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鄉村生態旅游逐漸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基于生態旅游發展視角,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為例,多維分析該縣生態旅游產業振興現狀,結合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實情,探究生態旅游產業振興制度建設。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旅游管理人員應緊跟時代發展,結合當地地方特色,制定可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建設鄉村旅游品牌,增強金寨縣旅游品牌影響力,大力推廣特色農產品,增強當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帶給廣大游客更加優質多元化的旅游體驗。
關鍵詞:鄉村生態旅游;生態旅游產業;旅游產業振興
引言
當前,作為新興支柱產業,鄉村生態旅游迅猛發展,為我國鄉村旅游經濟注入生機與活力。開展鄉村生態旅游,實現旅游產業創新,有利于推進三農發展進程,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為打造我國新農村提供發展契機。因此,基于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優化鄉村旅游制度建設,創新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策略,具有理論與現實雙重意義,值得鄉村管理人員深入實踐。
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振興現狀
金寨縣隸屬于安徽省六安市,占地面積3918km2,常住人口約50萬人。該地位于大別山腹地,風景秀美,舒適宜人,適宜創建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提升縣內經濟生產總值。當前,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旅游產業進程,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積極響應號召,爭創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振興。分析該縣生態旅游產業振興現狀,可發現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內,鄉村生態旅游產業資源整合度不足,生態旅游產業定位并不準確[1]。具體而言,縣內生態旅游產業管理人員并未清晰界定多樣化產業資源,對潛在資源挖掘度不足,整體政策投入資金相對較少,亦并未加強生態旅游產業宣傳,村民參與意識薄弱。同時,面對多樣化旅游產業資源,鄉村管理人員存在利用不當問題,其過度重視產業規劃,并未根據實際產業振興情況,改善具體實踐措施,難以深入挖掘生態旅游發展資源,形成大量發展資源浪費,削弱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生態旅游發展潛力,整體產業振興規劃并未良好梳理整合,致使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基礎相對薄弱,遏制了整體生態旅游產業發展。
2.現有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模式相對單一,存在千村一面、過度同質化問題。分析該縣旅游發展意向,可發現意向集中于農家樂、民宿等產業模式。可見,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振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鄉村管理人員整體認知仍舊尚淺,并未廣泛了解前沿生態旅游發展理論,習慣于生搬硬套傳統發展模式,僅關注農家樂模式可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忽視了當地生態環境特點,落入旅游模式同質化困局。
3.開展鄉村旅游產業振興時,管理人員缺乏規劃意識,并未做足規劃準備,創建旅游產業振興模式相對忙碌,并未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該縣人民群眾整體參與力度不足[2]。科學制定旅游規劃,有利于解決多元潛在發展問題,明確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前景,優化整體旅游路線,增強金寨縣人民群眾參與熱情。然而,分析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旅游發展現狀可知,該縣生態旅游產業振興缺少方向,產業融合度較低,并未將當地特色產業作為發展主導,應加強鄉村生態產業規劃,營造良好產業發展氛圍,保證多元產業發展措施嚴格落實。
4.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生態旅游管理人員并未重視產業振興營銷宣傳,旅游產品整體研發力度不足,致使當地旅游產品相對單調,缺乏自身獨特吸引力,難以與市場同類型旅游產品競爭。就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而言,可采取聯合營銷策略,結合不同季節,創建果園采摘活動,舉辦多種類型運動競技,增強整體營銷效果。然而,分析該縣生態旅游產業振興現狀可發現,該縣并未充分結合當地旅游發展特質,旅游產業缺乏創新,旅游消費者整體體驗感較差,缺乏參與熱情,難以被現有生態旅游路線所吸引。此外,該縣現有生態旅游產品相似度較高,缺乏市場獨特性,難以被我國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市場真正認可,存在一定發展阻礙。
