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發展要求青年教師在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上實現協調發展。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實現高校青年教師的全面成長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力求探究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協調發展
引言
受“重科研,輕教學”的高校大環境以及青年教師自身認知和角色轉變的限制性影響,高校青年教師在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協調發展及全面成長方面面臨著諸多阻礙性因素,需要其在端正態度和認識的前提之下,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在開展工作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保證教學及科研活動獨立完成的高效性和有序性。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角色轉變
高校青年教師往往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面臨著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該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其在教學崗位上、科研任務中循序漸進地積累經驗,逐步提升能力。
教學層面而言,教育教學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要求高校青年教師不僅具備專業而完備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了解教育學、管理學乃至心理學等內容[1],在完成授課任務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高校青年教師在學習階段往往只系統地學過專業知識,缺乏教育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同時,高校青年教師剛剛步入崗位,相較于一線教師來講不僅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其對于教材內容也缺乏深入了解,難以結合學生的學情和需求設計教學內容、規劃教學進度。也難以依據學生特點創新學習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一旦教學內容與其專業方向不統一,高校青年教師就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自主學習和備課,這一過程同樣是摸索式前進。
科研層面而言,在本科及研究生學習階段,科研活動的開展完全是導師主導,作為學生被動參與,且在參與的過程當中時刻有老師的指導教學。而對于高校青年教師而言,其則需要獨立自主地完成或組織科研活動。因此,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活動的開展就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由于組織經驗的欠缺,其在科研方向和主題的選擇和確立上存在一定困難。其次,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在內容和形式上均存在一定差異,由于經驗的欠缺,在缺乏前輩引導的情況下自主科研活動的開展更為艱難[2]。同時,剛剛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師缺乏完備而極具默契的科研團隊,部分高校自身科研土壤貧瘠,這都使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活動的開展面臨著諸多阻礙。
(二)認識不足
之于教學和科研的關系而言,“教學是立足之本,科研是發展之路”[3],教學與發展應當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關系。顯然,受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青年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彌漫在當前高校環境中,受此影響,聘期考核、職稱評定、業績申報等關系青年教師個人發展的方面均與科研密切相關,使傳統的教育教學任務并未得到高校青年教師的重視。其往往認為即使在教學上投入大量時間,也難以收獲想要的成效,更無法發揮對于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青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并不愿意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科課程予以鉆研,更不會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追蹤自身的教學實踐,從而在反思、總結中不斷進步。換言之,高校青年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到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其對科研能力提升的正向影響作用。而在科研方面,雖然高校青年教師對其予以了切實的關注,但是,其參與開展科研活動的動力和目的并非在于熱愛科研本身,而是出于“追名逐利”的需要,將科研活動片面地等同于發表論文、課題項目的數量[4]。并未在深入了解和把握國家整體科研發展動向和產業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學科專業和研究重點確立科研主題和研究方向,在落實科研活動的過程當中也并未深入挖掘科研內容及其價值,科研開展浮于表面,因此,難以生成真正具有先導性價值的科研成果,發揮對于教學的積極影響作用。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一)教學為科研奠基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能力成長而言,教學是基礎陣地。教學作為高校青年教師的基礎性任務,對于青年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具備一定的要求,如果高校青年教師在參與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當中端正態度,注重各項能力的學習和成長,那么不僅可以將自己培養成專業授課、心理引導、班級管理等全方位人才[5],也可以在深入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加深對于學科知識的解讀,為科研能力的塑造和提升提供充足的素材支撐,奠定堅實的基礎。相反,如果高校青年教師一直忽略教學的重要性,就難以在教書育人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培養新一批素養較高的青年學生科研者。高校青年教師在未對教材予以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開展的課堂教學活動只能是單純的照本宣科,難以在此過程當中不斷豐富、鞏固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難以從基礎教學中挖掘科研問題和素材,促進自身科研能力發展。
(二)科研為教學鑄魂
科研活動的開展具有專業性和深入性特征,圍繞某一課題開展的科研活動可以對相關的理論予以更為深入的研究乃至創新性發展,從而為教學內容鑄魂。教學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可以在幫助青年教師加深對專業知識了解的前提之下為科研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根基,注入創新性活力,同時激發學生對于科研的興趣,為未來科研事業的發展培養儲備高素質人才。同樣,科研活動的開展也可以將時代風向標引入教學環節,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持續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實踐氛圍[6]。若忽略科研活動的開展則使教學環節缺乏新鮮知識的注入,一潭死水的課堂氛圍難以提高教學豐富性,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產生持續性學習動力和科研興趣。
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協調發展的舉措
(一)改變認識,正確把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導思想顯示高校教師的自身發展和職責要求在于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統一[7]。為此,高校青年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把握、落實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充分意識到教學與科研互促共生,在自身職業發展過程當中要避免忽略其一,應當把二者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著力提高兩項能力。
