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日本;東洋文庫;藏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K555.1 doi:10.19326/j.cnki.2095-9257.2024.03.016
日本藏學研究作為佛教研究的延伸,正式起步于20 世紀初。在日本佛教團體海外擴教的大背景下,一些日本僧人進入中國西藏地區搜尋佛教原典,研習藏傳佛教,回國之時又運回大量藏文文獻,造成我國藏學文獻流失海外。這批學者及其從中國運走的資料奠定了日本藏學研究的基礎,其中東洋文庫逐漸成為藏學研究的重鎮。1924年建立的東洋文庫,是日本東方科學領域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和世界五大東方學圖書館之一,其中藏文文獻分為大藏經經部、論部、藏外文獻、唐卡圖像類、珍本等大類,有印刷本、手寫本、微縮膠卷、電子版等形式,主要來源于20世紀上半葉河口慧海(1866 — 1945)和多田等觀(1890 — 1967)等日本學者提供的文獻、60年代以后凱尊桑波(1920 — 2009)和索南嘉措等藏族學者的捐贈、七八十年代東洋文庫多次組織在印度和尼泊爾以及我國西藏進行文獻搜集調查,為東洋文庫收集世界各地所藏藏文文獻微縮膠卷。①除了收集豐富的藏文資料,東洋文庫出版的《東洋學報》《東洋文庫論叢》《東洋文庫歐文論叢》《東洋文庫書報》《東洋文庫年報》《東洋文庫諸目錄》《敦煌吐魯番文本》等各類雜志中含有大量的藏學文章,并引起各國學者對東洋文庫藏文資源以及藏學研究情況的關注和研究。目前北村甫(1923 — 2003)所撰的《東洋文庫的藏學研究》②、中澤中的《東洋文庫的藏傳佛教文獻》③、秦永章的《當代日本的藏學研究機構及出版物》 ④、櫻井龍彥和李連榮合撰的《百年日本藏學研究概況》 ⑤等文章對東洋文庫藏學研究情況有所介紹,但都稍顯簡略。鑒于此,本文根據東洋文庫不同時期的藏學研究特點,將其藏學研究史分為三個階段并加以詳細論述。
東洋文庫的藏學研究起步較晚,始于1940年河口慧海捐贈大量藏文文獻給東洋文庫,并在此設立藏日辭典編纂室。這為東洋文庫藏學研究活動的展開提供了資料。其藏學的產生與日本近代歷史背景、東洋文庫學術環境以及編纂藏日辭典的迫切性密切相關。1868 年明治維新以后,日本政府改變閉關鎖國政策,對外打開門戶。再加上“廢佛毀釋運動”以及基督教的傳入,明治年間發生兩次佛教危機,佛教徒積極對外傳教、研習藏傳佛教。與此同時,在日本推行對外擴張政策的大背景下,寺本婉雅(1872— 1940)、河口慧海、多田等觀等人,在中國境內以收買、交換、騙取、偷運等各種形式掠走中國的大藏經及其他文獻,并想方設法將這批文物運到日本,存藏在日本的大谷大學、東洋文庫、東北大學等地。從客觀結果上說,這些文物成為近代日本藏學產生、發展的重要條件。在這種大背景下,東洋文庫重視東方學、敦煌學的研究和資料收集活動,為后期藏學研究提供了學術研究資料,如東洋文庫創始者巖崎久彌1901 年購買英國牛津大學麥克斯·繆勒(Max Müller,1823 — 1900)收藏的古代印度學書籍、東洋文庫理事和敦煌學學者榎一雄(1913 — 1989)促成日本東洋文庫和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合作并且拍攝大英圖書館所藏的斯坦因敦煌文獻縮微膠卷。以下將按照時間順序就初創期藏日辭典編纂室河口慧海、池田澄達、壬生臺舜(1913 — 2002)、渡邊照宏(1907 — 1977)的學術活動和多田等觀在東洋文庫創設藏學研究室的過程進行簡要介紹。
