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單胎妊娠孕婦并發子癇前期(PE)的危險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臨滄市人民醫院進行產檢的98例單胎妊娠孕婦的臨床資料,根據孕婦是否發生PE分為發生PE組(30例)與未發生PE組(68例)。比較兩組孕婦臨床資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兩組孕婦的孕周、分娩孕周、孕產次、不良孕產史、合并高脂血癥、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PE家族史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發生PE組孕婦合并2型糖尿病、腎病占比高于未發生PE組,血清胎盤生長因子(PLGF)水平低于未發生PE組,子宮動脈搏動指數(UTPI)水平高于未發生PE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影響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結論 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予以密切關注。
【關鍵詞】單胎妊娠;子癇前期;胎盤生長因子;子宮動脈搏動指數
【中圖分類號】R71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3.0109.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36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PE)是產科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指孕婦在懷孕前血壓正常,但在妊娠20周之后出現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等癥狀,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引發宮內窘迫、早產等問題,也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積極尋找PE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對改善孕婦的妊娠結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PE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普遍認為是母體、胎盤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發生與胎盤滋養細胞分泌功能障礙等密切相關[2-3]。滋養細胞分泌功能障礙可導致孕婦血清胎盤生長因子(PLGF)等標記物的表達水平異常,妊娠早期即可檢測血清PLGF水平,而子宮動脈搏動指數(UTPI)則是反映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的重要指標之一[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單胎妊娠孕婦并發PE的危險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臨滄市人民醫院產檢的98例單胎妊娠孕婦的臨床資料,根據孕婦是否發生PE分為發生PE組(30例)與未發生PE組(68例)。發生PE組孕婦年齡24~32歲,平均年齡(27.32±3.16)歲;BMI 22~28 kg/m2,平均BMI(25.11±2.15)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大專及以上22例。未發生PE組孕婦年齡24~32歲,平均年齡(26.98±3.26)歲;BMI 22~28 kg/m2,平均BMI(24.98±2.32)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大專及以上52例。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臨滄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發生PE組孕婦符合PE的診斷標準[5];⑵均為單胎妊娠。排除標準:⑴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⑵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⑶合并惡性腫瘤者;⑷有精神病史、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⑸合并貧血、胎膜早破等并發癥者;⑹妊娠期服用抗生素或其他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藥物者;⑺有高血壓史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孕婦臨床資料,臨床資料包括孕周、分娩孕周、孕產次(初產婦、經產婦)、不良孕產史(女性流產、子宮內胚胎停育、畸形和死胎等不良孕產史)、合并疾病(高脂血癥、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腎病)、PE家族史、血清PLGF和UTPI水平。采集發生PE組孕婦入院時及未發生PE組孕婦孕檢時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廣西艾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桂械注準20222220104,型號:LC-6200)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PLGF水平。采用全數字超聲顯像診斷儀(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061762,型號:CTS-5500)測量兩組孕婦的雙側UTPI水平,最終結果取雙側的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孕婦臨床資料。⑵分析影響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孕婦的孕周、分娩孕周、孕產次占比、不良孕產史占比、合并高脂血癥占比、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比和PE家族史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發生PE組孕婦合并2型糖尿病、腎病占比高于未發生PE組,血清PLGF水平低于未發生PE組,UTPI水平高于未發生PE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影響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單胎妊娠孕婦發生 PE 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單胎妊娠孕婦是否發生PE為因變量(否=0,是=1),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為自變量,合并2型糖尿病(否=0,是=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否=0,是=1)、血清PLGF、UTPI為連續變量原值帶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影響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3 討論
PE作為妊娠期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是引發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原因之一,其生理和病理機制主要涉及胎盤缺氧、缺血狀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與胎盤淺著床,同時孕婦的遺傳背景及免疫失衡改變也可增加易感性[6]。從臨床角度來看,PE屬于胎盤源性疾病。針對PE的發生,積極尋找相關危險因素,有助于預防和及時治療該疾病,進而改善其妊娠結局,保障母嬰健康。PE孕婦胎盤異常、炎癥反應可激活其血管內皮細胞,臨床多出現各種血清標記物的水平改變,在母體胎盤中的PLGF水平較高,作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員,PLGF水平在整個妊娠期間會出現波動,且與各種妊娠并發癥的發生均存在密切聯系[7];UTPI能夠有效反映子宮血管痙攣程度,也有研究顯示,UTPI與不良妊娠結局有關[8]。因此,臨床中常采用多指標聯合檢測對PE行早期篩查。
