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在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病情評估和預后判斷中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榆陽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病情程度將患兒分為重癥組(34例)和非重癥組(54例)。另根據預后不同將患兒分為預后不良組(12例)和預后良好組(76例)。比較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預后患兒的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分析影響患兒預后的相關因素,并探討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在判斷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中的價值。結果 重癥組患兒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占比高于非重癥組(P<0.05);重癥組患兒磨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與樹芽征占比均高于非重癥組(均P<0.05)。預后不良組患兒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P<0.05);預后不良組患兒磨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與樹芽征占比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磨玻璃樣改變與支氣管充氣征是影響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聯合檢測預測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14。結論 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有助于判斷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病情程度,可為預后不良的判斷提供依據,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評估;預后判斷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3.000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03
肺炎支原體肺炎好發于5歲以上的學齡兒童,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有發熱、干咳等癥狀,若病情遷延,可造成高熱、肝功能障礙、心肌炎等后遺癥,甚至導致患兒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因此,對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病情進行早期評估,對指導臨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影像學檢查是早期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主要方法,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耗時短、輻射小和掃描范圍廣的特點,逐漸應用于臨床各類肺炎患兒的診療中[2]。但有關其在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應用的報道還較為少見?;诖耍狙芯刻接懜叻直媛识鄬勇菪鼵T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急性期病情評估和預后判斷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榆陽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符合以下任意一項即可判斷為重癥:⑴存在低氧血癥征象,即血氧飽和度≤92%或可見中心性發紺、呼吸困難;⑵發生間歇性呼吸暫停;⑶臨床可見脫水征或發生胸腔積液、膿毒癥或肺外感染等并發癥;⑷意識障礙[3]。根據病情程度將患兒分為重癥組(34例)和非重癥組(54例)。重癥組患兒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90±2.45)歲;BMI 16.10~21.00 kg/m2,平均BMI(18.25±2.10)kg/m2。非重癥組患兒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87±2.51)歲;BMI 15.50~21.20 kg/m2,平均BMI(18.10±1.97)kg/m2。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自入院后開始記錄,出院后繼續進行隨訪,以電話、微信或入院復診形式進行,記錄3個月內預后情況?;純褐委熀罂人?、發熱癥狀均無緩解,X線見肺部病變無變化需轉上級醫院,或患兒發生心肌炎、支氣管炎或病情復發等后遺癥,甚至死亡即為預后不良。治療和隨訪期間,88例患兒中12例預后不良,其中5例轉上級醫院,3例發生心肌炎,2例發生支氣管炎,2例病情復發,將其納入預后不良組,其余患兒納入預后良好組(76例)。預后不良組患兒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7.73±2.30)歲;BMI 16.00~21.20 kg/m2,平均BMI(18.20±2.49)kg/m2。預后良好組患兒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86±2.25)歲;BMI 15.50~21.00 kg/m2,平均BMI(18.15±1.74)kg/m2。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榆林市榆陽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患兒均經病原菌檢測確診為支原體肺炎感染[4];⑵年齡≤12歲;⑶患兒均接受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檢查,且圖像質量清晰。排除標準:⑴合并腦膜炎、病毒性肝炎、腎病綜合征、急性腎炎、先天性心臟病和腦癱患兒;⑵合并手足口病、腮腺炎和感染性痢疾患兒;⑶合并免疫缺陷或染色體異?;純?;⑷合并惡性腫瘤或臟器先天性畸形患兒。
1.2 研究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西門子,型號:SOMATOM Emotion 6-slice configuration)進行檢查,患兒取仰臥位,自橫膈至肺尖進行檢查,設置管電壓為110 kV、管電流為25 mAs、層厚為8 mm、層間距為8 mm。觀察患兒肺部病變特征,記錄相關數據,并將數據傳至后處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組技術處理圖像,記錄肺部病變的影像特征。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不同病情程度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⑵比較不同預后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⑶分析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判斷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價值。⑷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典型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介紹。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以曲線下面積(AUC)表示,以AUC>0.75表示準確性高,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病情程度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比較 不同病情程度患兒病變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重癥組患兒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占比高于非重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癥組患兒磨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與樹芽征占比均高于非重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不同預后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比較 不同預后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病變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患兒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患兒磨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與樹芽征占比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影響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是否發生預后不良為因變量(否=0,是=1),以肺實變影分型(小葉性或節段性=1,大葉性=3)、磨玻璃樣改變(無=0,有=1)、支氣管充氣征(無=0,有=1)、樹芽征(無=0,有=1)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磨玻璃樣改變與支氣管充氣征是影響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3。