黃檗宗僧人河口慧海在哲學館求學之時,師從佛學家南條文雄,在其建議下搜集藏梵佛典、研究藏傳佛教。他于1903年和1915年兩次進入中國西藏,以購買、交換等形式將中國文物運到日本。1940年,他將手頭的德格甘珠爾108帙、那塘甘珠爾102 帙、卓尼甘珠爾107帙、寫本甘珠爾114 帙、那塘丹珠爾225 帙、佛教文獻463件存藏在東洋文庫。此后,很多學者對這批文獻進行整理和編目,如英國學者沃爾什(E. H. C.Walsh)所撰的《日本和尚河口慧海從拉薩帶來的藏文書籍清單》(“A List of Tibetan Books Broughtfrom Lhasa by Japanese Monk,Mr. Ekai KawaGochi”)一文對河口慧海于1900— 1902年運往日本的藏文資料進行了編目,堀伸一郎所撰的《有關東洋文庫所藏的未確定的梵文寫本》一文將這批文獻分為24類,并附有每類文獻的具體數目。①此外還有齊藤光純、吉水千鶴子、莊司史生等人的研究成果。這些整理、編目活動足以體現這批文獻對東洋文庫藏學研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河口慧?;貒箝_始在東洋大學和大正大學教學,培養了會藏語的池田澄達、橋本凝胤、山田無文等五名弟子。另外他花十年時間于1926 年完成《西藏文典》,并于1936 年出版。他挑選了500卷藏梵佛典,并計劃花十年時間進行翻譯。河口慧海在把藏文佛經譯成日文的過程中,在東洋文庫組建藏日辭典編纂室。河口慧海擔任該編纂室主任,在其學生池田澄達、壬生臺舜等人的幫助下開始編纂辭典。由于“二戰”戰亂,以及河口慧海于1945 年2 月24 日去世,辭典編纂進程被擱置,最終未能出版。
河口慧海的學生池田澄達于1945 — 1950 年負責藏日辭典編纂室,1955 年4 月—1961 年3月,由留學德國的渡邊照宏擔任藏日辭典編纂委員會會長。之后該項目得到文部省的資金支持,他與北村甫合作寫成《世界語言概說下卷》②的藏文部分?!妒澜缯Z言概說下卷》由市河三喜、高津春繁、服部四郎編成,其中的藏文部分由渡邊照宏和北村甫寫成,將賈舍克的《藏英辭典》、巴考(Jacques Bacot,1877 — 1965)的《藏文文法》(Grammaire du Tibetain Litteraire,1946)、寺本婉雅的《藏語文法》、金鵬的《藏語拉薩日喀則昌都話的比較研究》的藏文字母轉寫標記方法一一進行對比,分析轉寫方法的差異,試圖制定統一的藏文字母轉寫標準。雖然上文提到的藏日辭典最終未能出版,《世界語言概說下卷》中的藏文部分算是藏日辭典編纂室的成果之一。此后東洋文庫的藏學活動一直保有重視藏語編纂辭典的傳統,東洋文庫學者長野泰彥、星實千代、星泉深受北村甫藏語研究的影響。
繼藏日辭典編纂室之后,多田等觀于1956 年創設藏學研究室。從多田等觀和東洋文庫的交集來看,1942 年5 月25 日他在東洋文庫與河口慧海曾會面,又于1943 年4 月9 日他與東洋文庫藏學學者河口慧海、渡邊照宏、巖井大慧見面,195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亞洲文化研究所執教三年,1953 年回國??梢姸嗵锏扔^新設東洋文庫西藏研究室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多田等觀擔任該室首任主任研究員,進行藏學研究和學生培養,直至1967 年去世。他所設立的藏學研究室,突破藏日辭典編纂室的單一性,為東洋文庫藏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多田等觀和其學生北村甫于1961 年引進三名藏族學者薩迦派索南嘉措、寧瑪派凱尊桑波、擦絨家族的女兒澤仁卓瑪,幫助其進行宗教、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全面研究。