本研究結果顯示,發生PE組孕婦合并2型糖尿病、腎病占比高于未發生PE組,血清PLGF水平低于未發生PE組,UTPI水平高于未發生PE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血清PLGF降低和UTPI升高是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范明林等[9]在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影響因素分析的研究中也提出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是其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孕婦妊娠期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時,產婦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已被損傷,可影響體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合成,并削弱絨毛外滋養細胞的增殖、浸潤能力,阻礙血管重塑,造成胎盤缺血、缺氧,進一步加劇孕婦全身血管內皮損傷,引發全身小血管痙攣,最終導致PE發生。PLGF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員,最初在胎盤組織中被發現,在胎盤血管重塑、胎盤絨毛組織生長過程中,不僅能有效促進孕婦胎盤新生血管的形成,還能與膜表面的受體可溶性酪氨酸激酶相結合,共同促進滋養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維持胎盤功能的正常運作,從而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若孕婦血清PLGF水平出現異常,則可能與早產、自然流產、PE和胎兒生長受限等不良妊娠結局有關[10]。分析原因為,孕婦罹患PE會引起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的硬化,導致孕婦胎盤出現缺血和缺氧現象,并對血管內皮細胞和滋養細胞的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導致PLGF水平降低,干擾胎盤血管床的正常發育和子宮螺旋動脈的重塑過程,若未得到及時糾正,最終可演變為PE[11]。孕婦從孕5~7周開始,胎盤滋養細胞可對子宮螺旋動脈進行侵襲,從而引起動脈管腔擴張,并造成管壁彈性降低,導致血管阻力的降低,此過程可持續至孕22~28周。與此同時,子宮動脈由非妊娠時的高阻低排狀態轉變為妊娠后的低阻高排狀態,動脈由非妊娠時的屈曲狀態逐步變直,管腔擴大,血流量增加和血流速度加快[12-13]。但發生PE孕婦滋養細胞的侵襲能力顯著降低,使子宮-胎盤循環仍處于高阻低排狀態。血流阻力增大,子宮動脈多普勒頻譜顯示為舒張期血流速度變慢,呈現高阻力血流改變的特征,導致UTPI水平升高[14]。有研究表明,子宮動脈血流可反映子宮胎盤的循環阻抗,UTPI高水平有助于臨床對不良妊娠結局進行預測[15]。
綜上所述,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血清PLGF水平降低和UTPI升高均是單胎妊娠孕婦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單胎妊娠孕婦孕檢中,臨床應對上述影響因素進行監測,以便于及時、有效采取處理措施并降低PE發生情況。
參考文獻
藍湘鑫,宋寧寧,張迅,等. 2019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子癇前期的妊娠早期篩查與預防指南要點解讀[J].現代婦產科進展, 2020, 29(5): 385-388.
宋素香,徐琳.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來源外泌體通過ERK1/2信號通路調控子癇前期滋養層細胞侵襲和增殖相關機制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 2023, 38(7): 1045-1050.
梁結明,劉國成.子癇前期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23, 50(4): 405-408, 420.
徐曉冬,尚麗新,曲冬穎.孕早期血清胎盤生長因子、妊娠相關蛋白-A、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測聯合子宮動脈血流參數對子癇前期預測價值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 2021, 49(1): 44-46, 49.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妊娠期血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1)[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21, 56(11): 737-745.
謝芳,張曉燕,蘇敏,等.子癇前期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和風險預測模型建立與驗證[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22, 47(12): 1400-1406.
陳佳,郭靜,韓悅,等.聯合檢測妊娠早中期孕婦血清PAPP-A、PLGF及子宮動脈血流參數預測子癇前期的臨床意義[J].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1, 33(2): 60-64.
王程錦,邢忠興,劉靜. PP13、PAPP-A聯合PLGF對子癇前期早期篩查的價值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21, 22(1): 74-75.
范明林,韋惠,陳麗萍,等.孕中期血清sFlt-1/PLGF聯合高危因素在預測子癇前期發生中的應用價值[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18(3): 91-94.
祝淡抹,劉雪瓊,盧丹.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及胎盤生長因子預測子癇前期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20, 47(4): 384-387.
孫文苑,馬利娟,吳思沂,等.孕中期血清sFlt-1、PIGF和補體系統激活因子對子癇前期危險因素孕婦發生子癇前期的預測價值[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20, 21(5): 489-491.
賈麗婭,袁媛,李衛文,等.胎盤生長因子聯合子宮動脈、臍帶血流動力學指標對妊娠婦女子癇前期發病的預測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3, 22(1): 54-58.
劉紀君,李雪蕾,陳紅波,等.孕早期PlGF聯合PAPP-A、MAP、UtPI預測子癇前期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輸血與檢驗, 2022, 24(4): 476-481.
孔凡靜,王莉,杜趁香,等.子癇前期發生的危險因素及孕中期血清PLGF、sFlt-1、ET-1水平的臨床預測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 2022, 40(5): 572-575, 580.
蔡莉娜,劉劍波,吳樹彪,等.可溶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1/胎盤生長因子與子宮動脈搏動指數聯合預測子癇前期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18, 21(7): 827-830.
作者簡介:張春聯,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子癇前期預測、臨床觀察及綜合防控區域管理。
通信作者:肖繼賢,碩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子癇前期預測、臨床觀察及綜合防控區域管理。E-mail:32972478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