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防安全戰略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對于保障國家發展、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首先梳理古代、現代以及我國國防安全戰略演變,分析各個時期國防安全戰略特點,接著從國防安全戰略必須與時俱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注重綜合國力提升、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等方面總結歷史視角下的國防安全戰略演變啟示,最后探討國防安全戰略演變趨勢,包括信息化戰爭的影響、空天一體、海陸并舉的新國防安全戰略以及多元化、全方位的國防安全戰略,以期為我國國防安全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國防安全戰略|歷史視角|演變|啟示|發展趨勢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保障,自古以來,國防安全戰略對于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歷史視角看國防安全戰略的演變是一個由軍事防御為主向以軍事力量為核心、綜合國力提升的過程,同時也是與國際合作逐步加強的過程。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指導思想和貫徹原則,這一重要論述標志著我國對國家安全問題認識達到新的高度,為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體系提供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1]。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并頒布施行,其中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表明維護國家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責任,國家安全教育成為提高全民族安全意識重要途徑[2]。在此背景下,從歷史視角出發,探討國防安全戰略重要性及其演變過程,能更好的理解和應對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安全。
一、歷史視角下國防安全戰略的演變
(一)古代國防安全戰略
1. 以軍事防御為主
在我國古代,國防安全戰略主要特點是軍事防御,其中古代國防安全戰略以萬里長城最為代表性,萬里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六國后連接和修繕長城,之后歷代王朝都對長城進行修繕和加固,明朝時期長城達到鼎盛規模,形成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雄偉景象,長城的修筑,有效地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擾,保護國家安全。在古代,國防安全戰略的實施還體現在城池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如西安城墻、南京城墻等,都是古代國防安全戰略實施的重要實物遺存。
2.國防建設與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關聯
在古代,國防安全戰略實施不僅局限于軍事領域,還與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緊密相連[3]。在政治方面,國防安全戰略實施需要穩定的政治局面,古代帝王為了維護國家安定,往往會通過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嚴懲貪污等手段,確保國家政治穩定,通過和親、會盟等政治手段,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減少外部勢力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在經濟方面,國防安全戰略實施需要充足的物質基礎,歷朝歷代都重視發展農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通過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為國家提供財政收入,為國防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如唐朝時期,國家經濟繁榮,為國防安全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持。在文化方面,國防安全戰略實施需要弘揚民族精神,歷朝歷代注重文化建設,通過提倡儒家思想、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國防安全戰略實施提供精神動力,如明朝時期,國家加強文化教育,培養忠誠于國家的士人,為國防安全戰略提供有力支持。
(二)現代國防安全戰略
1. 以軍事力量為核心
在現代社會,國防安全戰略的構建以軍事力量為核心,軍事力量是國家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實保障。現代軍事力量不僅包括傳統陸、海、空三軍,還涵蓋網絡空間、太空、反導等領域,在軍事建設上,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這一體系強調信息化、智能化、體系化、立體化作戰能力,以應對多樣化安全威脅。軍事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注重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堅持穩中求進、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全面提升軍隊現代化水平,軍事訓練和實戰化演練是提高軍事力量戰斗力關鍵途徑,通過模擬實戰環境,加強軍事人員能力培養和裝備性能檢驗,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安全挑戰。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嚴峻國際形勢和國防安全壓力,我國毅然決然地走上獨立自主國防科技發展道路,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兩彈一星事業成功,極大提高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使得我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增強國家安全保障。
2. 綜合國力的提升
國防安全戰略實施,離不開綜合國力的支撐,綜合國力包括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多個方面[4]。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是國家綜合國力基石,我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戰略思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國防安全提供充足物質基礎;科技是國家綜合國力重要標志,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特別是在航天、核能、信息技術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提升了國家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教育是培養人才、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有效手段,我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國防安全戰略提供人才支持;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組成部分,我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外交是國家安全戰略重要方面,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近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突破為例,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了“天鯤號”貨運飛船,2017年“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月球取樣返回,2018年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2019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并進入火星軌道,這些成就不僅標志著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進步,也為我國國防安全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提高了國家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力。
3. 國防安全與國際合作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防安全不再是一個國家孤立面對的問題,而是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的挑戰,我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國際安全合作,推動構建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在國際安全合作中,我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尊重各國主權和安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我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參與國際反恐合作,打擊恐怖主義;推動網絡安全國際合作,維護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穩定;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以近年來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國際合作為例,2015年我國與俄羅斯簽署了《中俄網絡安全合作協定》,2016年我國與東盟國家簽署了《中國-東盟網絡安全合作宣言》,2017年我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中巴網絡安全合作協定》,一系列協議的簽署標志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取得了重要進展,為維護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歷史視角下國防安全戰略演變啟示