凱尊桑波和索南嘉措寄贈給東洋文庫的舊派文獻在日本較少見,而之前河口慧海和多田等觀帶回的多屬于新教格魯派文獻,使得東洋文庫進行新舊兩派教理和僧團組織的比較研究、藏傳佛教新教和舊教的比較研究成為可能。澤仁卓瑪作為東洋文庫的語料提供者,在“藏日字典的編輯”和“現代藏語的記錄研究”項目提供協助。其后藏族學者肯蘇爾仁波切丹巴堅贊從1979 年開始斷續進行15 年的藏學指導,對東洋文庫福田洋一、石川惠美、野村正次郎、石濱裕美子等藏學學者影響深遠。再加上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藏傳佛教資源中心等美國藏學資料的公開、法藏和英藏斯坦因(MarcAurel Stein,1862 — 1943)、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 — 1945)文書的微縮膠卷化、1973年日本藏族文化研究會的成立使得日本藏族學者人數增多等因素,東洋文庫藏學研究進入繁榮期。尤其是北村甫擔任研究室室長時期,藏學人才眾多,山口瑞鳳、川崎信定、星實千代、索南嘉措、土登貢嘎、語言學者阿旺頓珠加入東洋文庫,從美國歸來的立川武藏、大谷大學的稻葉正就和小川一乘、向索南嘉措學習藏語的東北大學磯田煕文、從法國來的今枝由郎、從印度留學回國的長野泰彥、寧瑪派頓珠仁波切、大衛·杰克遜(David P.Jackson)都曾與藏學研究室有過交集。①以下將繁榮期活動分為文獻整理編目、宗教研究、歷史研究、語言民俗研究四類進行介紹。
東洋文庫一直對其所藏藏文文獻進行編目,如山口瑞鳳的《東洋文庫藏族歷史著作目錄》②、噶爾梅的《苯教文獻解題目錄》③是東洋文庫所藏藏族歷史和苯教文獻的目錄。此外還有山口瑞鳳(1926 — 2023)主持完成的12 冊《斯坦因搜集藏語文獻解題目錄》④,收集了印度部辦事處圖書館(India Office Records)的全部斯坦因藏文文獻,而此前比利時佛學家瓦雷普散(Louis de la ValléePoussin,1869 — 1938) 編纂的765 號藏文佛典目錄《印度辦事處圖書館藏敦煌藏文寫本目錄》(1962)只收錄大英圖書館印度部辦事處圖書館的部分文獻。
東洋文庫自1974年開始組織進行《土觀宗派源流》的翻譯研究工作,如立川武藏《薩迦派》(1974)、西岡祖秀《希解派》(1978)、平松敏雄《寧瑪派》(1982)、石濱裕美子《蒙古章》(1986)、立川武藏《噶舉派》(1987)。此外還有川崎信定《萊辛和韋曼共譯班禪一世的著作〈佛教密宗的基礎〉》⑤、福田洋一和石濱裕美子《〈量評釋〉西藏注釋中科段的比較對稱表》⑥、松田和信《中亞出土的大乘涅盤經梵文斷簡集:印度部圖書館斯坦因藏書》①等成果。
這一時期除了宗教研究以外,歷史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以金子良太(1928 — 1979)和山口瑞鳳為代表。金子良太經壬生臺舜推薦,加入辭典編纂委員會,1951 年1 月就任辭典編纂委員會助手,1953年6月退出辭典編纂會,進入印度的烏如斯瓦迪喜馬拉雅研究所,師從羅列赫(George de Roerich,1902 — 1960)。1956 年3月,金子良太回國,4 月加入東洋文庫。1968 年,他受東洋文庫之托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文化研究中心調查資料室室長。1975 年4 月—1976年3 月,他擔任西藏研究室室長,進行古代、中世中國西藏歷史重要文獻的研究,在索南嘉措和凱尊桑布的協助下進行《紅史》《巴協》《土觀宗派源流》文本的譯注研究和藏文文本、梵文寫本、多田等觀收藏佛畫的分類整理,產出了諸多成果,如《西藏西部拉達克的德格派》②《東洋文庫佛畫解說目錄》③等。
