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為學生提供了專業競技能力展示平臺。對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教師的發展成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以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意義、參賽經驗與教訓以及現存問題與對未來展望等方面進行討論。分別從教師、學生、學校等不同角度闡述技能大賽的積極效果,同時對現有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技能大賽;能力培養;經驗教訓;問題與展望
引言
技能大賽是學生競技的平臺、展示學校教學水平的陣地、學校對外聯系交流的窗口。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不僅自身本領得以提高,而且對于學校和教師的影響意義深遠。
一、技能大賽的意義
(一)以賽促學
學生參加技能大賽,通過接觸企業、行業最新技術并系統地學習,自身的知識水平、技能操作得以快速提升。學生利用與比賽軟件產品同步配套的技術文檔,進行練習,不但提高了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而且為今后無縫銜接進入工作崗位,無畏接觸新產品、新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比賽訓練遇到問題時,能夠通過網絡查閱、書籍翻看、請教師長等多種途徑解決。如有棘手問題,采取措施主動聯系產品客服協助解決,很好地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并且學生在與客服或者工程師交流時,目睹了專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從而不斷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規范,為今后個人的職業形象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和標桿[1]。
學生參加團體比賽,應具備團隊意識,不能單打獨斗,盡管選手分工不同,但絕非孤立存在,許多模塊的操作相互關聯或以彼此為基礎。需要團隊成員相互配合完成。不搞個人英雄主義,團隊是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備賽歷時較長,一方面考驗學習能力,更多的是考驗學生的耐力和吃苦精神。遇到難題不退縮,想辦法解決。例如,一名參賽學生因為被問題卡住,索性在實訓室熬了通宵。直到第二天兩眼通紅向老師報喜,問題被清掃掉。那種成就感無可替代。
學生備賽遇到的問題并非按部就班,有時需要根據知識儲備和臨場應變能力變通解決。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被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通過大賽歷練,學生具備了臨危不亂的良好心理素質。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應對更多、更復雜的突發狀況,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通過參加技能大賽,學生的動手能力顯著提升。遇到難題敢于大膽嘗試解決,而不單純地求助于人。并且學生通過技能大賽的平臺,取得獲獎證書,自信心增強,且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深挖更深層次的知識。獲獎證書是汗水的見證,是學習能力、踏實刻苦的證明,也是學生在就業方面一張亮眼的名片。
(二)以賽促教
(1)教師能力得以提高,帶領學生參加比賽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剛接觸比賽內容,有時對于指導老師也是聞所未聞的新知識,需要與學生共同研究、練習。有壓力的學習才有動力,作為指導教師也能夠認真地在機器上一步步完成技術文檔內容,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新技術學習新技術。求知若渴地在新知識、新技術的海洋里遨游。有時感覺敲擊鍵盤的聲響都充滿活力。這段時間成長飛快,通過學習,領會到業界許多新名詞的真正含義和技術來源,而且閱歷和經驗明顯得到豐富和充實。教師的努力同時能夠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并且與學生一起備賽的過程明顯拉近了師生距離,了解到學生的心聲,便于更好地管理、服務學生。
(2)提取技能大賽優秀案例應用于教學,學生技能大賽的比賽內容,可以變通者直接作為教學和實訓的案例,深化學習知識,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根據比賽項目的考核點設置要求,分析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適當調整專業群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以及課程的開設,實現賽教融合[2],使得學生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崗位需求。
(3)通過技能大賽,與各兄弟院校的溝通交流明顯增強,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往來更加頻繁,為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總結學生比賽遇到突發情況的處理辦法以及學生比賽過程中焦慮心理問題的緩解應對措施,形成典型案例應用于教學和學生管理等工作。
