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畫報》主題性、導向性的編輯出版理念為書刊互動提供了良好基礎,其策劃推出的系列主題報道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而且為“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的策劃出版積累了素材,相關圖書出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
文章以“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為研究案例,系統分析圖書與期刊在品牌建設、內容共享、作者資源協同、市場培育等方面的互動機制。通過對“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的深入研究,文章揭示了期刊在主題出版中的重要作用。期刊以其時效性強、內容精煉的特點,迅速捕捉社會熱點,為圖書選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而圖書通過深入挖掘主題、系統梳理知識,為期刊的主題宣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延續。這種書刊互動的模式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互補,還提升了出版物的質量和影響力。
文章深入分析了《浙江畫報》編輯部以期刊選題開拓圖書選題的實踐做法,指出主題出版要抓住興奮點,找準書刊互動的結合點,既要選擇好作者,還要卡準時間點,還要在宣傳推廣時巧布傳播點。文章還提出,書刊互動不僅是出版資源的有效整合,更是提升出版品質、擴大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出版業應積極探索和實踐書刊互動,推動主題出版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書刊互動;主題出版;期刊選題;圖書選題;“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0-0209-03
書刊互動,即利用圖書的選題(品牌)開拓期刊的選題(品牌),或者利用期刊的選題(品牌)開拓圖書的選題(品牌),實現書和刊在品牌、內容、作者、市場培育等方面的深度共享[1]。
圖書具有明顯的獨立性,不論是單行本還是叢書、套數,都表現出很強的結構系統性、觀點穩定性、文體一致性、篇幅靈活性和出版時間機動性。相較而言,期刊內容廣泛,出版周期短,能及時反映所關注領域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動向[2]。也因這些明顯的差異,大部分出版機構選擇讓期刊獨立發展。有些期刊甚至成為出版機構的發展負擔,導致其舉步維艱[3]50。書刊互動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補,提升出版物的質量和影響力。如何有效實現書刊互動,打通共同發展的通路,是當前出版機構亟須探索的重要課題。
從本質上來說,圖書和期刊都是提供知識或信息的載體,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補充[3]50。書刊互動作為聚合出版資源的一種手段,貫穿于部分出版機構的發展歷程。許多知名作家都是在期刊上發表作品后才逐漸被大眾所熟知的。
自2003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提出實施主題出版工程以來,反映時代主旋律的主題出版成為重要的出版板塊[4]。然而,期刊受發行周期和版面限制,在主題上天然存在集中性不強的缺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期刊的主題出版工作[5]。
《浙江畫報》結合自身特點,圍繞同一主題深耕細挖,在思想上做到延續性,在內容上做到銜接性,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策劃推出“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詩意棲居:在“浙”里看見美麗中國》《新山海經:共同富裕 “浙”樣走來》《大道無垠:在“浙”里打開共富畫卷》),探索出一條主題出版書刊互動的新路徑[6]。
“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分別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獲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浙江樹人出版獎,總銷量約8萬冊,已出版的3本書皆獲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批示肯定。
本文結合“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的策劃出版實踐,深入探究主題出版書刊互動的新路徑。
《浙江畫報》自創刊以來,以圖片閱讀的表現形式生動報道浙江、宣傳浙江、服務浙江,在快節奏的讀圖時代,顯示出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浙江畫報》的編輯出版不僅注重內容的權威性、可讀性,更注重內容的主題性、導向性。在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部認識到,主題出版大多圍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重要部署、重點工作、大型活動及社會普遍關注話題展開[7],這些恰恰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精準捕捉這些熱點話題并對其進行深入解讀,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
近年來,《浙江畫報》一直在嘗試將主題宣傳融入期刊出版過程,編輯部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專題,謀劃了一大批重點主題報道,推動主題宣傳逐步升溫。
比如,推出“千萬工程”“文化印記”“共同富裕”“八八戰略”“城市名片”“全面小康”“美麗城鎮”等系列組文主題報道。其中,“文化印記”組文獲中宣部“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
這些主題報道的成功“出圈”,得益于抓住了當下主題宣傳的興奮點,以整體布局,規模傳播,階段推進,并多以百姓視角,多講故事,講好故事,圖文結合,創新內容[8]。豐富多彩的選題為編輯部推出“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積累了素材,為實現書刊互動創造了條件。
期刊作為一種連續性出版物,雖有報道及時、內容廣泛等優點,但版面有限,導致有些優秀的文章無法完整呈現給讀者,進而造成很大的出版資源浪費[9]。
在《浙江畫報》的選題策劃和編輯過程中,編輯部會特別關注好文章,并對其進行充分挖掘,形成優秀的圖書選題。比如,圖書《曼生遺韻》就是在《浙江畫報》“八壺精舍”組文連載的基礎上策劃誕生的。
要做好主題出版工作,關鍵是要把握好書刊互動的結合點。《浙江畫報》編輯部把握期刊出版宗旨和自身特點,以小角度切入大時代,讓舊新聞在主題出版中煥發新活力[10]。
編輯部圍繞浙江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千萬工程”),打造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省域先行實踐這一主題,先后策劃推出了《“千萬工程”推變革 浙江農村展新顏》《從“千萬工程”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和世界回響》等數十篇報道。