此外,東洋文庫藏學家山口瑞鳳是整個日本藏族歷史研究的頂峰,是國際藏學史上的著名學者,其吐蕃研究大量利用敦煌藏文文獻。此外山口瑞鳳還有對中國西藏歷史以及年次計算法、吐蕃和唐朝關系、蘇毗、白蘭、東女國、羊同、達賴喇嘛五世等的研究,發表了《古代西藏史考異(上)》④《古代西藏史考異(下)》⑤《白蘭和孫波的蘭氏》⑥《吐蕃的國號和羊同的位置——附國傳和大小羊同的研究》⑦《法國國立圖書館〈國立圖書館伯希和搜集藏語文獻抄〉》⑧《西藏史料的年次計算法》⑨《西藏史中漢文史料的錯誤》⑩等文章。
由于藏族學者的參與,藏語研究發展迅速,以北村甫、星實千代等學者為代表。北村甫1946年4 月向多田等觀學習藏語文法,1949 年和1954年在巖手縣花卷市整理多田等觀收集的文獻,1958 年成為東洋文庫理事長,1964 — 1970 年擔任東洋文庫專任研究員,負責編纂現代藏語辭典和現代西藏方言辭典,此時主要還是以拉薩方言的調查和記述為中心,不包含中國西藏以外其他地方的方言。北村甫從1970年開始組織十余次海外學術調研,赴印度、尼泊爾等地調研。他培養了栗田靖之、森安孝夫、山口瑞鳳、西田龍雄、西義郎、長野泰彥、松本史朗、御牧克己、沖本克己、立川武藏、前田綠、西岡祖秀、金子英一、藤井知昭、原田覺等多名藏學學者⑾,其中星實千代、森安孝夫、山口瑞鳳、長野泰彥、御牧克己、立川武藏都在東洋文庫西藏研究室工作過。
星達雄、星實千代、星泉一家三口都是精通藏語的藏學學者,對東洋文庫藏語言文化研究貢獻很大。東洋文庫1981年開設藏語講習會,星實千代擔任講師,并和星達雄一起調查東洋文庫的藏族研究員, 收集單詞一萬多個, 從1999年得到豐田財團的資金支持,編纂藏語文法和辭典,著有《現代藏語文例集》⑿《現代藏語文法(拉薩方言)》⒀。此外,星實千代《西藏傳說資料集》(1979 — 1988)在藏族學者的幫助下收集了約300個民間故事,共七卷,包含中國西藏的民間故事、阿古頓巴物語、竹巴袞勒的故事等部分。
1989年山口瑞鳳離開東洋文庫到京都名古屋大學執教,2003年藏學研究室由于資金、人員等問題暫時關閉并更名為藏學研究班,這些變化意味著藏學研究進入平穩發展期。亞細亞大學貞兼綾子、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長野泰彥、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中根千枝、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森安孝夫、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御牧克己、龍谷大學上山大峻、大谷大學小川一乘、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立川武藏、大谷大學野村正次郎、東洋大學現銀谷史明、廣島大學根本裕史、龍谷大學桂紹隆教授等學者都在此做過藏學研究,其中中根千枝、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西田龍雄還擔任過東洋文庫理事。以下將其藏學研究分為四類進行介紹,尤以福田洋一的宗喀巴研究、立川武藏的密教研究為特色。
技術的發展使東洋文庫在文獻整理和編目上更加便捷,出版了《東洋文庫所藏藏語刊本目錄》①《東洋文庫所藏藏語刊本目錄索引》②《東洋文庫所藏藏外文獻索引稿》③《東洋文庫所藏藏語洋裝本目錄》④"等系列編目成果。除此以外,東洋文庫還收集與藏學相關的復制本或者微縮膠卷、收集近代中國新發現的10 — 13世紀的藏語寫本影印本、購入藏文大藏經文獻和藏外文獻電子版,并進行文獻電子化和數據庫的制作,如東洋文庫所藏藏語藏外文獻解題目錄的電子化數據庫、藏傳佛教基本文獻數據庫以及烏梅字體寫本數據庫等。
