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課改持續深化并全面推進。小學美術教師也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旨在充分契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較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美術學科更具趣味性和實操性,深受學生的喜愛與追捧。同時,開展美術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在當前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主體,一味地講解和傳授枯燥乏味的基礎理論知識,這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興趣,還會限制學生創意思維的發展。對此,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創設情境,精心挑選佳作引導學生欣賞,組織開展游戲活動,以凸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意義
美術是一門藝術,能給觀賞者帶來視覺上的愉悅體驗。而將視覺藝術進一步拓展延伸,則是建立在人們對一些具體事物產生的具有主觀性的意象這一基礎之上的。通常來說,意象是人們以日常生活中細致觀察的各類事物為依據,并經過深刻記憶、綜合分析和歸納總結后所產生的想象。絕大多數藝術作品是創作者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的結果。由此可見,創造性思維能夠推動美術創作的可持續發展。
小學美術課程的內容既充實又豐富,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也非常靈活,這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同時,開展小學美術課程能培養學生的獨特性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找到更多靈感。因此,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從不同角度評價和分析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現狀
(一)忽視學生想象力的激發
小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對未知的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探索欲和新鮮感。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表現出一定的主動性和學習欲望,但難以長時間集中專注力,也不具備自我約束和管控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使他們大膽探索與創造。但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習慣以教材知識內容為核心,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部分教師在教授知識時未能挖掘其深層含義,也沒有結合實際進行講解。這會影響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導致他們創作的作品缺乏創意和感染力。
(二)不重視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
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習氛圍過于沉悶的問題。部分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這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也會限制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此外,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過于重視傳授教材內容,很少主動拓展和延伸美術學科知識,也不重視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導致難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創意思維培養脫離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能在循序漸進中美化生活,讓社會大眾在平淡的生活中主動尋找美、及時發現美、充分感知美。美術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為人們的生活注入希望和歡樂,其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如繪畫、雕塑、版畫、攝影等。然而,在當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墨守成規,一味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所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過于單一,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同時,部分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局限于作業布置和課堂教學,很少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這種做法會導致學生難以加工和處理腦海中的所見所聞,難以自主創作出既合理又有根據的新事物與新形象,使美術失去原本的真意。
三、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策略
(一)科學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創意想象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特點、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等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積極采用新型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美術學習,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真實需求,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第二課“走進大自然”為例。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體會和感知大自然,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對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種現象有充分的了解。在講解這節課的知識時正值萬物復蘇的春天,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了解大自然中春天的美景。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提前準備課程所需的美術道具,將它們放置在隱蔽角落,并引導學生尋找,為課堂教學增添樂趣。教師還可以將春天比喻成一位美麗的春姑娘,創設與之匹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了解春天的特征,如萬物復蘇、草木茂盛、鳥語花香等。在課外,教師可以組織春游和戶外踏青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大自然,并鼓勵學生大膽創作,以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大自然的生機,體會春天的美好。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海綿、黏土、膠水、水粉等材料,創作一幅名為《大自然之春天的景色》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其中。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對美術課堂始終保持強烈的興趣和新鮮感,并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藝術創作,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精選佳作欣賞,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除了在專門的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在其他類型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為了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和學習技法而提供一些佳作供學生欣賞。但需要注意的是,供學生欣賞的佳作并非越多越好,過多的佳作可能會影響教學進程,限制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提供美術佳作供學生欣賞時要做到少而精,進而為學生后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藝術創作留出空間。教師可以從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技法和題材內容等方面出發,精心篩選表現形式多樣、技法運用巧妙、題材內容新穎的美術作品供學生欣賞,以幫助學生學習技法,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此外,教師在選擇供學生欣賞的美術作品時應該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和典型性,可以選用德藝雙馨老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也可以選用天賦異稟的同齡人繪制的優秀作品。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十四課“夢幻的城堡”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這節課時要幫助學生了解城堡類建筑的特點,讓他們感受不同造型的城堡的魅力。在課前,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風格各異的城堡圖片,并挑選出具有代表性、風格獨特的城堡,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展示城堡的圖片,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創意,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富有創意的“城堡”模型,例如,使用泥塑材料以挖、切、刻等方法制作獨具創意的“城堡”模型,組合泡沫板、包裝盒、瓦楞紙等廢舊物品制作別樣的“城堡”模型。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這些運用不同材質和方法制作的“城堡”模型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進而為學生創意思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組織開展游戲,鼓勵學生創意表達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合理利用游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參與多樣的游戲,促使學生在游戲中不斷發展創新思維,更好地進行創意表達。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以下三個游戲。
1.“開火車”游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開火車”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提供的初始美術作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創作,每名學生在作品中僅畫一筆,并需要說明創作的理由。這種游戲既能提高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創意表達,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設計師”游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創意表達。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課“花花衣”為例。教師可以組織以“設計師”為主題的游戲,提前準備好廢舊布料,讓學生利用膠棒、剪刀、彩筆等工具進行獨立設計與創作,為模特設計精美服飾,從而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創意思維。
3.“左右開工”游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左右開工”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交替運用雙手進行繪畫,或同步使用雙手進行創作,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一舉措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美術學習過程中自如地運用色彩搭配與構圖技巧,進而加深對美術知識的領悟。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把握美術教學特點,積極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體會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魅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創作藝術作品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新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