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師要清醒地從“重科研,輕教學”的環境氛圍里脫離出來,充分認識到教學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也是高校教師的首要職責,同時包括科研能力在內的教師各項基本能力的增長都要以教學能力的提高為根基。在端正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高校青年教師就要采取有效舉措著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1)高校青年教師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前以及上崗之后都要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需要初步熟悉教材內容,把握重點,同時結合高校統一教學安排計劃教學進度;(2)高校青年教師要自主學習、掌握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知識和手段,將其落實于日常教學實踐,作為保證教學有效性的輔助手段[8];(3)高校青年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學習掌握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之,高校青年教師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深挖科研問題,同時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興趣。
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師要摒棄科研即論文、科研即項目的錯誤觀念,要在學習國家新時期科研指導思想的前提之下時刻把握科研動向,為明確科研方向,確立科研主題提供科學的依據。當然,高校青年教師要避免隨意跟風,科研活動的開展既要緊隨時代步伐和國家統一導向,又要堅守傳統的科研陣地,科研活動開展的目的應當在于深挖科研土壤,為培養人才,建設全面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體系服務,進而造福人類,而非為了個人的“名利雙收”。高校青年教師對于科研主題的確立應當基于對學科知識的深入挖掘,同時在科研團隊的組織上也應當保證其專業性,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素養及學術地位。借助科學研究活動的開展不斷為教學注入鮮活的生命力,豐富教學內容。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與科研的統一關系,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科研能力,同時將科研成果有效融入教學實踐,促進教學與科研的良性循環,在此過程當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二)適應身份轉變,平衡教學與科研工作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而言,其雖然經過了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但是以往其處于被動學習地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到了教師階段,教學活動的開展則要求其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主動輸出知識,二者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在學生學習階段,其主要任務在于聽取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基于自身的理解對其予以掌握,進而將其應用于對于自身的日常生活指導當中。整個過程主要以自己為中心來進行,是自我對知識的吸收運用過程。而在教師教學階段,高校青年教師的角色就轉變為知識傳授的主體,其需要在吸收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地選擇,進而主動地輸出知識。此過程不僅要求教師對知識本身有充足地掌握和理解,同時也要把握學生學習需求和成長特點來選取教學素材,實施教學實踐[9]。高校青年教師評價考核機制要求其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角色的轉變,完成好教學和科研任務。基于以上背景,高校青年教師可以從以下諸多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高校青年教師應當對高校青年教師這一身份及其應當承擔的職責予以高度認同,盡可能快地融入崗位職責,充分意識到教學與科研的重要性,把握其內涵和要求,平衡好二者關系,將其有效落實于工作實踐。其次,高校青年教師要對自己保持充足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時時刻刻以高校教師的準則要求自己,始終堅定教育理想信念朝著積極的方向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另外,無論在教學實踐還是獨立科研方面,高校青年教師的經驗都比較欠缺,為了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高校青年教師要主動學習。除自主學習教學相關課程如管理課、心理課等以外,還可以在獲取前輩老師同意的情況下積極進行聽課,先以旁觀者的身份了解真實的課堂教學環境,進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高校青年教師在轉變身份的過程當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與教師角色的差異性,明確各自的成長需求。為此,高校青年教師可以借助問卷調查的形式多方面了解學生需求,通過生成的反饋情況推動自身教學的完善。
之于科研而言,在學生階段,其只需要在導師的統一指導下參與開展科研活動,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還可以隨時請教。而在成為高校教師之后,就需要獨立策劃科研活動,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對于此,高校青年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向前輩老師尤其是資深的科研工作者學習,深入了解自己研究范圍內的主體內容,把握本單位所具備的科研條件,從而科學地確立科研方向和主題,合理地選取科研素材[10],并基于對科研團隊人員特點和優勢的分析合理分配科研任務,保證科研活動的高效有序進行。
結語
綜上所述,為保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協調發展,需要高校青年教師迅速適應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明確工作崗位職責和具體要求,充分認識到教學與科研的重要性和統一性,加強多方學習奠定堅實的教學能力根基,從而為高效有序地組織完成科研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撐,進而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形成良性的互動。
本文系1.西安石油大學2023年度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研究項目《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協調發展研究》(項目編號:XJS2023YB04);2.西安石油大學青年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鄉村振興與產業扶貧創新團隊》(項目編號:2019QNKYCXTD2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玉.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再平衡[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287-288.
[2]閔磊.基于高校青年教師平衡教學和科研關系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6):262-263.
[3]王汝慧,嚴俊秀.淺談高校青年教師如何平衡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9):120-121.
[4]崔玉平,王彬.大學社科教師科研生產的矛盾與破解之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11):13-19.
[5]谷雨,張芳.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成就工作狀態對比與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4):112-113.
[6]盧靜,李佳鳳.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效率的路徑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01):89-92.
[7]劉佳佳.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模型的構建及提升策略[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03):133-137.
[8]林曉玲.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1):90-94.
[9]鄒海雷,王成,孟艷姣,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01):132-133.
[10]陳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方式和途徑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5):60-63.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