二、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振興制度建設策略
(一)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
1.我國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結合當地生態發展實情,優化產業振興方案,保證產業規劃可持續性。在我國鄉村內,為保證當地人民就業,鄉村管理人員應積極尋求外部條件支持,加強生態旅游發展支撐,鼓勵當地人民共同參與,創建生態旅游活動,為當地居民提供參與工作的機會,或引導當地居民積極創業,擴大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將其納入鄉村整體規劃中,給予強有力支持引導,加快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速度。同時,憑借持續優化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總體規劃,可提升整體制度框架科學性和規范性,削減生態旅游產業成本,降低盲目投資問題出現概率,減少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重復建設,多維發揮鄉村管理者指導作用,合理配置生態旅游發展資源,充分尊重市場各參與主體,活用多種市場激勵措施,提升各主體參與熱情,加強鄉村生態旅游運營,保證其靈活多樣性,賦予鄉村生態旅游生機和活力,緊密聯系游客現實生活,分析游客身心需求,多角度優化鄉村生態旅游產業,讓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更為貼近游客真實需求。
2.鄉村生態旅游管理人員應全面了解當地旅游發展的現狀,合理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實現生態旅游資源良好開發。具體而言,管理人員可結合當地情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有效地保障生態旅游發展平穩推進,科學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實現當地旅游資源多角度開發,合理整合地方旅游資源與整體旅游規劃,盡可能擴大生態旅游地域面積,容納多種生態旅游地形,增強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開發效果。同時,還應有意識對地方原有耕地進行保護,多維結合地方特色,制定鄉村旅游生態產業個性化規劃方案,大幅度削減生態旅游規劃成本,加快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速度,讓當地人民群眾利益真正得到保護,增強整體經濟效益,保留原有生態特點。在此基礎上,科學利用當地資源、自然資源,整合地方風土民情,融入相應民俗文化,提升當地瓜果牲畜、青山綠水吸引力,讓旅游消費者真正產生熱情與興趣,以此創建特色化鄉村生態旅游產業。
3.鄉村管理人員應秉持科學開發原則,提升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管理水平,持續建設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服務業,提高生態旅游服務人才素質與能力,打造專業服務團隊,讓高質量生態服務與鄉村旅游產業互相匹配,加強互聯網宣傳,采取個性化宣傳策略,結合當地環境特色,充分發揮互聯網宣傳效用,引導旅游群眾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當地生態旅游破壞現象。同時,應創建和諧發展關系,耐心傾聽當地農民意見,結合當地農民反饋,優化整體生態旅游產業服務,可為當地農民提供多種旅游產業服務工作,減輕當地就業壓力,定期開展旅游培訓,強化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素養和技能,通過提升服務人員素質,提高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科學展示生態旅游特色,拉近城市居民與鄉村農民距離。
4.鄉村旅游管理人員應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加快生態旅游轉型,做好旅游產業升級,快速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當前,在我國大部分鄉村中,生態旅游產業已發展出多種形式,包括農家樂、采摘園等。然而,我國旅游消費者更傾向于觀光游玩,喜愛能夠滿足自身感官需求的生態旅游產業形式。分析我國旅游消費者認知特點,可發現存在明顯消費體驗轉型傾向,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應增設娛樂服務,提高休閑娛樂服務占比,增強旅游消費者個人享受,為其帶來多樣化生態旅游產業服務。因此,生態旅游管理人員應加強規劃,創建合理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前景,積極迎接時代挑戰,把握時代發展機遇。
(二)建設鄉村旅游品牌
振興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時,鄉村管理人員應加強品牌文化建設,積極打造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品牌,將品牌建設作為產業振興中心。科學發揮多種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優勢,包括地理、民情等,創建優質生態旅游形象,增強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品牌影響力,提高旅游消費者旅游積極性,促使旅游消費者熱情參與生態旅游,以此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幫助鄉村農民實現就業,提升當地人民群眾整體收入水平,優化生態旅游產業結構,深層挖掘當地生態旅游產業振興潛力,達到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振興目的。