(三)以賽促研
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參加比賽,培育提煉競賽成果。以技能大賽為契機,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論文的撰寫。也可以依托技能大賽的項目要求,實施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建立崗課賽教相融合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3]。
二、參加技能大賽的做法與經驗
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各種賽項,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和不足,本文以學生3人團體賽為例,將做法介紹如下:
(一)賽前準備
1.挑選學生
比賽是長期積累打磨的過程,并非短期突擊學習就能取得成績和效果。需要制定長久的計劃。大一學生入校完成了第一學期課程的學習,對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并且有意愿深入學習,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納入備賽隊伍。備賽選手主要由以下幾個來源:(1)學生自愿報名,最好的動力來源于興趣。學生對賽項感興趣,并且主動學習、愿意學習,學習能力比較突出。主動加入賽隊,這種選手是最好的人選,而且后期備賽訓練時較方便管理。學生自制力強,無需過多強制、約束,能夠自覺按時到訓練室學習。在遇到一些小問題時也可以自行查詢資料,或者求助其他學生、學長妥善解決;(2)指導教師自己選擇。在上課時觀察到一些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敏感度比較高,而且學習態度端正、踏實、刻苦。此時也應當征求學生意愿,不能強制,以往有學生勉強答應教師進行備賽,但通常不會從一而終,且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3)任課教師或者班主任推薦。因為課程安排,上課班級通常并非對口專業,需要任課教師物色合適學生加以推薦;(4)工作室挑選學生。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主要負責學校機房維護或者網絡運維,學生能夠得到實際鍛煉。工作室的學生備賽,訓練任務更易上手。
2.“老帶新”形成比賽梯隊
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大多是大二學生在第三學期參加,學生在備賽時,有大一新生加入。大一學生在學長的帶領下,提前認知比賽,學習對應知識,對技能大賽形成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可以參加校內賽或行業賽,積累比賽實戰經驗,為今后參加更高規格比賽打下基礎。
3.了解競賽技術再備賽
以帶領學生參加的高職院校省級技能大賽“云計算技術與應用”項目為例,學生剛接觸比賽內容時,作為指導教師并非急于讓學生依照技術文檔書寫代碼,首先帶領學生利用現有云平臺(國內的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華為云,國外的亞馬遜云)了解云服務產品,學生對云平臺的常用服務形成一定認知后,對比賽技術有了總體印象和把握,目標定位非常明確清晰。普通用戶使用的云產品如何被運維人員研發出來?比賽提供的技術文檔為其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步驟和答案。學生帶著解答問題的好奇心,腳踏實地地完成每一個操作步驟。
4.積極了解比賽信息,避免走彎路
仔細研讀官方提供的比賽文件是賽前重要的環節。即把文件中要求的硬件設備、軟件版本、比賽內容了解清楚,針對性地練習,充分利用歷屆比賽真題包括省賽、國賽的真題。指導教師在此環節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時學生備賽漫無目的,甚至練習也無章法,并且學生對于比賽文件的把握不夠精準。指導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精確的指導,并且要同學生一起備賽,甚至應該直接把辦公場所搬到學生訓練室,融入比賽。和學生一同學習、討論新知識、新技術、研讀比賽文件,做比賽真題和模擬題。學生在備賽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及時發現給予處理和解答。團隊中的幾位學生和指導教師在一起訓練也是相互磨合的過程。大家一起討論問題、總結經驗,經過長時間打磨,學生團體配合默契度極高。這一點至關重要。另外,每次進行真題訓練,需要學生計時完成比賽任務,養成緊湊的習慣。學生訓練題目留存的答案,指導教師應進行檢查,因為學生有時對于知識點應該能夠解答,但是可能因為對題目的理解有偏差,導致答案不準確,或者回答不夠全面。這樣的丟分極為可惜,學生務必將信以為會的題目落實到分值上。規范文檔生成,此參賽項目需要使用截圖工具將答案保存到答題框中。學生可能存在截圖不完整的情況。指導教師應幫助學生檢查答案,給學生整體把關。臨近比賽,應要求學生將備賽的所有文檔、資料整理歸檔、留存,以備今后比賽使用。
(二)賽中實戰
相較于賽前漫長的準備階段,此環節更加緊湊,也更加緊張。比賽正式開始前兩天已經到達比賽院校。在此節點指導教師更應有條不紊,松弛有度。首先保持情緒穩定,不要表現得焦慮,不給學生施壓。另外也應調遣學生的頭腦保持興奮狀態,而不是完全放空。有些做題思路在比賽前一天需要與學生再進行梳理。以前有時擔心學生太過緊張,會讓學生賽前放松一天,但是預想的效果并不好,因為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收放自如,突然變得很松弛,興奮狀態也會被打斷。另外指導老師應多留意學生情緒,及時給予干預。
