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國際鈦業展覽會在蘇州開幕
近日,由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中國化工裝備協會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鈦業展覽會(TIEXP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展覽以“開創新合作 共贏鈦未來”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國內外鈦產業鏈條上的技術、產品及應用。
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周武勝理事長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出:鈦及先進金屬材料是現代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展會的召開,我國鈦及金屬材料產業將進一步實現高效鏈接、融通發展。協會也將努力搭建好、運用好這一合作平臺,攜手構建更為緊密的新時代產業命運共同體,全面增強鈦及金屬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承載力,提升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水平、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本次展會將持續至5月18日,同期還將舉辦2024軍民兩用鈦材及先進金屬發展論壇、2024石油化工用鈦材發展論壇。
《Nature》發表!成果或將大幅提升鋰電池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
近日,中核集團重大科研設施中國先進研究堆全面開放應用取得重要進展!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Marnix Wagemaker教授團隊與中核集團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團隊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上發表了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目為“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 in lithium oxide cathodes”(“鋰離子氧化物正極中的化學短程無序”)。這是兩個團隊在《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續性》)和《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訊》)期刊合作發表論文后的又一創新成果,或將大幅提升鋰電池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
此次研究圍繞有序層狀氧化物開展,這是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最重要的正極材料之一。在進行深度充電時,該結構框架容易受到晶格應力、結構或機械化學降解的影響,導致電池容量急劇下降,從而導致電池壽命縮短。Wagemaker教授團隊聯合原子能院、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清華深研院等單位,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法,成功將化學短程無序(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CSRD)引入到氧化物正極中,精確調節了鋰和鈷元素在晶格中的局域分布,使其跨越幾個最近鄰格點的間距,從而顯著提升了鋰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充性能。研究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技術獲得鋰和鈷元素的分布特征,發現大約2.6%的鈷離子位于鋰層中,為證明CSRD結構提供了關鍵證據。
中國先進研究堆共擁有25根垂直孔道,9根水平孔道,建成15臺中子散射譜儀,性能指標達到整體國際先進、部分領先水平,可開展中子散射、中子成像、中子活化分析、燃料材料考驗、放射性核素生產等工作。2023年以來,中國先進研究堆中子科學平臺積極面向國內外研究機構用戶開放,支撐了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用戶單位百余家實驗課題研究,在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
(來源:中核集團)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亮相2024第四屆雷達未來大會
近日,2024第四屆雷達未來大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攜多款產品亮相大會并成功承辦“雷達與智慧安防”分論壇。
本屆大會以“雷達鏈接國計民生,共建數智美好未來”為主題,策劃安排了18場系列主題分論壇,分別從前沿交叉、智能決策、智能技術、空間開發、智慧安防等方面,共同探索與推動雷達及相關技術的拓展應用,形成以會聚力、以展促產、以產活用的全要素行業生態。
由電子院承辦的“雷達與智慧安防”分論壇于5月12日下午成功舉辦,來自國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分別作主旨報告。電子院所屬西安長遠電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西安雷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方天穹信息技術(西安)有限公司,共同參加了同期舉辦的雷達及電子產品展,展示了綜合安防系統、海事雷達、微波輻射計、氣象雷達、北斗應用終端等相關產品。
未來,電子院將深入貫徹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以使命擔當、技術進步為出發點,以創新驅動、產業協同、項目落實為基本原則,以服務好國家戰略、社會發展為目標,加快民用雷達與智慧安防產業化規模化協同化發展,為構建百億級光電產業集群作出更大貢獻。(來源: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嫦娥六號成功落月,將按計劃開展月背采樣工作
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嫦娥六號落月是我國實施的第五次地外天體軟著陸,第四次月面軟著陸,以及第二次月背軟著陸。此次落月也為達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自動采樣返回”目標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
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后,著陸器將通過鵲橋二號中繼星,在地面控制下,進行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此后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背采樣工作,通過鉆具鉆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分別采集月壤樣品和月表巖石,實現多點、多樣化自動采樣。
據悉,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有效載荷將按計劃工作,開展科學探測任務。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中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即將開機工作,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完成部署。嫦娥六號探測器自2024年5月3日發射入軌以來,先后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等過程。在開展月背采樣工作的同時,也將開展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月壤結構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來源:新京報)
第五代大型LNG船!來自中國船舶滬東中華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長恒系列”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綠能瀛”號較合同期提前5個月交付。
該船采用安裝了最新智能控制廢氣再循環(iCER)系統技術的中國船舶WinGD 5X72DF2.1雙燃料主機,是“中國海油中長期FOB資源配套LNG運輸船項目”的首制船,對于保障我國能源運輸安全,有效提升我國LNG運輸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助力我國建設制造強國、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截止到目前,滬東中華已累計承接了34艘“長恒系列”LNG運輸船。(來源:中國船舶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