2.4 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判斷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ROC分析 分別以各CT征象與聯合檢測為檢驗變量,以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為狀態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聯合檢測判斷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AUC為0.814(P<0.05),見表4、圖1。
2.5 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典型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介紹 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典型影像特征,見圖2。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經飛沫傳播的病原體,調查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率有升高趨勢[5]。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可出現發熱、頭痛、咳嗽等癥狀,病情若不能及時緩解可能造成膿毒癥、心肌炎和壞死性肺炎等多種嚴重后果[6]。因此,急性期病情評估對指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有助于改善患兒預后。與常規CT比較,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不但可以從多角度、多方位探查病變形態,而且空間分辨率更高,能清晰觀察病變區域組織的細微結構,為病情評估提供依據。另外,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定位準確,可直接反映肺組織、氣道、管壁等病變情況,從而為病情評估提供依據[7]。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癥組患兒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占比高于非重癥組,磨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與樹芽征占比均高于非重癥組;預后不良組患兒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磨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與樹芽征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肺實變影分型為大葉性、磨玻璃樣改變與支氣管充氣征是影響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肺實變影分型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早期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病變區域較為局限,僅可累及肺小葉,分型以小葉性為主,而隨著病情惡化,可累及更多肺組織,在CT影像中則可見大葉性陰影[8]。磨玻璃樣改變多是因肺部炎癥引起,尤其是在患兒進展至間質性肺炎、壞死性肺炎等嚴重階段時,炎癥細胞浸潤擴展、液體聚集、肺泡壁增厚,形成磨玻璃樣改變征象,使病情惡化,提高預后不良風險[9]。此外,支氣管充氣征多提示肺泡內炎性滲出、充血,病情惡化,肺泡內氣體減少[10]。出現支氣管充氣征多提示支原體肺炎患兒局部炎癥反應加重,病情更難控制,更易發生預后不良[11]。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聯合檢測預測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不良的AUC為0.814,提示聯合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有助于提高預后不良早期篩查的準確性,對指導臨床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征象能反映急性期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病情,聯合各CT征象有助于判斷預后不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李婭,王倩,袁剛,等.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CT表現與預后的相關性[J].放射學實踐, 2020, 35(2): 234-237.
趙成偉.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胸部CT影像學特點及臨床診斷[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 27(6): 157-159.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童肺炎聯盟.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7年制定)[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7, 32(12): 881-885.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臨床檢驗學組.兒童肺炎支原體呼吸道感染實驗室診斷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9, 42(7): 507-513.
許沙沙,郭連峰,吳妍,等.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和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4): 3307-3310.
桑希智,盛華西.兒童細菌性壞死性肺炎與肺炎支原體壞死性肺炎的臨床特征與預后分析[J].國際免疫學雜志, 2021, 44(4): 395-400.
梁玉鑫,邢學君,劉貴林,等.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掃描在重癥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10): 61-63.
王俊芳.高分辨率CT、X線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影像特征及診斷效能對比[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 6(18): 151-153.
張苗,黃世廷,王濤,等.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高分辨率CT特點[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22, 20(2): 181-183.
尹偉棟,童江民,高春新,等.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結合胸部CT征象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3, 33(3): 467-470.
謝國棟,鄧倩燁,時晨輝,等.低齡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肺功能變化及HRCT表現特點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 18(10): 34-36.
作者簡介:呂麗琴,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影像診斷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