宗教研究以福田洋一團隊為核心。福田洋一于1985 — 2004 年就任藏學研究室專任研究員,師從丹巴堅贊,深受丹巴堅贊的邏輯學和中觀思想影響,進行佛教邏輯學和宗喀巴中觀思想研究,并在東洋文庫組織石濱裕美子、木村誠司、遠藤康、荒井弘明、丹巴堅贊、野村正次郎、石川美惠、西澤史仁、嘎旺烏森、現銀谷史明、鈴木直子、五十嵐麻理世等多名學者進行藏學研究。第一,1986年組建西藏邏輯學研究會,進行西藏邏輯學原典的解讀,完成了薩迦班智達著《正理藏論》的譯注六卷,分別為《對象》《意識》《普遍和特殊》《顯現和他者的排除(1)》《顯現和他者的排除(2)》《被指稱和指稱》(1989 — 1994)。第二,1996 — 1999 年出版了四卷西藏佛教基本文獻,第一卷編集藏族僧侶在藏傳佛教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基本文獻,抽出宗喀巴全集中的顯教著作并整理成科文;第二卷收錄宗喀巴弟子達瑪仁欽全集的科文;第三卷收錄宗喀巴弟子班禪一世格雷貝桑全集的科文,只收錄顯教著作,包括邏輯學注釋書、獨立著作、現觀莊嚴論注釋、中觀獨立著作、后代格魯派教學的基本著作;第四卷收錄宗喀巴弟子達賴喇嘛一世根敦朱巴的格魯派經典《俱舍論》《入中論》《中論》等全集。
《土觀宗派源流》譯注系列成果有谷口富士夫的《覺囊派》(1993),立川武藏、石濱裕美子、福田洋一的《格魯派》(1995),川崎信定和吉水千鶴子的《印度的思想和佛教》(2007),井內真帆和吉水千鶴子的《噶當派》(2011),御牧克己的《苯教》(2014)等。
星泉和武內紹人是東洋文庫歷史研究的典型代表。星泉于2006 年完成的《古藏文在線文獻》(Old Tibetan Documents Online)使得藏語文獻閱覽更為便捷。以神戶外國語大學教授武內紹人為核心進行的以藏語為中心的藏緬語系語言研究、敦煌和中亞出土古藏文文獻研究、象雄語解讀,突破斯坦因伯希和敦煌文書的限制,從事尼泊爾、拉達克、巴基斯坦拉合爾、中國西藏和青海等地藏語、藏文文本、碑文的田野調查,進行法國國立圖書館、大英圖書館、圣彼得堡俄羅斯科學院、斯德哥爾摩、列寧格勒以及中國北京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黃寺、雍和宮所藏藏文文本、碑文、木簡的調查和研究,出版了系列成果,如巖尾一史、散馮謝克、武內紹人和井內真帆的《大英圖書館斯坦收藏中的黑水城藏文文本》①。
語言民俗研究成果如福田洋一和石濱裕美子《新訂翻譯名義大集》②、 北村甫和長野泰彥《現代藏語分類辭典》③、星實千代《藏語表達》④、星實千代《藏族民歌文本》⑤、福田洋一《藏語邏輯介詞索引》⑥等,其中東洋文庫一直持續不斷編纂字典的工作成果《現代藏語分類辭典》是日本第一本包含5654 種基本藏語詞匯的現代語言分類詞典。其后在藏族學者的協助之下,東洋文庫2000 年開始進行《藏語文語辭典》的編纂?,F在東洋文庫以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研究中心教授星泉為代表進行西藏語言文學研究、藏語詞典編纂和敦煌文獻電子化數據庫建設,先后出版了《現代藏語動詞詞典(拉薩方言)》⑦《藏族畜牧文化辭典》⑧等成果。
基于以上藏學研究的三個階段,現從研究范圍、研究材料、研究人員、資金來源方面歸納其特點,并分析其影響和意義。
從初創期的辭典編纂,到繁榮期的宗教、歷史、文化、語言等全方位的綜合研究,再到平穩發展期以宗喀巴研究和密教研究為典型代表的全面研究,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后又回到有重點的全面研究,這意味著藏學研究將以更加深入、專業的主題和專題研究為趨勢。不論研究范圍的調整和變化,追溯源頭均能看到佛教學對藏學起源的影響,藏日辭典編纂室是為了解決佛經翻譯中的用語統一問題并提高佛經翻譯效率,其后的綜合研究也是以格魯派、薩迦派、寧瑪派等宗教研究為主。日本藏學是佛教學發展衍生的產物,東洋文庫藏學亦是如此。
