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何歡蘭,江蘇省揚州中學教師,高級教師,揚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揚州市先進工作者,揚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揚州市巾幗建功標兵,揚州市高中教育先進個人,揚州市十佳班主任,揚州市特級班主任;揚州市中學班主任何歡蘭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曾獲2017年江蘇省、長三角地區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關鍵詞】創意;班級生活;社團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4-0019-04
【作者簡介】何歡蘭,江蘇省揚州中學(江蘇揚州,225009)教師,高級教師,揚州市特級班主任。
最近九年,我連續帶了三屆創新實驗班。創新實驗班的學生涉獵廣泛、思維活躍,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敏銳的感知力。為了保持這群高中生的創造活力,我提出“過富有創意的班級生活”這一帶班理念,引導學生體悟創新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樹立實踐創新的理念,讓生活因創造而變得更加美好。
一、打造富有創意的班級文化
教室環境的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它不僅體現班級的精神面貌,更直接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心理,而且是班級文化的直觀表現。我們在對教室進行美化時,如果只是簡單布置——或貼幾句名言名句,或加個圖書角,或放幾盆花草,則往往缺乏班級的個性,缺少班級精神的顯現,更談不上思想價值的引領和精神視野的拓展。我認為,教室的布置要在共性要求中展現班級特有的文化個性,以此凸顯班級精神。
1.“創造無限可能”的班級精神
我連續帶的三屆學生都編排在“三”班,我賦予“三”這個數字以無窮創意,并這樣概括文化建設中的班級精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班,是創造無限可能的場所,每一個三班人,都將是創造奇跡的人。‘活躍而守規矩’是我們班級的特色。活躍,體現在思維的開闊上,體現在課堂表現的活潑上,體現在對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上;守規矩,表現在對課堂紀律的遵守,對學習規則的恪守,對學習規律的遵循,對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尊重。‘活躍而守規矩’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是規則之內的創新,我們將賦予江蘇省揚州中學創新實驗班以新的內涵。”
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創新理念深埋心底,并將之作為他們思考問題的起點。比如,2018級學生在撰寫運動會入場解說詞時寫道:“迎面向我們走來的是高一(3)班!作為新時代的創新人才班,他們不僅成績優異,更兼具崇高的理想信仰與人文創新精神。他們以青春為風帆,以使命為雙槳,向未來航進。他們在學術的海洋中遨游,樂觀無懼;他們在社團活動的花園中擷英,綻放自己的風采。他們開辟了一條屬于三班的道路,一條有笑有淚,更有創意和樂趣的道路……”運動會入場詞是對班級的介紹,這段解說詞體現了學生對自己班級精神的認可。
2.展現個性的班級環境
班級的環境布置是夯實班級文化基礎的物型表達,包括黑板報和墻壁的布置。我們班教室的黑板報由專人負責,每一期都能做成精品。難能可貴的是,每一期都不是由固定的人員負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設計,讓教室呈現不同的風格。
我班教室位于四樓,南面窗子陽光燦爛,但是很多時候陽光過于強烈。學生共同探討設計了兩塊可移動的遮光板,遮光板的大小正好可以遮擋多余的陽光,又不影響光線。逐漸地,遮光板成了一張班級名片,其正面貼有學生自己設計的手抄報,背面是名言名句,遮光板實用且優雅別致。
2015級學生在參加揚州市首屆“最有范兒教室”評比活動中獲得高中組年度總冠軍稱號。我們的創意表現為:除了教室的四面墻壁,我們另有三處墻也會“說話”。第一處是天花板,天花板懸掛著寫有學生心愿的紙鶴,學生抬頭就能看到自己的理想,行動就有了力量;第二處是班級外墻,班上閱讀量大、作文佳的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將書的內容概要制作成海報掛在外墻上,不僅供本班同學瀏覽,也可以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閱覽學習,形成了文化長廊;第三處是“友善之墻”,設置在教室外面的拐角處,墻上掛了幾個袋子,方便同學交換各種學習資料,表達我們對其他班同學的友善態度。“最有范兒教室”的評比活動推動了班級文化的建設,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又體現了學生的創意,凸顯了他們的助人情懷。
教室布置展現的是班主任和學生對班級文化的打造。不同班級的教室所展示出來的文化內涵不盡相同,這就是教室的個性之美;遇見不一樣的學生,教室展示出來的文化要義也應有所不相同,這是共性中的個性,它應該給學生以精神引領的方向。