(一)國防安全戰略必須與時俱進
在歷史長河中,國際形勢猶如潮起潮落,國家發展需求則如同百川歸海,無時無刻不在推動著國防安全戰略的演變,從古至今都離不開對國家發展需求的敏銳洞察和滿足。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是國防安全戰略第一要務,國際形勢如同一張錯綜復雜的棋盤,只有準確判斷局勢,才能做出正確決策,需要擁有開闊視野,敏銳洞察力,以及堅定決心,看清世界的大勢,理解各國利益訴求,預測可能的風險和挑戰,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國防安全戰略。國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國防安全作為國家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的制定必須服務于國家整體利益,這要求在制定國防安全戰略時,既要考慮到當前需求,也要預見未來發展趨勢,如此一來國防安全戰略才能真正起到保駕護航作用。
(二)國防安全戰略要以軍事力量為核心
在歷史的舞臺上,軍事力量始終是國家主權守護者,是國家安全的保障。無論是古代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高科技戰爭,軍事力量強大與否,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地位和影響力,提升軍事實力,強化國防科技創新,是國防安全戰略的核心任務。
第一,提升軍事實力是國防安全戰略的基礎,軍事實力不僅包括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還包括軍隊組織結構、戰術素養、指揮體系等多方面因素,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提升,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第二,強化國防科技創新是國防安全戰略關鍵,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戰斗力,在當今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國防科技創新重要性更加凸顯,需要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加強研發,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升我軍戰斗力,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三)國防安全戰略要注重綜合國力的提升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國家的安全不僅取決于其軍事力量強大,更在于其綜合國力強弱,國防安全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必須以提升綜合國力為核心,既要重視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相互促進,也要注重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支撐。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是相輔相成關系,經濟是基礎,國防是保障,只有強大經濟實力,才能為國防建設提供充足物質支持;而強大國防力量,又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社會環境,需要在經濟發展和國防力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實現二者之間良性互動。政治、文化、外交等非軍事因素也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既增強國家軟實力,也提高國家影響力,需要通過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從而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更為全面的保障。
(四)國防安全戰略要堅持國家利益至上
在國際關系中,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利益訴求,對于我國來說,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始終不渝的原則和立場,也是制定國防安全戰略根本出發點。要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是國家生存和發展基石,不容任何侵犯,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必須堅持這一原則不動搖,以堅定決心和行動,保護好每一寸土地。要努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包括經濟、科技、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國家利益不受侵害。
(五)國防安全戰略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因此,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安全對話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加強國際安全對話與合作,通過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和協商,更好地理解彼此利益訴求,尋求共同點,化解分歧,從而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無論是氣候變化、恐怖主義,還是網絡安全、核武器擴散,都是全人類面臨共同威脅,需要攜手各國,共同研究對策,采取行動,以期達到共贏的效果。
三、國防安全戰略的演變趨勢
(一)信息化戰爭的發展對國防安全戰略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戰爭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信息化戰爭已經成為未來戰爭主要形式,無疑對我國國防安全戰略提出全新的挑戰和要求。首先,需要深入理解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加強軍事理論研究,更新作戰觀念,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其次,大力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提高軍隊信息化水平,提升戰斗力,同時還需要重視網絡空間的安全,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防止敵對勢力通過網絡進行攻擊和滲透。
(二)空天一體、海陸并舉的新國防安全戰略
面對復雜多變國際形勢和日益嚴峻安全挑戰,需要構建一種新型國防安全戰略,即空天一體、海陸并舉。在空中,加強空軍力量建設,發展先進的戰斗機、預警機等武器裝備,提升空中的防御和打擊能力;在太空,加強航天力量建設,發展衛星通信、導航、偵察等技術,提高太空作戰能力;在海上,加強海軍力量建設,發展航母戰斗群、潛艇等武器裝備,保護海洋權益;在陸地上加強陸軍力量建設,發展裝甲車、火炮等武器裝備,確保領土完整。
(三)多元化、全方位的國防安全戰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安全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軍事領域,而是涉及到經濟、科技、文化、環境等多個方面,構建一種多元化、全方位的國防安全戰略。在經濟上,要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防止外國資本對我國重要產業的控制和沖擊;在科技上,保護國家的科技安全,防止核心技術外泄;在文化上,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蝕;在環境上,保護國家的環境安全,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立體、高效的國防安全。
四、結語
通過歷史視角觀察國防安全戰略的演變及啟示,認識到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歷史上的國防安全方針演變不斷呈現新的特點。今后,國防安全戰略應以信息化戰爭為重點,構建空天一體、海陸并舉的新型戰略,以及實施多元化、全方位的國防安全戰略。只有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世界復雜多變的安全挑戰,維護國家穩定和發展。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程煒.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堅強保障[J].保密工作.2023(4):14-17.
[2]樸扣東.關于國防與安全亟待解決的十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下)[J].中國軍轉民.2021(5):5.
[3]梅憲賓.新中國軍事戰略方針的歷史演變及規律[J].國防.2021(2011-1):120.
[4]顏慧.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實踐及啟示[J].軍事歷史.2020(5):7.
[5]徐光順.縱論新中國國家安全戰略[J].國防.2020(4):7.
(作者簡介:方瑋瑋,青海兩彈一星干部學院,本科,初級,專職教師,研究方向為兩彈一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