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經橈動脈入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TRI)中使用不同鞘管對術后橈動脈閉塞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收治的180例接受TRI治療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B組和C組,各60例。A組患者采用6F普通鞘管,B組患者采用6F薄壁鞘管,C組患者采用7F薄壁鞘管。比較3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血管參數指標水平。結果 3組患者穿刺時間、手術時間與造影劑用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B組患者手術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C組(均P<0.05)。術后3 d,3組患者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張期峰值流速(PDV)均高于術前1 d,阻力指數(RI)均低于術前1 d,且C組患者PSV和PDV均高于A組、B組,RI低于A組、B組(均P<0.05)。3組患者術前1 d和術后3 d的管腔直徑、管腔面積和內中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TRI中采用6F薄壁鞘管有助于降低術后橈動脈閉塞等并發癥風險,7F薄壁鞘管有助于改善血流動力學,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恢復,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關鍵詞】經橈動脈入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鞘管;橈動脈閉塞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3.006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2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心血管常見病,隨病情進展可導致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通過植入支架恢復冠狀動脈正常血流,改善心肌缺氧狀態,達到治療目的。經橈動脈入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TRI)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特點,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1-2]。目前認為,放置鞘管是影響TRI過程中血管內皮損傷的重要因素,適宜的鞘管將有助于保護血管,降低橈動脈閉塞風險[3]。目前臨床常用6F與7F導管,兩者手術成功率高,近年來,有研究提出薄壁鞘管的應用效果理想[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不同鞘管用于TRI的效果,并觀察其對并發癥、血流動力學和血管參數指標水平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收治的180例接受TRI治療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B組和C組,各60例。A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7.83±10.52)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5]:Ⅱ級38例,Ⅲ級22例。B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6.50±12.67)歲;NYHA分級:Ⅱ級32例,Ⅲ級28例。C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5.95±13.56)歲;NYHA分級:Ⅱ級34例,Ⅲ級26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6],且艾倫(Allen)試驗陽性;⑵年齡>18歲,均接受TRI治療,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未按計劃完成橈動脈穿刺者;⑵合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靜脈曲張、雷諾氏綜合征者;⑶合并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者或出血性疾病者;⑷合并肝腎綜合征、肝硬化、肺結核等嚴重基礎疾病者;⑸備孕期或妊娠、哺乳期者;⑹合并惡性腫瘤者。
1.2 手術方法 3組患者均接受TRI治療。常規消毒、鋪巾,患者均取仰臥位,將右側手臂外展,墊起手腕,在距腕橫紋2 cm處穿刺,在穿刺點處靜脈注射1 mL的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北天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839,規格:5 mL∶0.1 g),局部麻醉成功后沿橈動脈穿刺,穿刺角度為30°~45°,穿刺成功后送入導引導絲[沈陽新智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93030563,規格:0.035″(0.89 mm)×150 cm]和鞘管,在鞘管內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289,規格:1 mL∶5 mg)200 μg、肝素鈉注射液(江蘇萬邦生化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0612,規格:2 mL∶12 500 U)3 000 U和造影劑——碘克沙醇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01,規格:100 mL∶32 g(I)]70 mL,沿導絲送入PTCA球囊擴張導管(波士頓科學公司,型號:H7493892820200)至血管狹窄部位,擴張后根據患者情況置入適合支架。A組患者TRI手術中采用6F普通鞘管(湖南埃普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6F-15 cm),B組患者采用6F薄壁鞘管(泰爾茂株式會社,型號:RS*A60G16SQZ),C組患者采用7F薄層鞘管(湖南埃普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7F-15 cm)。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3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包括穿刺時間、手術時間和造影劑用量。⑵比較3組患者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肢體腫脹、局部血腫、下肢靜脈血栓和橈動脈閉塞。并發癥總發生率=各項并發癥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⑶比較3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分別在術前1 d和術后3 d行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061446,型號:Resona 7S)檢查,檢測橈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舒張期峰值流速(PDV)與阻力指數(RI)水平。⑷比較3組患者血管參數指標水平。