二、組建富有創意的班級社團
我根據同伴互助原理在班級中組建各類富有創意的班級社團,旨在以不拘一格、新穎活潑的方式,創設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級輿論,從而使班級具備自我教育的功能。
1.創設涵蓋多個領域的班級社團
我結合創新實驗班的實際,通過組建班級社團來推進各項班級活動。社團的創建本著學生自愿的原則,一個社團少則三五人,多則十幾人,一個社團就是一個小組合作的團隊。社團的組建采用社長負責制,由各社團的社長分別牽頭承包班級各項活動,同時,社長對承辦的各項活動負責。社團的管理比較靈活,組員有分有合,既有相對固定的核心成員,又有成員的變化;社團的創建者可以由班主任指定,也可以由學生自薦;社團存在的時間有長有短,既有常設的社團,也有臨時組建的社團。常設的社團如學習社,社長由班級民主選舉的學習委員擔任,社團成員是各科課代表,這一社團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學習小組的活動。臨時的社團根據臨時的活動需要而組建,由活動牽頭人擔任社長,社團成員由活動的參與者構成。學期結束時,我們對各社團的社長進行考核,并優先推薦各社長參與評優評先活動。為促進社團建設,我們每個學期還評選出優秀社團,予以表彰。
這樣的社團組織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生表現出來的創造能力往往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所以在我班,驚喜常常有、創意常常新。比如,2018屆的高三學生在教師節前夕拍了一張集體照送給我。我看了以后很驚訝,這張照片里沒有一個學生是看著鏡頭的,他們各做各的事情,有的在討論,有的在說笑,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甚至半躺在地上。正當我疑惑的時候,班長向我介紹:“老師,我們模仿的是拉斐爾的名畫《雅典學院》。您看,《雅典學院》表達了兼容并蓄、自由開放的思想,這是我們的追求。照片中的我們風華正茂,正如畫中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名人濟濟一堂!”是啊,學生以這樣一張照片向我表示:若干年后,他們將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社團活動
一是“原創”主題班會。每學期初,我都會統籌規劃主題班會,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總體安排列出主題班會計劃表,每次主題班會由不同的社團承辦。活動的形式多樣,如朗讀者活動、詩詞大賽、課本劇表演、辯論會等,全方位展現學生的風采。活動的內容由各社團自定,必須原創。例如,我在學生高一時開展了關于“創新”的主題班會——“領異標新二月花”,當時學生正開始學寫議論文,我們就用寫作的步驟來指導班會的設計。班會由三個環節組成,三個環節分別圍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進行,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問題的呈現,還有問題分析和解決策略的探討。在提出問題環節,我通過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在分析問題環節,模擬美國心理學家艾許的實驗,讓學生在情境中明白“創新意識的大敵是從眾心理”,由此引出獨立判斷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再用一場小辯論進一步討論“創新與模仿”的關系,讓學生明確“模仿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應“有創意地模仿”,只有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不斷創新。解決問題環節旨在探討如何將創新意識應用于實踐,我引導學生設計情境,使其在情境中發現自己思維的局限,進而尋找創新方法,讓學生明確積累知識、開拓視野是創新之根基,從而打通邊界、學會融合。在這樣的主題班會中,學生對現實的問題作了深入分析,通過班會活動進行自我教育:如果將備考作為高中生活的全部,就會使自己視野狹窄、思維僵化,缺少獨立判斷的能力,缺少批判和反省的能力。為了把主題班會設計得更加獨特,每個承包主題班會的社團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班會活動變得豐富多彩,也讓班會成了施展學生才藝的舞臺。
二是“與眾不同”的公益活動。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其中義賣是較為常見的方式。對于“賣什么”,我所帶的每一屆學生都有自己的創意,如制作“相約揚中”系列有聲明信片、“為你讀詩”有聲書簽,開展有獎競答、“青春劇場”活動等。學生們思維發散、創意無限。
每年的學雷鋒月,學校號召大家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我引導學生開展“與眾不同”的活動。2021級學生在團支部的帶領下進行了“關愛新疆學子”志愿服務項目。學生通過學校公眾號了解到新疆伊犁州新源縣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新源二中”)有一部分貧困生,于是發起募捐,資助貧困生;他們了解到新源二中一些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便決定寫信幫助,細致耐心地解答問題,分享自己的知識,鼓勵新源二中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學習,與其攜手共進,一起向上向善。
