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知網數據庫里的文獻為研究對象,對2010—2023年間“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使用CiteSpace軟件,基于作者和機構共被引分析、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和關鍵詞突現詞分析對研究熱點進行追蹤,并通過聚類算法對研究內容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CiteSpace
引言
該研究運用嚴格的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分析,旨在對國內高校中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需要、歷程及關鍵問題進行探討,對以服務為導向的高校未來的發展動向有個把握,以此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樣本數據來自以“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關鍵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進行檢索所顯示出的論文中,通過高級檢索方法將所有文獻來源識別為中文檢索,時間跨度為2010—2023年,全部期刊文獻共覆蓋22年。檢索時間為2023年12月1日,刪除無效文獻后,獲得有效文獻984篇,以Refworks格式保存為數據源。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的文獻分析軟件,以其獨特的可視化特性聞名,擅長對收集的文獻數據進行深度解析,以展現其內在的知識架構和相互聯系。該工具能夠執行作者、機構和關鍵詞的共現分析,并以直觀的圖形形式展示,還提供多樣化的聚類分析,如知識地圖、時間序列聚類和突發詞匯分析,生動地勾勒出學術界的關注點和動態。通過運用CiteSpace的文獻計量分析功能,可以全面剖析近22年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研究,為該領域的專家提供深刻的視角,清晰描繪這一領域的演化路徑和新出現的研究主題。這對于研究專業教育如何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學者極具參考意義,同時對于該領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學科的分布情況、最新的研究發展及趨勢也有一定的呈現,期望能夠為日后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
二、數據分析及圖譜解析
(一)年度文獻數量統計
以“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進行期刊文獻檢索共發現984篇論文(選取時間為2010—2023年)。論文發文量的變化及發展趨勢,見圖1。
對于“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見于2010年,說明該領域的研究比較新;在2014—2015兩年間,該研究的發文數量開始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2019年達到一個小高峰。表明近些年來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在學術界引起了一定的興趣,且研究熱度穩定。
(二)高產作者分布
應用Lotka的科學生產率理論評價科研工作者在學術出版物中的影響力,有助于揭示該學科的重要研究趨向和潛在的發展軌跡,同時也增進同行專家對這個領域的深度認知。結合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領域分析,見表1。發現最近的高產作者共有10位,這些領軍人物的主要貢獻期集中在2018—2020年。其中朱少暉、王楊和王倩在論文產出上尤為突出,每人各有4篇作品。在總計984篇文獻中,占據了約0.3%;發表3篇論文的作者占0.7%。這種情況顯示出盡管該交叉學科在我國的學術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其核心作者群體尚未形成牢固的核心,分布較為廣泛。考慮到參與研究的學者數量不斷增加,加強團隊協作變得尤為關鍵,以推動該領域的持續進步。
(三)機構合作分析
對機構合作分析的結果匯總,見表2。可見排名在前十的機構發文數量情況,其中統計數據選取的是2010—2023年的數據,發現共有35篇文獻,占比達到總量的3.5%。說明當前在專創融合領域中機構研究整體分布比較均勻。其中發表文獻量最大的研究機構主要有東莞職業技術學院(5篇)、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4篇)、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4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4篇)這4所,他們成為我國開展專業教育研究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領域的主要基地。
三、研究的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能夠體現文章核心內容的主要標志.借助CiteSpace中的關鍵詞共現分析模塊對本研究中所選取的來自2010—2023年間的“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關鍵詞的文獻資料進行共現分析和聚類分析,以反映該領域的熱點及發展中的前沿問題.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以Keyword為節點,對2010—2023年的研究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選擇最具影響力的前50個關鍵詞進行分析,出現了413個節點和1048條連接線。使用CiteSpace軟件分析,當關鍵詞的中心性指標超過0.1時,這通常標志著一個關鍵詞出現了變化,這些關鍵詞揭示了研究領域的核心和新興趨勢。“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在網絡結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見圖2。“專業教育”的中心性數值高達1.28,被提及760次,對整個網絡架構有著顯著的支撐作用。盡管“創新創業”的中心性較低,只有0.25,且出現次數為169次,但其仍對網絡的穩定性具有貢獻。另外,“高職院校”和“專創融合”因其較高的中心性,也顯現出它們是重要的研究重點。次之,還包括“融合”“人才培養”和“高校”。
(二)關鍵詞突現分析
借助CiteSpace軟件進行關鍵詞的突現分析,排名在前十的突現關鍵詞反映了該領域的核心研究趨勢。這些熱點話題在短短3—5年內迅速興起,但并非一成不變,關鍵詞的顯著性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表明研究中的熱點也在持續演進。對于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點已從早期的教育模式、培養方式、創業教育和人才培養,逐漸轉向素質教育、高職教育和模式創新,專創融合教育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關注[1]。