比賽期間的飲食應多加關注,不吃生冷、常喝熱水,身體和精神狀態同等重要。根據天氣叮囑學生適當穿衣。此時作為指導教師你會感覺到亦師亦友亦兄長的責任。
檢錄時間,學生在等候區的點滴時間亦不能忽視,提前梳理做題步驟,以便進入賽場立即進入比賽狀態。
(三)賽后總結
督促學生盡快回憶考題并記錄,作為今后備賽訓練的練習題目。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反思學生比賽中遇到的問題,避免今后出現類似狀況。
三、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技能大賽,學生和指導教師在知識體系、技能本領和經驗閱歷方面都有質的飛躍。但是也發現自身存在的眾多問題與不足,分別從學生、教師、學校3個層面進行探討:
(一)學生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
1.學生理論知識較差
高職學生學科基礎普遍薄弱,尤其數學和英語功底較差,比賽的環境,或者操作使用的命令,大多使用英語呈現或者與英語單詞相關,給學生帶來不小的挑戰。另外,由于計算機需要的知識多與數學相關,需要學生多花費心思補齊短板。
2.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有待提高
個別學生不夠吃苦、不能夠踏實耐心刻苦訓練。日復一日的學習的確考驗學生的耐力和定性,學生們能否靜心準備比賽任務,作為指導教師應及時跟進,做出調整。
3.比賽功利心太重
有的學生給參加的比賽加了許多籌碼,反倒事與愿違,不利于真實水平發揮和成績提高,應扎扎實實學會本領,打牢基礎應對比賽。
(二)教師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
1.時間的協調與分配
由于教師普遍承擔較重的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任務,如何將業務工作與指導學生技能大賽的時間協調好,分工好,在技能本領提高的同時,不影響其他業務的正常開展。
2.教師普遍企業經驗不夠
由于比賽內容來自企業第一手素材,而且緊跟新技術發展。而指導教師大多缺少企業工作實踐經驗,動手能力也遠不及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熟練。此時需要主動對接開展相關技術的公司企業,進行學習、請教。
(三)學校存在問題分析
學校實訓場地提供的大賽訓練設備更新速度較慢,達不到與比賽設備同型號,不能很好地滿足大賽需求。
四、展望
技能大賽對于學生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通過帶領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切身體驗,總結比賽經驗和教訓,希望能夠對其他參賽項目予以借鑒和參考。同時對今后的參賽之路充滿憧憬和期待。
(1)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產品。如使用云計算平臺解決服務器設備短缺問題。通過申請云主機做實驗練習,方便更多同學參與到比賽中。
(2)加強與各職業院校的交流溝通,尋求比賽經驗,取長補短。
(3)指導教師能夠有機會真正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實際項目,提升本領。
(4)建立技能大賽題庫刷題系統,方便學生日常練習。
結語
高職院校通過技能大賽促進學生本領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增強,學校實驗實訓環境、軟硬件實力同步得到明顯改善。今后應進一步規范參賽學生的日常管理,完善學生技能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學生技能大賽學分兌換制度。形成完備的指導教師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本文系1.2020年度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教師及學生大賽體系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LZYJSJGG02A);2.2019年度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Mininet的SDN軟件定義網絡課程建設探究》(項目編號:2019LZYJ32B)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麗娜.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大賽與能力培養研究——以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風,2023,(14):43-46.
[2]劉寶鋒,王莉,李飛.高職測繪類專業“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地理空間信息,2023,21(07):141-144.
[3]王延明,張秀麗,薛琦,等.技能大賽引領的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云南化工,2023,50(10):189-191.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