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與分析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大腺瘤腫瘤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間收治的64例垂體大腺瘤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32,采取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和對照組(n=32,采取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腫瘤全切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差異(P>0.05)。結論:在垂體大腺瘤腫瘤的臨床治療中,采取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有著確切優勢。
【關鍵詞】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手術;垂體大腺瘤;臨床效果;安全性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uroendoscopic trans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macroadenoma tumors
LIU Mingwang, WU Liming, QU Jie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Hunan 41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rans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surgery under neuro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macroadenoma tumors.Methods:64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macroadenomat umors treated in Huaihua NO.1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2,treated with neuroendoscopic trans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surge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2,treated with microscopic trans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rawing method.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tumor res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ituitary macroadenoma tumors,neuro endoscopic trans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surgery has definite advantages.
【Key Words】Neuroendoscopy; Trans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surgery; Pituitary macroadenoma; Clinical effect; Security
垂體大腺瘤屬于良性神經系統腫瘤的一種,疾病在青壯年群體中好發。垂體大腺瘤源自垂體前葉、后葉及顱咽管上皮殘余細胞,通常情況下,其具有內分泌功能,能夠分泌多種內分泌激素,這些激素在機體的生長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對視力造成影響[1]。目前,該病主要采取手術切除治療,但是由于腫瘤位置較為特殊,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術操作難度,使得手術的風險較大,極易引起多種術后并發癥,對術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2]。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在垂體大腺瘤的手術切除中,采用經鼻蝶竇入路手術有著確切的效果,切除率能夠達到96%,其中以神經內鏡和顯微鏡下經鼻蝶竇入路手術的應用最為多見,但是目前對于這兩種手術的療效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爭議[3]。鑒于此,本次研究選取醫院收治的64例垂體大腺瘤腫瘤患者,分別采取神經內鏡和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分析實際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內容 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間收治的64例垂體大腺瘤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男性、女性比例17:15;年齡范圍在27~56歲,平均年齡(36.15±4.05);病程4個月~8年,平均病程(3.15±0.87)年;瘤體直徑12~29mm,均值(20.56±3.61)mm。對照組:男性、女性比例1:1;年齡范圍在28~55歲,平均年齡(36.07±4.02);病程6個月~8年,平均病程(3.21±0.85)年;瘤體直徑13~28mm,均值(20.42±3.57)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方法如下:對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調整患者的體位,使其維持在仰臥位,并對患者的頭部位置進行調整,保持稍向后仰姿勢,以便術者能夠更好地進行手術操作。結合腫瘤特點,選擇合適的入路位置,以一側鼻孔進入,使用冷光源進行深部照明,沿著鼻腔的走向,使用剝離子,對蝶竇前壁展開探查,明確蝶竇開口位置,在顯微鏡的視野下,對鼻中隔內黏膜部位進行分離,同時還需要對蝶竇、鞍底骨質等部位進行依次開放,在病灶充分暴露后將其切除。對于不同的腫瘤,在切除操作時需要做到謹慎、準確,對于腫瘤顏色為白色或紫紅色,通常為易分離切除的垂體小腺瘤、微腺瘤等,而在大腺瘤的切除時,則需要沿瘤壁,對局部腫瘤進行吸刮,在吸刮完成后則需要由下至上,依次對腫瘤組織進行剝離,然后對病灶部位情況展開全面觀察,在腫瘤無出血、鞍膈塌陷的情況下,則表明腫瘤徹底切除。在手術完成后,需要使用凡士林紗條,對雙側鼻腔進行填塞,以此來對鼻中隔部位進行固定,使其能夠維持在正常位置。
觀察組采取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方法如下:采用德國Stroke 0°和30°硬性神經內鏡,術前72h,予以患者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廠家:寧夏康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313;規格:0.3%*5mL/支),將藥液滴入鼻腔,術前24h,將患者的鼻毛完全剪除。麻醉和手術體位與對照組相同,選擇一側鼻孔在0°鏡引導下,沿鼻中隔和中鼻甲間進入,使用雙極電凝,對其進行徹底止血處理,并對術區部位進行反復沖洗,以維持術區視野清晰,在蝶竇隱窩內部找準蝶竇開口,使用顯微磨鉆,對蝶竇前壁開骨窗清理竇黏膜,以此來對鞍底的部位進行明確,沿著中線操作分塊十型,對病灶組織進行切除。在腫瘤切除過程中,需要根據切除的方向,對內鏡進行合理調整,逐漸向腫瘤內部展開探查,在直視狀態下,將剩余病灶組織進行切除,然后更換為45°鏡,對腫瘤內部展開全面探查,確保探查無死角,對腫瘤組織情況進行觀察,明確是否存在殘留和出血,在手術完成后無需使用鼻腔填塞。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的臨床指標,記錄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的腫瘤切除率,包括了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和部分切除率。(3)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兩組出現顱內感染、腦脊液漏、尿崩癥的發生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的臨床指標
根據表1可知,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