三、進行富有創意的班級管理
在帶班實踐中,我強調常規管理和學科管理兩手抓。為此,我們商定并推行以班級日常事務管理為主的值日班長制和以學科管理為主的課代表負責制,組建了班級常規管理和學科管理兩套班子,推動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班級常規管理中,我注重用班級日志打造班級共同價值觀;在學科管理中,組建學習小組,打造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實現共同進步。
1.用班級日志打造共同價值觀
從高一第一學期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用班級日志記錄生活中的美好,傳遞正能量。我們對記錄的內容、記錄的方式等提出要求,允許學生有創意地表達所思所想。學生在班級日志中記錄生活中細微而讓人感動的小事,使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小小善舉都被記得。
班級日志引領著整個班級向上發展,半個學期之后,整個班級其樂融融。學生之間相處融洽,他們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鬧矛盾,而是“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他們變得寬容、大度,都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課堂氛圍也越來越活躍。在這樣的班級中,處處有善意的提醒和真誠的幫助。
2.以“學習共同體”實現互幫互助
我班實施學科管理為主的課代表負責制。課代表負責班級各學科的學習管理, 根據任課教師的要求及時跟進了解大家的學習情況, 并進行調查、反饋。而課代表工作的主要方式是組建各種學習小組。
作為語文教師,我組建作文評改小組,督促學生多寫、多思、多交流。我把全班分為5個大組, 每組10人,每次由1個小組負責全班作文的評改和評講。具體操作流程如下:教師挑選樣卷—培訓閱卷學生—閱卷組評改試卷—閱卷組交流討論—閱卷組備課—閱卷組講評作文。每個小組由語文素養比較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在評改中互相討論, 在討論中互相啟發,很快就掌握了許多寫作文的方法。為了讓自己的評價更有說服力,一些學生會主動查閱各種資料,引經據典,作為自己講評作文的依據。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 一些學生的視野開闊了,作文水平提升了。角色的互換、體驗,讓學生對如何寫好一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我也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其他學科,例如采用教練負責制來優化學科管理。高二時,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組建各學科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學生擔任教練、兩個擔任助教,教練和助教協作制定目標,安排教學計劃,每周搜集新題(題目也可由小組成員提供),編制試卷,發給小組成員做。小組成員做好試卷后,教練批改試卷,擇機集中講評試卷。學期結束,每個成員寫一份總結,并對教練和助教作出評價。有個學生這樣評價我們的學習小組:“在這個學期,我作為學員參加了數學競賽學習小組,教練每周都精心為我們準備一試、二試兩套試卷。通過練習,我們保持了活躍的競賽思維,學習能力也有了進一步提高。非常感謝教練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解題技巧分享給我們,并負責任地確保每一個學員都聽懂了每道題,他們的技巧絕大多數都來自他們平時的積累,十分實用而有效,希望這樣的學習活動能繼續進行。”
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教練也要寫總結,一位負責化學競賽學習小組的教練這樣寫道:“本學期,化學競賽學習小組成員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取得了較大進步。成員們依據去年的成績及目前的水平分為兩組,跟隨不同的教練上課,課后自學相關內容,及時交流討論。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組內互動,化學課前再向老師請教求證,打破砂鍋問到底。同時,化學競賽學習小組還建立了專門的QQ群,同學們在群里分享學習資料,方便小組成員隨時查閱,有針對性地做題實戰。”這樣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提高。
過富有創意的班級生活,喚醒了學生的創造力,點燃了學生的主動性,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了一個個溫暖而有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