經驗,逐漸提升辦學質量。在這一前提下,教師也能獲得不同程度的專業發展,校際的互動將能展開更為多元的教學科研活動,有助于驅動教師多維交流,以更為高效的互動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所以集團化辦學推進實現了教育智慧的流動與交互,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使得教師能夠朝著優質隊伍的行列前行。
2.3 集團化辦學帶有挑戰
集團化辦學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為教師帶來了各項挑戰。基于集團化辦學的背景,不同教師因自身已有的專業水平及認知經驗不同,對集團化辦學有著不同的態度,在集團發展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有的教師對集團化辦學模式下的專業職能培訓持有積極態度,所以他們將以積極的心態接納集團資源,將能獲得有效成長。而有的教師被動參與集團化模式下的專業職能培訓,實際收獲比較少。所以基于集團化辦學模式下的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存有諸多隱患與不足,如何激勵教師主動置換優質資源,成長發展為專業型教師,使集團化辦學模式下的教育達到“1+1>2”的疊加效果是集團重點考量的問題。
3 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3.1 集團層面
集團化辦學模式形成的出發點是優化均衡教育,所以集團化辦學模式下,集團與各學校之間的資源置換便是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支撐。目前,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化辦學發展正處于前期,在提供資源共享方面的支撐力仍有不足,尚未達到優化師資資源配置的樣態,具體而言如下。
其一,優質教育資源輸出單一。綜合分析天水市建二小學目前所提供的教育資源共享方式可以發現其存在輸出單一的情況。它基本是以講座、公開課的方式進行,受時間與空間場域影響大,使得優質資源外擴的模式單一,最終也將導致集團師資共享范圍縮小或者有所局限,難以讓更多的教師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不利于優質師資在薄弱學?;蛘咝聦W校起到示范及引領作用。
其二,缺少資源造血動力機制。為實現集團融合,名校作為教育集團中的權威與主導,一般會采用資源共享的方式幫助集團內薄弱學校。名校打通校際資源邊界,健全共享機制,搭建共享平臺,追求集團內各項資源的豐富供給與高效配置,達到一種資源共享樣態。但是天水市建二小學在實現資源共享時,卻忽視了資源內在造血動機機制的打造,不注重內生資源的創新,久而久之,集團名校的資源水平便會與其他學校資源水平相當,難以發揮出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帶動作用,使得集團化辦學缺乏活力與創造性。
3.2 校本層面
校本層面主要指的是薄弱學校在利用集團優質資源培養教師自生功能方面的情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校本教研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對教師產生重大影響。目前,天水市建二小學玉昇分校在利用集團資源培養教師自生功能方面存有以下不足。
其一,校本教研開展形式較為單一。天水市建二小學玉昇分校的教研形式主要是以集體備課、公開課觀摩等方式進行,缺乏更為多元、更為專業的教研形式,如報告與講座、課題研究、案例研究、反思交流等等。單一化的教研形式使得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到了局限,難以滿足不同教師發展的需求,自然無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其二,教研未兼顧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群體。天水市建二小學玉昇分校在推進教學研修時,未能關注本校教師之間存有的差異,有的教師是新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較快,有的教師已任教十余年,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較慢,且不同階段教師的教學經驗也有所不同,所需涉獵的資源自然不同。但是學校在展開教研時,未能關注不同教師群體,自然難以從整體上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
其三,教研未充分運用優質資源。天水市建二小學玉昇分校在實現校本培訓時,尚未全面挖掘集團資源,也未結合本校教師優質資源實現資源互補,共謀發展。從本質上來說,集團化辦學的本質便是擴大資源利用,讓資源有更為廣闊的置換平臺,所以學校之間的資源交流、挖掘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推進集團學校的有力發展。但是本校在校本教研時,缺乏對本校及集團化資源的充分挖掘,也未能與集團化之間建立資源共享鏈接,使得自身的發展較為緩慢。
3.3 個人層面
從個人層面來分析,主要指的是教師個體在集團環境下調整自我發展意識,最終達到綜合各方面因素共同成長的情況。教師對集團化環境下自我成長的認知程度將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綜合分析天水市建二小學及玉昇分校在集團化辦學環境下教師自主成長方面的情況,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足。城區小學長期處于比較穩定的工作環境,大部分教師有著較高的職業滿意度,他們認為目前的狀態不錯,缺乏繼續提升發展的動力。雖然有的教師具有創新發展的理念,但是他們卻沒有行動,自然無法獲得更有效的發展。
其二,教師專業發展意識不夠。一些教師缺乏專業發展的理念意識,面對集團化辦學模式下的專業發展只能被動參與,在接受各種培訓的過程中,這些教師并沒有自己的思考,也沒有基于自身的情況進行反思,被動聽從學校安排,只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樣也很難促使他們實現專業成長。
4 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