東洋文庫、大谷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是日本藏文文獻館藏最多的機構,其中東洋文庫館藏的大藏經和藏外文獻極為豐富、種類繁多,包括大量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獻。東洋文庫不斷在歐美、印度、中國搜集購買大量藏文文獻影印版、TBRC數據庫、世界各地藏文文書微縮膠卷的活動與巖崎久彌創設東洋文庫的構想一致。這種豐富的藏文資料加上以圖書部和研究部為主的組織結構,決定了其藏學研究方法以文獻研究法為主,非常重視辭典編纂和文獻整理編目、校對、翻譯、電子化,輔以田野調查法,如東洋文庫文獻調查隊對海外藏文文獻的搜集、星實千代對西藏民俗故事、星泉對青海牧民文化的調查。這種以文獻研究法為主、輔以田野調查法亦為整個日本藏學的研究特點,直至20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海外學術環境相對寬松,學術交流和交通通信更加便利,東洋文庫乃至日本的藏學學者才又開展田野調查。
首先,藏學研究室雖然經歷了幾次改組和主要負責人員的更換,但始終以專職研究員和兼職研究員為主。大正大學和東洋大學教授河口慧海、東北大學教授多田等觀、東京大學教授山口瑞鳳等東洋文庫專職研究人員成為東洋文庫和其他大學機構藏學交流的重要渠道,再加上日本西藏學會等交流平臺的存在,避免了東洋文庫藏學研究閉門造車的現象。其次,注重引進接收凱尊桑波、澤仁卓瑪、肯蘇爾仁波切丹巴堅贊、格魯派土登貢嘎、語言學者阿旺頓珠、寧瑪派頓珠仁波切等藏族學者和大衛杰克遜等國外學者,部分藏族學者在日本大學進行學術講座、教授藏語、出版書籍,甚至擔任教授,對日本藏學產生影響,某種程度上刺激了藏學的交流和發展。再次,有嚴格的師承制度和學術脈絡,每一個流派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手段比較相似,如河口慧海及其學生壬生臺舜、池田澄達、渡邊照宏,多田等觀及其學生北村甫、星實千代、星達雄、星泉等。最后,以個人研究和共同研究并重,尤其是分工協作完成一些大部頭的成果,如藏日辭典、索南嘉措《薩迦派全集》15 卷、山口瑞鳳《英國大英圖書館所藏敦煌出土的藏語文獻目錄》12 冊、東洋文庫所藏藏外文獻解題目錄數據庫①、福田洋一《西藏佛教基本文獻》四卷和《正理藏論》譯注六卷、《土觀宗派源流》的翻譯研究十余卷。在大歷史語境下,這些研究人員的政治立場和研究意圖較為復雜,但從學術角度而言,他們翻譯的大量藏文文獻客觀上推動了日本藏學研究的發展。
創始人為三菱財團第三代所有者巖崎久彌的公益財團東洋文庫,從創立之日起即受到三菱財團的資金支持,而東洋文庫藏學研究得到過洛克菲勒財團、東洋文庫財團、豐田財團、文部科學省補助金等多種資金的支持,這成為購入大量藏文文獻、聘請專業藏學人才、進行藏學研究項目、出版藏學相關書籍的重要資金來源。這種資金來源一方面使學術研究得以推進,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學術不純粹的利器。自2001 年以來,東洋文庫將每年的資金進出、科研計劃、科研成果進行信息公開,2003年藏學研究室因為資金問題和北村甫去世一度關閉,后又重新開啟。