(三)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主要采用對數似然率算法,評價聚類成效的關鍵標準包括模塊值Modularity Q(簡稱為Q)和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簡稱S)。Q值的區間在0—1,數值較大表示聚類效果更佳,當Q超過0.3,意味著網絡結構顯著。在研究中,Q值達到了0.4367,顯示出了優秀的聚類圖譜質量和明顯的網絡結構。另一方面,S值也在0—1的范圍內,S值接近1象征著聚類的同類性更強,如果S值超過0.5,聚類效果被認為是有效的,超過0.7則被視為高度可靠的聚類。本研究中,S值達到了0.826,這表明聚類效果極其出色。如圖3所示的聚類圖譜清晰地揭示了共有10個關鍵詞。
CiteSpace軟件在對大量的數據源信息進行分析后可生成以關鍵詞共現圖譜為基礎的關鍵詞時間線(Time Line)視圖,見圖4。從生成的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領域的發展歷程以及彼此間的相關性。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將研究歸納為3個主要的知識群。
1.知識群 1(聚類 #0、4、5、6)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是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高職”等高頻詞所組成的一個具有密切聯系的子網絡。關于高職院校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研究,萬麗麗在其撰寫的論文中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對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分析,以期為國家創新發展提供助推作用。王茜 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提到高職院校應緊抓“產教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行創新[3]。從學生、課程、教師等相關影響要素角度進行分析,提出了依托“雙創”課程、“雙創”教師隊伍、“雙創”人才培養方案、“雙創”考核機制、“雙創”教育平臺來促進學生積累經驗,培養素養的相關做法。
2.知識群 2(聚類 #2、3、1、9)
我國高等院校中專業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融合是當前的研究熱點方向。為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文件。關于專創融合領域的研究,學者陳志偉、賈征、龔柏松、 王新會等從課程、體系、平臺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提出了專創融合的實施路徑的具體做
法[4-6]。并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創新、創業意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借助創業平臺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可行性,通過牽線搭橋在學校教育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銜接,最終幫助學生實現就業并提高就業質量。
3.知識群 3(聚類 #7、8、10)
現在的畢業生面對著比較嚴峻的就業環境,為了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拓展其就業渠道,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刻不容緩。知識群3TFqbKlTe6fiW4xqZAmS8rJCNFbGGNQcJ5RK4m7utYGk=以出現頻率較高的“內涵”“創業”“專創融合”為切入點進行研究,意在對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及發展模式進行探究。如紀曉娜、李農、李曉芳等人認為在專創融合的道路上應該遵循各校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的模式,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給出對應的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7-9]。
結語
在所選取的時間范圍內針對研究對象的年發表量、作者和機構合作情況、熱點進行研究發現:(1)對“專創教育融合”這一領域進行研究是從2010年開始的,并在2015—2019年間其發展呈現出了上升趨勢,現在發展較穩定;(2)在作者和機構的合作中,研究機構遍布較為分散,作者間的合作并不普遍,至今未出現明顯占據主導的研究團隊;(3)通過關鍵詞的突現分析和聚類研究,可以發現這個領域的研究熱點豐富多樣,覆蓋了多個學科范疇,這反映出學者們對此領域深厚的研究興趣和廣泛的關注。因此,未來的努力應著重增強各機構和作者之間的合作,以持續和深入地開展專業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的研究。在保持當前研究核心的同時,必須積極探索新的研究領域,擴大研究視野,從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多元化發展。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項目編號:SJGY2022045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閆英琪.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可視化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23,28(02):29-33.
[2]萬麗麗.專創深度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育人模式探索——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5):69-72+93.
[3]王茜.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引領人才發展的改革與探索[J].山西青年,2023,(24):145-147.
[4]陳智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4,(01):93-95.
[5]賈征,龔柏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24):78-80.
[6]王新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技風,2023,(35):81-83.
[7]紀曉娜,郭瑞,田曦,等.以專創融合促地方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發展[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04):80-85.
[8]李農,許孝忠.專創融合理念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業實驗班研究——以柳州工學院為例[J].成才,2022,(13):13-14.
[9]李曉芳.創新創業教育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9,(18):152.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