4.1 集團層面:資源共享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資源共享方面的支撐是前提與基礎。因此,集團要積極實現資源共享,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使發展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漫延,最終形成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機整體與科學運轉機制,實現“共同發展”的愿景。因此,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豐富優質資源輸出模式
豐富多元的資源輸出模式將能擴大資源的輸出率,讓更多的教師接受優質的資源,實現優質資源之間的置換,全力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各個學校之間應積極調整自己的文化意識形態,統一精神文化內核,產生向心力,以求同存異的方式找到資源認同的契合點,實現多元化的資源碰撞與融合,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撐。
首先,集團可以開展各類聯歡活動,利用各種節日或者學校紀念日讓各個校區的教師在富有感染力與宣傳力的聯歡活動中交流。其次,集團可以開展教師聯盟活動,讓一些興趣相投的個體組成一個個富有特色的教師聯盟團隊,有聲有色地開展校際特色活動。比如“集團籃球聯盟”“集團語文聯盟”“集團新課改研究聯盟”等等,這些聯盟組織有一定的實體形式,各學校之間的教師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組建團隊,在各種活動中互相交流,分享教學經驗,以此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再次,集團可以健全人才管理機制。集團內部可以將各個校區內的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及教研組組長納入優質教師資源行列。在薄弱學?;蛐滦^需要優質師資時提供支撐,為其配備最適合的優質教師資源,讓其發揮引領與帶動作用。比如,集團可以讓這些教師通過掛職流動、代培帶訓、崗位交流等方式實現與其他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優質教師資源處于流動狀態。最后,集團應搭建網絡交流平臺,以網絡技術拓展并延伸教師交流的空間,使集團內不同學校教師之間在教研活動、研修創新、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對話、互動、協助與合作效果更佳,使其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切磋,以實現專業化的發展。
(2)創建資源造血動力機制
資源創生是一個系統,它需要一個能激發和幫助學校及教師進行資源創生的平臺,這一平臺能組織資源重構和機制重塑。因此,集團可以在實現校際協同的基礎上深度融合,基于“資源創生”展開思考,實現資源造血動機機制的創建。
比如,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可以打造師徒型、傳授型、科研型、實踐型交織融合創生資源的機制。以“青藍結對”“老帶新”等形式,促使教師之間磨合,生成新的資源;以校外專家、名校教研組、骨干教師等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講授,每一層級的教師都要拾級而上,接受更高水平的資源,使得資源源源不斷;以組織校際各類各級課題研究及與高校、科研所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創生新資源;以參與各類實踐調研的方式實現理論研究,使資源更具實踐性,創生出更多有關于教育集團發展、質量提升、教師成長的資源,進而實現集團行動的良性循環。
4.2 校本層面:利用資源培養教師自生功能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優質、科學、合理的校本教研環境將能驅動教師主動學習、不斷研究,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協同共進,以此實現專業成長。所以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一定要健全校本研修的運作機制,促使本校與分校利用資源培養教師的自生功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對此,集團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加以落實。
(1)豐富教研形式
在教研形式上,學校一定要敢于創新,改變以往單一化的集體備課、公開課觀摩等教研形式,要能充分彰顯教師的主體性,使教師對教研具備較強的能動性。比如,學校可以發揮團隊的力量,讓教師組建成小團體,展開課題研究,或者讓教師以“打擂臺賽”的方式,互相聽課,給出評價,集中智慧,實現全面成長。再比如,學??梢岳妹麕煿ぷ魇?,以出色的骨干教師為中心,帶領工作室的成員完成一系列研究,促進學校各個教師在團隊互動中共同成長。
(2)兼顧教師差異
學校關注不同階段教師的差異,明晰其現階段的發展需求,將更好地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撐。因此,校本教研應建立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模塊,使教師基于集團學校及實踐需求,找準自身專業成長的“生長點”,而后選擇相應的資源,自主接受培訓,進而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比如,學??梢愿鶕處熑肼毜哪晗迺r長,將其分為新手型教師、成長型教師、成熟型教師、專家型教師,而后讓教師根據自身的需求,自行選擇教育理念和理論知識研究、教育教學技能研究、教育教學能力研究等內容。這些教師根據自身的目標定位,確定自己所要研究學習的領域。隨后學校便可以根據集團共享的資源及自身已有的資源進行交流融合,為教師的成長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撐,充分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3)充分運用資源
學校在利用優質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時,一定要重視對各項優質資源的充分利用。基于此,學??梢詮膬蓚€方面出發,讓資源的利用更為具體全面。所以學校可以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實現對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各項資源的充分利用。