首先東洋文庫藏學發足雖然晚于大谷大學,卻在日本藏學的地位舉足輕重,影響了整個日本藏學的發展趨勢。東洋文庫跟敦煌學、東方學、印度學、佛教學關系異常緊密,非常重視利用敦煌藏文文獻、佛教經典文獻,進行佛教典籍的翻譯和校對工作,這也成為整個日本藏學的特點之一;東洋文庫重要的藏學研究人員北村甫和星泉同時在東京外國語大學進行藏語言文化研究,決定了東京外國語大學藏學的研究思路和特色;東洋文庫立川武藏的密教、曼陀羅藝術和佛教圖像學研究,福田洋一的宗教教義和宗喀巴研究,武內紹人的中亞世俗文獻研究不僅是東洋文庫研究新方向,也是整個日本藏學研究的新出口。其次,東洋文庫與法國遠東學院、哈佛恩丁研究所和圖書館、倫敦大學亞洲與非洲研究學院圖書館、越南漢族漢學研究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國際化的學術氛圍促進了其藏學研究的多元化和國際化,關注大英圖書館所藏的斯坦因文書、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的伯希和文書、中國北京圖書館所藏寫經、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支所所藏文書等的動向。雖然其藏學起步遠遠晚于英法德等歐美國家,但也是世界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的藏學機構,如東洋文庫河口慧海和多田等觀的宗教研究、北村甫的語言研究、山口瑞鳳的古代歷史研究等在國際藏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東洋文庫的藏學研究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40—1961年初創期,始于1940年河口慧海設立藏日辭典編纂室,主要特點是以河口慧海為代表的學者進行藏日辭典編纂工作;第二階段為1961 — 1989年繁榮期,東洋文庫招聘三名藏族學者輔助研究,從單一的藏日辭典編纂發展為宗教、歷史、文化、語言等綜合研究,藏學學者眾多,研究成果豐碩;第三階段為1989年至今,隨著山口瑞鳳1989 年離開東洋文庫,2003年東洋文庫西藏研究委員會關閉重組,藏學研究步入穩步發展期,以福田洋一的宗喀巴研究和立川武藏的密教研究為代表。東洋文庫藏學研究在日本藏學史和國際藏學史上非常重要,我們必須重視其學術成果,謀求我國藏學的進一步發展。鑒于此,筆者提出五點意見:第一,批判認識東洋文庫學術資料來源,并在我們自身研究中注重文獻搜集和田野調查;第二,學習其扎實的解讀藏文文獻的功底,注重文本的整理編目、翻譯注解研究;第三,注重藏學人才的培養和藏語的學習,關注國內外藏學研究趨勢和潮流;第四,勿入歷史歧途,合理、合法利用海內外藏學資源新材料,進行更加專業、深入、細致的主題研究;第五,注重跨學科研究方法,把藏學與東方學、敦煌學、印度學、佛教學、蒙古學相結合。
(王麗:西藏民族大學;曹陽: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①北村甫:《東洋文庫藏文文獻調查隊》,載《日本西藏學會會報》第19 期,第8 頁。
②北村甫:《東洋文庫的藏學研究》,載《東洋學報》1961 年第1 期,第153 — 154 頁。
③中澤中:《東洋文庫的藏傳佛教文獻》,載《東洋文庫書報》第40 期,第47 — 75 頁。
④秦永章:《當代日本的藏學研究機構及出版物》,載《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5 年第4 期,第54 — 58 頁。
⑤櫻井龍彥、李連榮:《百年日本藏學研究概況》,載《中國藏學》2006 年第4 期,第100 — 110 頁。
① 堀伸一郎:《 有關東洋文庫所藏的未確定的梵文寫本》, 載《東洋文庫書報》2013 年第44 期,第1—24 頁。
②市河三喜、高津春繁、服部四郎編:《世界語言概說》下卷,東京:研究社辭書部,1952 年。
①北村甫:《東洋文庫的藏學研究》,第153 — 154 頁。
②Zuiho Yamaguchi ed., Catalogue of the Toyo Bunko Collection of Tibetan Works on History. Tokyo: Toyo Bunko, 1970.
