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學科任務群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思考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徑,探索在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應注意的問題,聚焦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的“結點”,充分體現語文跨學科學習的特點,落實語文跨學科學習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板塊設置了基礎型任務群、發展型任務群和拓展型任務群。在拓展型任務群下開創性地設置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在“新課標”指出,跨學科學習需要整合學科知識,統籌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拓寬語文學習與運用領域;要圍繞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有價值的話題,組織開展綜合課程,強化育人功能。其實,在具體情境中,眾多學科和語文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語文學習會有“跨界”之需,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需求就應運而生。本文結合小說《孤獨之旅》的跨學科教學實踐,對語文跨學科學習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1 《孤獨之旅》一課的跨學科學習教學實踐
1.1 確定教學目標
《孤獨之旅》是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是小說單元,學會梳理小說情節,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主題是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根據本單元目標的確立和《孤獨之旅》的文本特點,可以先確立本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快讀閱讀小說,梳理小說情節,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2:品讀環境描寫,感受杜小康的心理成長歷程。
教學目標3:在杜小康的成長中,多角度理解“孤獨”的含義,理解小說的主題。
1.2 《孤獨之旅》跨學科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初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信息技術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制作視頻的能力,使本文的教學能夠和信息技術融合。筆者根據本文的文體特點和教學目標,將語文的學習和信息技術中的視頻創作相結合,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創作短視頻介紹《孤獨之旅》。把語文課文改編成短視頻的任務設計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梳理《孤獨之旅》的情節,讓小說鮮活地“動起來”。
(2)設置跨學科教學任務,有利于達成兩個學科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需要把視頻制作的過程和小說理解的過程有機融合,以視頻制作過程推動語文活動的開展,以語文知識的運用活動支撐視頻制作內容,從而達成兩個學科共同的教學目標。
第一個教學環節融合的可行性。學生要完成制作短視頻介紹《孤獨之旅》的任務,首先就需要了解小說主要情節。學生在完成初步感知視頻制作對象的任務時,也在教學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1——快讀閱讀小說,梳理小說情節,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
第二個教學環節融合的可行性。學生在制作視頻時需要考慮如何在短時間內介紹《孤獨之旅》,此時教學目標2就為視頻內容的制作提供了思路,本文有豐富的環境描寫,而視頻制作可以讓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生動地轉化為直觀的畫面,在生動的畫面中更加有利于學生去感受杜小康的心理成長過程。
第三個教學環節融合的可行性。用短視頻介紹《孤獨之旅》,學生需要根據自己對“孤獨”的理解在短視頻的結尾處給出推薦本文的理由。這個制作過程就需要學生根據文本多角度理解“孤獨”的含義,理解小說的主題,寫出對小說主題的感悟以及探討這篇小說的精神價值意義,即達成教學目標3。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語文科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實現教學現代化,也符合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中,以上三個環節有效地發揮了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了以完成語文任務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喚起學生對《孤獨之旅》的學習興趣,創新課堂互動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在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實現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
1.3 《孤獨之旅》跨學科學習的教學實踐
(1)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引入他科內容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為了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思考伴隨人生,我校將舉行閱讀推薦會,請每個班級制作一個短視頻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視頻不要超過10分鐘。
(2)第二階段:根據情境,明確主任務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班級選擇介紹《孤獨之旅》,所以本次教學的主任務是根據《孤獨之旅》小說內容制作一個短視頻,介紹和推薦這篇小說。
(3)第三階段:根據主任務,設計分任務群
在主任務確定的基礎上,本次教學活動分成三個分任務推進教學。
我們班的視頻制作小組經過討論后,確立了視頻制作工作的具體過程。
步驟一:要了解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對小說的情節要進行整體把控。
步驟二:根據小說內容為視頻制作一個片頭語,根據小說的特色,保留小說中關鍵的景物描寫部分,設計畫面,為畫面配音。
步驟三:根據小說內涵,設計片尾結束語,完成視頻制作。
