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勞動教育日益受到重視,本文旨在探討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路徑。文章闡述了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現狀及問題,以班主任的視角出發,提出了協同育人的策略與建議。通過文獻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文章認為協同育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德育與勞動教育的有機結合,可為中職教育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班主任視角;中職校;德育;勞動教育;協同育人;路徑
引言
在當今社會,中職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搖籃,更是塑造學生良好品格的重要基地,其中,德育與勞動教育在學生全面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育,關乎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是其成為合格社會公民的關鍵;而勞動教育,則關乎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是他們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將德育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實現協同育人,已成為中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擬從班主任視角出發,對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教育進行探討。
一、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中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德育與勞動教育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塑造了學生全面的人格和素養。
(一)德育是中職教育中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的基礎
中職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社會規范,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也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勞動教育是中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勞動精神的關鍵環節
通過參與各種勞動活動,學生能夠體驗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培養起對勞動的熱愛和尊重。勞動教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更能夠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的教育對于中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德育與勞動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融合,是對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有力保障
在德育教育中,學生可以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方式,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意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而在勞動教育中,學生則可以通過親身參與勞動,深刻體驗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從而更加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四)德育與勞動教育的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德育教育中,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等問題;而在勞動教育中,學生則可以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樣的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也能夠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協同育人的概念認知
(一)協同育人的定義及意義
協同育人是指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共同參與、協同作用,形成合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協同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于整合各方資源,打破教育孤島,形成教育合力。它強調各方在育人過程中的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協同育人的意義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協同育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家庭和學校的緊密合作可以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并采取措施。家庭可以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支持,學校則可以提供專業的教育資源和指導。雙方共同協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同時,協同育人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家庭和學校可以共同制定和實施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的培養計劃,通過雙方的合作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從而成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公民。
2.協同育人有助于增強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們的態度和支持對于學校教育至關重要。通過協同育人,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增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和信任。同時,家長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與學校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這種合作和溝通不僅有助于增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系,還能夠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3.協同育人有助于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家庭和學校的緊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教育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重復。雙方可以共同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這種合作不僅可以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質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服務。
4.協同育人對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協同育人,可以培養出更多有素質、有能力的人才,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協同育人還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可以形成更加緊密的社會網絡,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穩定性。這種合作和溝通有助于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1]。
(二)班主任在協同育人中的角色
協同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家庭、社區、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在這個系統中,班主任作為一個關鍵角色,下面從多個方面論述班主任在協同育人中的角色。
1.協調與溝通者。班主任是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重要溝通渠道。他們通過定期的家長會、電話溝通、微信群等方式,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也從家長那里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需求。班主任的溝通協調能力直接關系到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能否順利進行。他們需要具備傾聽、理解、解釋和說服的能力,以確保雙方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達成一致。
2.資源整合者。班主任需要整合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各種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的學習體驗。比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利用社區的文化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資源整合,班主任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引導與支持者。班主任需要引導和支持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他們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同時,班主任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質。這種引導和支持不僅體現在學業上,也體現在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方面。
4.評價與反饋者。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全面的評價,并及時向家長和學校反饋評價結果。這種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通過評價和反饋,班主任可以幫助學生和家長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長軌跡,從而為后續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據。
5.創新與實踐者。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協同育人的方式和手段也需要不斷創新和實踐。班主任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新的育人方法和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2]。
三、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中職教育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德育與勞動教育的現狀日益受到關注。
(一)德育現狀分析
當前,中職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德育內容相對單一,往往局限于傳統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缺乏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關注。另一方面,德育方法相對陳舊,以講授和灌輸為主,缺乏實踐性和互動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德育評價體系尚不完善,過于注重量化評價,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全面評價。
(二)勞動教育現狀分析
勞動教育作為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現狀同樣值得關注。當前,中職校的勞動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勞動技術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難以形成有機整體;(2)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專業的勞動教育教師,導致教學效果不佳;(3)實踐基地建設滯后,無法滿足學生實踐操作的需求,限制了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3]。
四、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路徑探討
(一)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協同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主動與家長溝通,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共同關心學生的成長。家長應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標,配合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同時,學校應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和資源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協同育人的另一重要途徑。學校應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實習實訓、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實踐基地和實習機會,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學校也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服務,實現校企互利共贏。
(三)社區參與
社區是協同育人的重要場所。學校應加強與社區的聯系和合作,利用社區資源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社區可以為學校提供實踐活動的場所和設施,支持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等活動。同時,學校也可以為社區提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務,推動社區的繁榮發展。
(四)資源整合
協同育人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學校應加強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的合作,共同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環境。同時,學校也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破時空限制,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互通。
(五)教育創新
協同育人需要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學校應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也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潛力,為每個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4]。
五、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策略和建議
當今社會,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在人成為了教育領域的一大熱點。對于中職校而言,這種協同育人模式尤為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還能夠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班主任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從班主任的視角出發,探討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策略和建議。
(一)制定協同育人計劃
班主任需要與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溝通協商,共同制定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計劃和方案。這些計劃應該包括具體的活動安排、資源分配、人員分工等。
(二)整合教育資源
班主任需要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例如,可以利用學校的實習實訓基地、企業的生產實踐場所、社區的服務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勞動實踐機會。
(三)創新育人模式
班主任需要積極探索和創新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模式和方法。例如,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實施項目式學習等方式,將德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德育的內涵和價值。
(四)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
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潛力,為每個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為他們推薦適合的勞動實踐項目和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五)加強評價與反饋
班主任需要對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他們可以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學生的表現和數據,分析協同育人的成果和不足,并及時調整和優化教育方案。同時,班主任還需要與學生、家長、社會等各方保持溝通聯系,及時獲取反饋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協同育人的機制和模式。
(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
班主任是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重要實施者。因此,班主任要不斷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和專業素養。學校也要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經驗交流等活動,幫助班主任掌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理念和方法[5]。
結語
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班主任的積極投入和不斷努力。通過制定協同育人計劃、整合教育資源、創新育人模式、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加強評價與反饋及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等具體路徑,班主任可以有效地推動德育與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職業素養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展望未來,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校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班主任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共同參與和協作,形成更加緊密的教育合力,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小紅,簡曉順.中職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實踐探索與研究[J].知識文庫,2022,(12):79-81.
[2]王更生.探討中職德育教育與學生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9,(06):71.
[3]賈艷榮.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3.
[4]王文靜.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養現狀及路徑研究——以南京市四所中職學校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1.
[5]周冠祥.“潛能德育”引領下中職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案例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6):144-145.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