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引進集團優質的教師資源。比如,集團確定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名師等等,既可以讓這些教師到校輪課,也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讓學校教師與這些教師線上交流互動,共同參與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另一方面,學校要選取本校的優質教師外派出去學習,讓他們走出去,帶著優質的資源返回來,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實現對各項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而這樣也能更好地促進本校教師的專業成長。
4.3 個人層面:增強自主發展的意識與動力
主觀能動性能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及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支撐。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要想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就一定要增強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與動力,增強其自覺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教師主動參與各種各樣的專業培訓,利用集團化辦學模式這一良好契機,利用各項資源,讓自身有所成長、有所發展,持續更新自我。對此,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增強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與動力。
(1)提高教師自我認知
集團要為教師提供自我認知的契機,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使教師明確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教師的各項能力要求相比起以往都有所提升,使教師重新認知自我,并在不斷努力中,成為“理想自我”。在明確了自我認知之后,教師才有自主發展的內驅力。比如,集團可以積極開展校際交流互動,讓集團下各個學校教師在互相合作中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他人眼中清晰地認知自我,借助他人的評價與意見,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優勢與不足,并積極反思,不斷糾正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這樣也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教師自我成長、自我發展。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教師的交際圈更為廣闊,面向的交流群體更為豐富、多元,既涵蓋了本校的教師團體,也涉獵了集團組織下的合作發展團隊。這些教師在合作、交流中將創新認知,也能更為全面地審視自我。
(2)加強教師職業認同
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將讓教師認同專業成長發展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明確自身的專業成長能促使自身在教師這一職業中找到樂趣與歸屬感。所以集團應基于這一辦學背景,讓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更為清晰且全面的認知,讓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學觀,有更為清晰的職業定位,認知自身的角色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產生的價值取向,并在不斷學習、發展、上升的過程中提升專業水平。比如,集團可以讓教師結合集團及學校的要求,合理制定自身的發展規劃,促使教師將集團和學校發展目標與個人發展目標相結合,獲得全新的職業認同。他們將在明確的職業規劃中實現自我生長,增強自我效能感,持續增強自主發展的動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教育形式的變革趨勢,為更好地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教育資源的需求及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谶@一背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這一模式實施的重要支撐。天水市建二小學作為天水市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學校之一,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水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先從理論層面闡述了集團化辦學模式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隨后從集團層面、校本層面及個人層面分析了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現狀,最后基于現狀,分別討論了促進天水市建二小學集團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比如,集團層面要為資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撐、校本層面要利用資源培養教師自生能力、個人層面要增強自主發展的意識與動力。集團資源起到的是條件支撐性關鍵作用、校本利用資源是培養自身優質師資的根基、教師是專業發展的主體。所以本研究豐富全面,體現了從上到下的邏輯關聯,能讓各個要素之間互相影響,共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城區小學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以天水市建二小學為例”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2〕GHB1222。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