任務一:我們班的制作小組初步確定速讀《孤獨之旅》,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為微視頻的制作做準備。
片段1:杜小康為什么去放鴨?杜小康到哪里去放鴨?故事的結局是什么?簡要說說這個故事,給視頻設計一個片頭語:
這是一個關于 的故事。
片段2:根據你對故事情節的把握,給以下畫面排序。(圖略)
在本組任務中,以語文教學活動為依托,以跨學科任務群的設計,雙線并行完成語文教學目標和視頻制作目標,既達到了初步了解小說的目的,又能夠完成制作視頻前對制作內容整體把握和了解的任務。兩個活動具有關聯性,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展開,以探索實踐為學習方法,以一種學生喜歡的方式激發學習小說的興趣。
任務二: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非常獨特,在環境描寫中體現了人物的心理。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孤獨之旅》的主題,小組討論可以保留哪些景物描寫,根據描寫的片段梳理杜小康的心理,選定畫面設計的明暗,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朗誦后進行視頻錄制。
片段一: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成為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片段二: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片段三:這才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給杜小康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片段四:這里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著。
片段五: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片段六: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請為以上片段選擇畫面的設計和背景音樂。
片段一:杜小康的心理是茫然和恐懼,畫面設計□明亮□暗淡,背景音樂□激昂□低沉□悲傷□輕柔
片段二:杜小康的心理是未知的茫然,畫面設計□明亮□暗淡,背景音樂□激昂□低沉□悲傷□輕柔
片段三:杜小康的心理是害怕和膽怯,畫面設計□明亮□暗淡,背景音樂□激昂□低沉□悲傷□輕柔
片段四:杜小康的心理是從恐慌中鎮定下來,畫面設計□明亮□暗淡,背景音樂□激昂□低沉□悲傷□輕柔
片段五:杜小康的心理是著急找鴨子,畫面設計□明亮□暗淡,背景音樂□激昂□低沉□悲傷□輕柔
片段六:杜小康的心理是長大了堅強了,畫面設計□明亮□暗淡,背景音樂□激昂□低沉□悲傷□輕柔
在本組任務中,以語言研讀為依托,以視頻制作的設計目標,雙線并行完成語言分析和視頻畫面制作的目標,把學生在景物描寫中感悟到的杜小康心理變化,以視頻制作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設計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提升審美水平。
任務三:讀完小說以后,根據你對孤獨的理解,給視頻的結尾處寫一段話。
(1)孤獨就是——
(2)利用視頻剪輯工具,完成視頻制作,分享視頻作品。
在本部分任務中,學生需要在品讀文本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詮釋“孤獨”的含義,為視頻的最后加上結束語。在完成視頻制作的過程中,帶領學生自主融合本學科的內容,并把語文學科內容延伸到視頻制作中,將兩個學科有機融合,共同完成任務。
2 《孤獨之旅》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在初中學段有豐富的主題,比如“社會熱點”“科技活動”“身心健康”“文化精神”“文化活動”等。跨學科學習可以讓學生提高興趣、積累知識、鍛煉思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但是要想實現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在“跨界”中達到美美與共的效果,就需要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之初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2.1 明確本課的單元目標和教學目標,確立引入學科
“跨界”是指在任務群設計中要處理好語文學科內容和其他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進行跨學科學習時能夠運用語文學習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能力迅速地提升。“跨界”不僅意味著學習資源增多,而且需要學生在其他課程知識與能力上的學習深度有所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和實施如果只著眼于“課堂活躍感”,太過于去追求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化,無法處理好語文學科學習的內容和跨學科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就容易顧此失彼,把語文課上成了“美術課”“科學課”等,造成了語文課“四不像”的尷尬境地。
所以在設計跨學科任務群前,教師需要根據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在確定語文跨學科學習的核心目標后,再從核心目標中尋找相關的跨學科知識,思考實現語文學科知識可以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點。比如《孤獨之旅》所處的小說單元有明確的單元目標,設計者需要根據語文學習目標達成的要求去尋找能夠與之相互推進的跨學科,需要在此基礎上確定本課的具體教學目標,思考“跨學科”是為了解決什么共同問題,能夠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實現美美與共才是進行“跨學科”學習的價值。在確立《孤獨之旅》的教學目標后,筆者選定視頻制作的方式進行跨學科任務群教學設計,讓語文學習內容為“線”和視頻制作步驟為“針”,將兩個學科的任務目標相融合。
2.2 創設具體情境,將跨學科任務群在真實的情境中推進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之前精心創設一個真實具體的情境,該情境可以使學生把本課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孤獨之旅》任務群中,筆者以真實情境為依托,設計一個主任務:讓學生制作一個短視頻,介紹最感興趣的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主任務的設計可以讓跨學科任務群有情境可以依存,引導學生在視頻制作中學語文、運用語文。這樣富有開放性、代入感和挑戰性的具體情境,可以將生活實踐、學科認知和個人情感融為一體,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表現欲,鍛煉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視頻制作能力。