于術前1 d和術后3 d行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檢查,記錄兩組患者橈動脈管腔直徑、管腔面積和內中膜厚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3組患者穿刺時間、手術時間與造影劑用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3組患者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B組患者手術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3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術前1 d,3組患者PSV、PDV與RI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3 d,3組患者PSV和PDV均高于術前1 d,RI均低于術前1 d,且C組患者PSV和PDV均高于A組、B組,RI低于A組、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3組患者血管參數指標水平比較 3組患者術前1 d和術后3 d的管腔直徑、管腔面積和內中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可見心前區絞痛或壓榨樣痛,隨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持續惡化甚至誘發猝死等情況,死亡率較高[7]。TRI不僅可有效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緩解臨床癥狀,且橈動脈解剖位置淺,周圍無重要神經血管組織,具有較高安全性,已成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穿刺的首選方案[8]。但臨床應用發現,在TRI過程中鞘管型號不同或放置不當可能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使橈動脈內皮細胞功能失調,順應性降低,加速血管壁重塑和血小板聚集過程[9]。因此,改良鞘管、優化TRI治療方案備受臨床關注。目前認為,鞘管外徑超過橈動脈內徑時,會增加對血管壁的牽拉作用,引起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傷,成為橈動脈閉塞的誘因[10]。
本研究通過對比研究,探討不同鞘管對術后橈動脈閉塞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患者穿刺時間、手術時間與造影劑用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不同鞘管對TRI操作的影響差異不大。B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C組,提示6F薄壁鞘管較6F普通鞘管和7F薄壁鞘管更有利于降低肢體腫脹、局部血腫、下肢靜脈血栓與橈動脈閉塞等并發癥風險,促進患者術后早期康復。分析原因為,6F薄壁鞘管較6F普通鞘管和7F薄壁鞘管外徑更小[11],有助于避免鞘管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防止血管痙攣和內膜增生,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3 d,C組患者PSV、PDV均高于A組、B組,RI低于A組、B組,提示7F薄壁鞘管較6F鞘管更有助于改善血管的血流動力學。這可能是因7F薄壁鞘管較6F鞘管具有更大的支撐力,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局部血流[12]。另外,3組患者術前1 d和術后3 d的管腔直徑、管腔面積和內中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3種鞘管均可實現狹窄或閉塞冠脈血管的再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于術后心功能的恢復[13]。但TRI后患者心功能恢復需要一定周期,本研究未開展不同鞘管用于TRI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還有待長期隨訪觀察,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6F薄壁鞘管用于TRI術中,有助于降低橈動脈閉塞風險,7F薄壁鞘管有助于改善血流動力學,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參考文獻
劉玉文,錢進,王能,等.經遠端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微循環學雜志, 2020, 30(2): 39-43.
曹保衛,趙秋燕,歐發邦,等.改經股動脈徑路穿刺與經橈動脈用雙導絲進指引導管對冠狀動脈介入的效果對比[J].心腦血管病防治, 2020, 20(2): 195-197.
唐銀輝.新型大腔4F造影導管與5F橈動脈鞘導管在經橈動脈途徑冠狀動脈造影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7, 25(7): 83-85.
樊延明,傅向華.比較6-Fr和7-Fr動脈鞘管對遠期橈動脈閉塞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 2017, 32(z1): 97.
FISHER J D.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72, 129(5): 836.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冠心病心臟康復基層指南(2020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1, 20(2): 150-165.
孫海欣,王文志.中國60萬人群腦血管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18, 18(2): 83-88.
梁燕敏,段舒晨,李剛,等.經橈動脈入徑與腕背支動脈入徑穿刺行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23, 30(3): 329-332.
畢希樂,樊延明,汪雁博,等.經橈動脈入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橈動脈慢性閉塞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7, 25(10): 573-578.
房昌運,張尊磊,陳雪英,等.經遠端橈動脈應用5F薄壁鞘管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穿刺點壓迫2小時后出血并發癥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 2022, 37(10): 1029-1032.
溫尚煜,王柏影,劉亮,等.經橈動脈普通導引導管7F無鞘技術治療冠狀動脈復雜病變[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4, 22(7): 445-447.
徐娜,徐淑清,劉海明,等.國產7F薄壁鞘管經鼻煙壺區遠端橈動脈入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 2022, 37(11): 1086-1090.
李龍波,王智慧,趙雷,等.經橈動脈入徑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5, 23(1): 34-36.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編號:Z-B20221534)
作者簡介:李冰,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