2.2比較兩組的腫瘤切除率
由表2可知,觀察組的腫瘤全切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

2.3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由表3可知,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差異(P>0.05)。

垂體大腺瘤是常見的鞍區腫瘤,對患者的生長發育和生育功能均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垂體大腺瘤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僅在泌乳素型垂體腺瘤中能夠發揮出確切優勢。手術切除是治療垂體大腺瘤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腫瘤的解剖位置較為特殊,與視神經、動眼神經、頸內動脈等毗鄰,在對腫瘤切除過程中,極易對這些組織造成損害,因此,手術的風險較大,在手術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切除腫瘤組織,同時還需要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害,以維持垂體功能正常[4-5]。
在相同位置的顱底病變治療中,能夠采取不同的手術入路和手術方式,但是手術入路的選擇可對手術療效造成直接影響。與經額開顱手術相比,經鼻蝶入路手術的優勢更為明顯,這種入路方式無需人工創建通道,利用自然存在的鼻腔通道,由鼻孔直接推進至蝶竇前壁,使得手術的創傷性更小,并且能夠獲取更加清晰的術區視野,為手術操作創造了有利條件,能夠降低手術風險。顯微鏡下和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在垂體大腺瘤的治療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顯微鏡手術的出現時間較早,為經鼻蝶入路手術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在經過臨床實踐發現,顯微鏡經鼻蝶入路手術在術野方面存在著不足,盡管能夠顯露重要解剖標志,但是鞍區仍舊存在著諸多盲區,難以徹底切除腫瘤,極易造成腫瘤組織殘留,并且在鼻腔撐開時,容易造成鼻中隔根部骨折,引起多種并發癥,且術后需要填塞棉條,以防止鼻中隔出現移位,增加患者的不適感。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則能夠彌補上述不足,在手術過程中,利用自然鼻腔間隙,無需切開鼻腔,能夠避免對鼻黏膜造成損傷,防止出現相關并發癥,以維持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且在術后無需填塞鼻腔,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6]。與顯微鏡手術相比,在鞍區盲區部位可通過使用不同角度鏡頭,對鞍區展開全方位探查,能夠對瘤腔的各個部位進行觀察,明確是否存在殘余腫瘤,并及時將其切除,使得腫瘤全切率顯著提升。除此以外,神經內鏡手術中使用磨鉆,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內置照明系統能夠為手術提供良好的照明條件,便于術者更好地觀察細微結構,從而避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減少并發癥發生[7]。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腫瘤全切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差異(P>0.05)。由此表明,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大腺瘤腫瘤能夠提高腫瘤全切除率,減少術中出血,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垂體大腺瘤腫瘤采取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有著良好的應用優勢,可顯著提升腫瘤全切除率,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世彬,陳圖南,吳國材,等.神經導航輔助下擴大經鼻蝶入路神經內鏡手術切除巨大侵襲性垂體腺瘤1例[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3,28(3):219-220.
[2] 徐學友,楊振宇,宋佳泉,等.神經內鏡與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復發性無功能性垂體腺瘤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20,20(3):198-203.
[3] 王志成,傅駿,朱建宇,等.神經內鏡經鼻蝶竇入路手術治療垂體生長激素細胞腺瘤后生化緩解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22,38(1):39-44.
[4] 朱琳.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患者發生術中及術后腦脊液漏相關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22.
[5] 蔡廣謀,王浩,胡繼良.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診治現狀[J].中國綜合臨床,2023, 39(2):134-139.
[6] 陳佳,萬勇,羅偉堅,等.神經內鏡與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的臨床療效比較及術中出現腦脊液漏的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24):4695-4699.
[7] 鄧光策,關北漩,許遠鵬,等.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切除垂體腺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23,7(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