2.3 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將語文學習內容和具體任務相結合
語文跨學科任務群的實施要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基礎,以語言學習為靶向來連接其他學科。為防止跨學科學習過程中出現非語文學科學習內容的情況,授課教師需要檢查每個實踐活動過程的設計,明確跨學科學習過程中的任務設計都能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比如,在《孤獨之旅》的任務群設計中,先明確本次學習的主任務——根據《孤獨之旅》小說內容制作一個短視頻,介紹和推薦這篇小說。這個主任務的確定既指向本課語文學習目標,又符合視頻制作的要求。在子任務群的設計中,語文活動圍繞著三個教學目標展開,這三個教學目標體現在三個子任務群的具體活動里,而三個具體活動又能夠圍繞著視頻制作的整體把控—內容充實—視頻呈現來展開。這種設計讓語文學習內容得以充分體現的同時,又可以把學生學到的視頻剪輯的方法用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最后制作出的視頻可以是語文和信息技術兩學科協同共進的成果。
3 《孤獨之旅》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施《孤獨之旅》的語文跨學科學習時,教師需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固有學習模式,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要在三個分任務實施時,給予明確的要求和指導。在學生創作和呈現本課的學習成果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敢于實踐和勇于創新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3.1 《孤獨之旅》任務群實施過程中要緊扣語文內容教學
在《孤獨之旅》教學中,要處理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語文學科內容的學習和信息技術學科內容的關系,避免非語文教學內容的出現。在完成第一個任務時,學生需要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梳理《孤獨之旅》的小說情節,按照視頻的時長去安排視頻內容。視頻主要介紹《孤獨之旅》的具體情節、環境描寫與人物成長之間的關系、小說對“孤獨”二字的解讀等三部分。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以視頻內容安排為主要任務,以語文學習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分析小說情節、環境、人物、主旨為核心進行語文教學。這樣把課文作為學科之間的橋梁,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對話,可以讓學生對短視頻的制作有所了解,又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方法。
3.2 《孤獨之旅》任務群實施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實施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在本課教學實施中,教師可以在“根據描寫的片段梳理杜小康的心理,選定畫面設計的明暗,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朗誦后進行視頻錄制”的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朗讀體會去選擇合適的畫面和音樂。比如,在確定片段一的畫面明暗和背景音樂時,學生需要理解為什么是“純粹的前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感受片段一中營造的環境氛圍,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極致的孤獨,這對于人物來說意味著什么?在學生自主閱讀和感受的過程中,讓學生從自然環境的孤獨去感受人物情感的孤獨,給學生的自主閱讀搭好臺階,然后讓學生在網上搜索音樂資源,根據自己對音樂氛圍的感受,選擇適合本部分背景的音樂。再比如,在片段六的閱讀中,學生可以讀到這個片段的環境描寫是暖色且充滿希望的結尾。這樣的結尾充分展現了曹文軒小說中對色彩非常敏銳的美感,同時這個片段也適合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在這個片段的討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理解景物描寫,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畫面去表現這部分的環境描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網絡上搜索合適成長主題的音樂。
3.3 在《孤獨之旅》任務群實施過程中要進行多元化教學評價
《孤獨之旅》任務群在實施過程中的評價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和整體性,要選擇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強調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和層次標準。
任務一的評價分為三個層次,進行自評、互評和師評。評價標準分為三個等級:優等(10~9分)能做到準確、完整地梳理《孤獨之旅》的事件,概括簡潔明了;良好(8~7分)能較完整地梳理《孤獨之旅》的事件,概括較明確;合格(6~5分)大致梳理《孤獨之旅》的事件,能加以概括。
任務二以文字同畫面、背景音樂的適配度為主要評價標準,分為三個等級:優等(10~9分)能準確梳理出人物心理,結合人物情感匹配合適的畫面,選擇有相同氛圍的音樂,做到有感情朗讀;良好(8~7分)能較準確地梳理出人物心理,畫面和人物情感基本適配,音樂較符合氛圍,能流利朗誦片段;合格(6~5分)能基本理解人物心理,畫面和人物情感結合不夠緊密,能結合背景音樂讀出片段。
任務三圍繞“孤獨”的理解為主要評價標準,分為三個等級:優等(10~9分)能認識到成長的主題,體會苦難背后的成長孤獨,能用清晰、規范的語言表達小說主題;良好(8~7分)能對孤獨有初步的認識,對小說的主題把握基本到位,用連貫的句子表達出來;合格(6~5分)能認識到成長和孤獨之間的關系,能把基本觀點表達出來。
4 結語
“跨學科學習”的任務設置,需要立足于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真問題、真需求。通過跨學科學習的教學實施,讓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學會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在不同學科知識的重疊區,帶領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學習語文,從而實現“跨學科”美美與共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