在深度挖掘“千萬工程”歷史淵源的過程中,編輯部看到了浙江在實踐中發展“美麗經濟”的輝煌成就,深刻認識到該工程的精神意涵。該選題除了在期刊上進行深度報道,還被做成主題圖書。該選題正是編輯部主題出版書刊互動的重要結合點。
優秀的主題圖書必須有與之匹配的優秀作者[11]。仍以“千萬工程”為例,要做好這個選題,遴選作者成為選題開發初期最重要的工作。
編輯部發現,自2003年“千萬工程”在浙江啟動以來,新華社浙江分社作者團隊一直是見證者、記錄者、推動者。十幾年來,作者團隊行走了上百萬公里,累積了數百萬字的采訪素材,撰寫了幾十萬字、幾百篇相關題材的新聞報道和新聞內參,為主題圖書出版做了扎實的資料準備。于是,編輯部向社領導匯報,社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指揮協調,成立編輯團隊和項目組,并向作者團隊發出創作邀請函,作者團隊欣然應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浙江考察調研。對浙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詩意棲居:在“浙”里看見美麗中國》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的新指示、新期待的最佳讀本。作者團隊和編輯團隊通力配合,作者團隊放棄節假日,通宵修改,字斟句酌,數易其稿,付出了巨大努力;編輯團隊迅速完成書稿編校及各項出版流程,卡準時間點,以最快速度推出圖書。
《詩意棲居:在“浙”里看見美麗中國》作為浙江“千萬工程”的代表性讀物,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是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獲浙江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浙江樹人出版圖書獎等榮譽,在主題出版報告文學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開啟了“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的品牌建設之路。
而后,《新山海經:共同富裕 “浙”樣走來》發力跟上,書寫浙江“山海協作”工程的壯麗詩篇;《大道無垠:在“浙”里打開共富畫卷》記錄“八八戰略”波瀾壯闊的共富圖景……一系列總結浙江經驗的主題出版物順利出版,收獲了很好的市場反饋。
浙江經驗源于群眾創造、來自基層實踐,又經過不斷總結,逐步在全國推廣、復制開來。在這一過程中,圖書是總結、傳播浙江經驗的重要載體。
主題出版是頂層設計,宣傳下沉是效果體現[12]。以往,圖書和期刊的營銷基本上是各吹各的調,各走各的路。
在出版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探索書刊的共同市場非常必要。書刊的推廣和宣發要巧布傳播點,將書刊宣傳納入整體營銷策略[13]。
《浙江畫報》每期固定向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廳局主要領導及各市、縣主要領導贈閱,發往各國駐華大使館和浙江海外商會、僑團、留學生機構等對外交流單位,以及省基層鄉、鎮、街道機關單位。
在“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出版后,《浙江畫報》即在期刊上推薦了圖書,并精選圖書重點內容進行了連載報道。書刊形成了傳播合力,掀起了一輪輿論高潮。
除此之外,出版社還組織邀請國內著名文學評論家、專家學者閱讀和點評圖書。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朝全、中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會長李炳銀、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等人為“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撰寫了書評。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學習強國平臺、搜狐網、百道網、出版商務網、浙江日報、潮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與平臺報道了相關書評、書訊。
在書刊良性互動的情況下,各級傳播點協同發力,為“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營造了良好的銷售氛圍,系列主題圖書累計發行約8萬冊,發行至浙江省所有縣(市、區)及全國大部分省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本文通過分析“浙江經驗”系列主題圖書的策劃出版實踐,進一步探討了書刊互動在主題出版中的有效應用及重要性。研究發現,通過期刊選題與圖書選題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實現書刊在品牌、內容、作者、市場培育等方面的深度共享,還能有效促進兩者共同發展。
總之,書刊互動在主題出版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意義。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可以更好地發揮書刊互動的優勢,從而推動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朱美琳.范用的出版實踐及其思想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2] 張蘭芳,程小瀾.對中文科技期刊收藏工作的探討[J].農業圖書館,1984(2):27-29.
[3] 高煒,陳小滔.試析科技書刊互動[J].出版科學期刊,2008(12):50.
[4] 主題出版“有意義”也要“有意思”:書寫建黨百年 記錄時代風云[EB/OL].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4-04-09]. https://www. 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 id=13872191810524686077&item_ id=13872191810524686077.
[5] 孫峰.探尋期刊主題出版的發展之路:以江西高校出版社《成功密碼》(綜合版)為例[J].出版廣角,2019(23):50-52.
[6] 陳云,陳璐璐.策劃一部“接地氣”“冒熱氣”的主題出版物[N].中華讀書報,2024-02-21(06).
[7] 李彬.為什么你的書稿得不到出版社青睞?[J].出版廣角,2018(24):52-54.
[8] 賈玉君.找準雜志宣傳的“興奮點”[J].青年記者,2009(23):65-66.
[9] 姜蔚.砥礪前行,銳意進取:淺談新媒體背景下社辦少兒期刊的突圍之路[J].新媒體研究期刊,2017(21):66-67.
[10] 閆曉媛.以小見大,讓新聞更精彩[N].山西經濟日報,2023-08-09(004).
[11] 沈玲.論中國出版業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必要性[D].蘇州:蘇州大學,2002.
[12] 張龍.主題出版也應重視營銷推廣[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6-03-29(008).
[13] 陳勇.全媒體時代如何巧傳播[J].聲屏世界·廣告人,2013(3):46.
作者簡介 陳云,副編審,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