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挑戰。高校人才培養應當將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為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提供有力支持。當前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建構正在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改革方向,將實踐育人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必須重視對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的全面開發和利用,借助博物館搭建的平臺落實對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文章就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應用于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的價值展開分析,提出了有效優化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博物館|紅色教育資源|高校實踐育人體系
教育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青年人才,而社會實踐又是教育形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將愛國主義教育和實踐教育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參觀紀念館、歷史遺跡等形式,學生的愛國情懷得到良好培養,因此,實踐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又能夠促進實踐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將立德樹人放在重要位置,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素養為導向,通過開展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為增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供有力支持。博物館是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有效利用博物館的紅色教育資源能夠幫助高校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在實踐育人體系的建構和完善過程中,利用博物館搭建的平臺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實踐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一、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應用于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的價值
(一)有利于增強高校實踐育人效果
利用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開展高校學生實踐育人工作,是有效保障實踐育人整體效果的關鍵所在。博物館本身具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在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高校通過與博物館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夠對實踐育人體系做好進一步完善,將實踐活動場所放在博物館,借助博物館紅色文化相關的實物,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實踐活動體驗更加深入,他們能夠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相較于傳統的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在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的推動下實踐活動能夠成為學生轉變思想觀念的重要推動力,對實踐育人的順利落實能夠產生積極推進作用。
(二)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任務,在有效利用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對實踐育人體系的建構管理能夠作出進一步優化,在突出人才培養突出定位的同時,幫助高校大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想能力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實際上關于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夠促進紅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有效落實,在紅色文化的感染下,學生能夠基于紅色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能夠以較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身在向革命烈士學習的同時,學生能夠真正學會奉獻自我,并且在高校求學期間以較高的標準要求自身。
(三)有利于實現紅色文化傳承發展
紅色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博物館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本身在紅色文化傳承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高校大學生是新時代的天之驕子,他們接受的教育與自身價值觀念形成息息相關,在借助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情況下,高校能夠為學生提供了解紅色文化的重要平臺,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和了解紅色文化,這對紅色文化傳承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二、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應用于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的現實問題
(一)博物館與高校協同合作不夠全面深入
當前許多高校在實踐育人體系建構中與博物館之間的協作不夠緊密,通常只是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進行參觀游覽,而忽略了如何與博物館共同開發紅色教育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育人體系的全面優化。實際上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平臺,在實踐育人體系建構中需要與外部組織保持密切協作,真正促進教育主體的不斷拓展,但是目前高校和博物館之間的協同仍然較為有限,沒有真正做好二者之間在育人工作中的有效協作,這樣一來,博物館的紅色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無法得到進一步提升,素材開發的針對性難以得到保障。
(二)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滲透方式單一
目前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在高校實踐育人體系中的應用形式較為單一化,沒有真正考慮到高校本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對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把握不深入,由此導致紅色教育資源的應用效果受到影響。實際上,許多高校只是從實踐育人的視角出發,對博物館中的紅色教育資源利用開發進行規劃,卻忽略了如何借助博物館的相關教育資源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實踐育人活動,流程設計相對死板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價值,由此導致博物館紅色教育資源的實際應用效果難以滿足預期。
三、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應用于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的實踐策略
(一)加強溝通交流,共同開發紅色教育資源
全面加強博物館與高校之間的溝通協作是開發紅色教育資源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需要考慮到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建構的基本特點,并且結合博物館本身的館藏資源,對相關紅色教育資源開發提出更高要求,通過高校和博物館之間的協作開發具有針對性的紅色教育課程,以此為基礎,滿足實踐育人體系改革的各項要求,并且真正履行博物館文化宣傳的相關社會責任。高校應當主動與博物館建立起溝通和交流的渠道,與本地的博物館、紀念館等建立長期合作,打造實踐基地,開展研學體驗,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到這些場地親身感受紅色文化,強化學生真實體驗,在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強烈的愛國意識。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借助互聯網相互交換信息,一方面將高校實踐育人體系建構需求傳達給博物館,另一方面也要將博物館現有的館藏資源情況反饋給高校,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雙方的有效協作,在考慮到實踐育人體系建構的同時,對博物館紅色教育資源開發提出較高要求,讓資源整合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紅色教育資源在實踐育人體系中的應用效果。
(二)創新活動形式,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價值
全面創新活動形式是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關鍵,在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高校實踐育人體系建構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對實踐活動組織作出新的嘗試,在把握好博物館重要教育平臺價值的情況下,真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主動了解紅色教育資源的內涵。對實踐活動的創新管理必須與時俱進,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成長,需要通過對實踐活動形式的創新與調整,幫助學生主動積極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讓學生以組建志愿服務團隊的形式,到博物館進行志愿服務講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進一步強化愛國意識,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或者定期邀請博物館講解員到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實際上,為了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實踐活動的形式創新必須做好,適當調整,能夠將基本實踐需求和人才培養相適應,在關注學生個性成長需要的情況下給予學生全方位的支持。除了由輔導員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之外,也應重視社團活動的價值,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在博物館了解紅色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深入感受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完善評價體系,校館雙方共同實施評價
構建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自我認知,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需要在評價體系建構中強調高校和圖書館的雙方協作,在實施評價環節做好對學生的科學管理,使得評價體系具有更強的育人導向作用,為有效提高評價活動育人價值奠定堅實基礎。高校應當與博物館保持密切的溝通,將實踐育人體系的相關評價標準傳遞給博物館,由博物館管理人員和博物館講解員,對學生在博物館學習與實踐的表現進行評價,在關注學生對紅色文化理解狀況的同時,做好相應點評,進一步增強實踐活動的育人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利用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推進高校學生實踐育人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建構,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素養全面提升的關鍵,也是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高校必須與博物館保持密切協作,共同開發紅色教育資源并且設計不同類型的實踐育人活動,在紅色文化的感染下,促進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為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基礎。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婷君.高校博物館利用紅色資源實施思政教學的思考——以江西財經大學“中國稅票博物館”為例[J].江西教育.2023(47):17-18.
[2]金鑫.博物館群紅色教育資源應用于高校學生實踐活動研究[J].科教導刊.2021(33):45-47.
[3]賈葉青.博物館“展教合一”紅色教育活動開發模式探析——以河北博物院“朗讀明星夢工坊”為例[J].博物院.2021(03):20-26.
[4]周道棉.基層黨校培訓中紅色教育資源的應用探討[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12):177-179.
【課題名稱: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紀念館+高校”模式下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ZZX22005)】
(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