③噶爾梅:《苯教文獻解題目錄》,東京:東洋文庫,1977 年。
④東洋文庫西藏研究委員會編:《斯坦因搜集藏語文獻解題目錄》,東京:東洋文庫,1977 — 1988 年。
⑤川崎信定:《萊辛和韋曼共譯班禪一世的著作〈佛教密宗的基礎〉》,載《東洋學報》1971 年,第58 — 68 頁。
⑥福田洋一、石濱裕美子:《〈量評釋〉西藏注釋中科段的比較對稱表》,西藏研究委員會,1986 年。
①松田和信:《中亞出土的大乘涅盤經梵文斷簡集:印度部圖書館斯坦因藏書》,東京:東洋文庫,1988 年。
②金子良太:《西藏西部拉達克的德格派》,載《東洋學報》1977 年第1、2 期,第33 — 49 頁。
③Kaneko Ryotai, “List of Tshag-ris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Toyo Bunko,” 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 36 (1978): 233 – 248.
④山口瑞鳳:《古代西藏史考異(上)》,載《東洋學報》1966 年第3 期,第279 — 317 頁。
⑤山口瑞鳳:《古代西藏史考異(下)》,載《東洋學報》1967 年第4 期,第40 — 96 頁。
⑥山口瑞鳳:《白蘭和孫波的蘭氏》,載《東洋學報》1969 年第1 期,第1 — 61 頁。
⑦山口瑞鳳:《吐蕃的國號和羊同的位置——附國傳和大小羊同的研究》,載《東洋學報》1977 年第3、4 期,第313 — 353 頁。
⑧山口瑞鳳:《法國國立圖書館〈國立圖書館伯希和搜集藏語文獻抄〉》,載《東洋學報》1979 年第1、2 期,第181 — 185 頁。
⑨"山口瑞鳳:《西藏史料的年次計算法》,載《東洋學報》1982 年第3、4 期,第373 — 400 頁。
⑩山口瑞鳳:《西藏史中漢文史料的錯誤》,載《東洋學報》1985 年第1 — 4 期,第481 — 513 頁。
⑾長野泰彥、立川武藏編:《藏族的語言和文化》,東京:冬樹社,1987 年。
⑿星實千代編:《現代藏語文例集》,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1983 年。
⒀星實千代編:《現代藏語文法(拉薩方言)》,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1985年。
①福田洋一:《東洋文庫所藏藏語刊本目錄》,東京:東洋文庫,1991 年。
②福田洋一:《東洋文庫所藏藏語刊本目錄索引》,東京:東洋文庫,1992 年。
③福田洋一:《東洋文庫所藏藏外文獻索引稿》,東京:東洋文庫,1978 年。
④現銀谷史明、石川美惠編:《東洋文庫所藏藏語洋裝本目錄》,東京:東洋文庫,1995 年。
①Takeuchi Tsuguhito, Tibetan Texts from Khara Khoto in the Stein Collection of the British Library. Tokyo: Toyo Bunko, 2016.
②"Yumiko Ishihama, Yoichi Fukuda, A New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Mahāvyutpatti: Sanskrit-Tibetan-Mongolian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inology. Tokyo: Toyo Bunko, 1989.
③北村甫、長野泰彥:《現代藏語分類辭典》,東京:汲古書院,1990 年。
④星實千代:《藏語表達》,東京:白水社,1991 年。
⑤星實千代:《藏族民歌文本》,東京:東洋文庫,1991 年。
⑥福田洋一:《藏語邏輯介詞索引》,東京:東洋文庫,2002 年。
⑦星泉:《現代藏語動詞詞典(拉薩方言)》,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3年。
⑧星泉:《藏族畜牧文化辭典》,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20年。
①秦永章:《當代日本的藏學研究機構及出版物》,載《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5 年第4 期,第50 — 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