1.基于鄉村政府視角,應多角度發現當地生態旅游特色,挖掘自身旅游優勢,制定振興戰略。其中,需高度重視生態旅游資源挖掘,包括人文與自然資源,大力創建生態旅游項目,拓展生態旅游資源獲取渠道,保證多種資源高效融入,將生態旅游產業作為展現鄉村文明載體,全方位展示鄉村民俗文化。了解現有旅游資源分布,凸顯旅游產業創建主題,實現旅游產業主題深化,結合具體主題,優化整體旅游路線,增強旅游消費者體驗層次感,讓旅游消費者感受到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獨特魅力,賦予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多重生機與活力。
2.我國鄉村地形各異,因自身地形地貌不同,亦存在多元自然資源。因此,鄉村生態旅游管理人員應結合當地地勢地貌,創建不同旅游項目。在部分地區內,若整體資源相對較少,卻存在優質民俗文化,當地旅游管理人員可發揮自身人文優勢,高度重視人文資源展現,創建特色化生態旅游項目,以此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在此基礎上,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彰顯鄉村生態旅游文化發展優勢,全面建設生態美麗鄉村。此外,若當地存在特色農產品,應強化農產品展示,優化生態旅游產業展示模式,引導旅游消費者直接接觸農產品,增強旅游消費者新鮮感。可鼓勵旅游消費者參與農產品生產,嘗試開展農產品經營,保證農產品項目趣味性,創建輕松愉快游玩氛圍,提升旅游消費者舒適感和幸福感。
3.基于鄉村生態旅游發展視角,應大力建設旅游品牌,加強品牌定位,優化生態旅游項目,持續創新生態旅游模式,發揮當地生態旅游產業品牌優勢,在旅游消費者心中營造良好品牌形象。具體而言,鄉村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證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實施監督,提升整體監督質量,廣泛發現潛在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問題,采取針對性改善措施,積極應用前沿發展理念,跳出傳統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困境,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指導,鼓勵當地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協同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形成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合力。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為例,該縣旅游產業管理人員應采取多方合作策略,協同旅游運營團體開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營銷,憑借多個營銷渠道,如電視、網絡等,增強整體宣傳效果,活用短視頻運營模式,提升鄉村生態旅游知名度,為整體產業振興發展打好基礎。
(三)推廣特色化農產品
要提升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質量,鄉村管理人員應明確產業振興重點,根據鄉村生態發展特點,推出特色化農產品,以此吸引廣大消費者注意力,避免鄉村生態旅游過于同質化問題,減輕旅游產品單一負面影響,保證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鄉村管理人員應細化產業振興工作,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基地,創建生態旅游精品路線,剔除傳統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中同質化弊病,全面提升生態旅游發展價值,增強旅游產業觀賞性,促使產業振興方案全面落實。具體而言,鄉村生態旅游管理人員應從以下幾個維度出發,開展特色農產品推廣。
1.管理人員應把握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本質,優化生態旅游項目,明確旅游產業目標人群,全面挖掘城鎮旅游用戶,發現鄉村生態旅游特色化發展路徑,增強當地旅游資源吸引力,促使鄉村生態旅游產業良好發展。
2.保證當地農產品獨特性,使其兼具多種本土化優勢,增強農產品鄉村特色,全面提升農產品審美性和品牌性,深度挖掘農產品營銷推廣潛力,避免推廣過于普通農產品。需注意,挖掘農產品推廣潛力時,不應將眼光僅局限于農產品外形設計,還應結合鄉村民俗文化,拓展農產品文化內涵,憑借科學市場營銷,緊密結合鄉村民俗文化與生態旅游農產品品牌,賦予該產品良好審美價值,迎合旅游消費者身心需求,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3.發展生態旅游時,可優化旅游模式,帶給旅游消費者新型生活體驗。在旅游消費者心中,形成天然綠色印象。具體而言,可深度挖掘旅游消費者真實需求,加強鄉村生態旅游產業人文關懷,賦予生態農產品人文意義與價值,避免鄉村生態旅游農產品陷入扁平化困境。應提高研究力度,將農產品作為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突破點,研發多元特色農產品,保證農產品多樣性,帶給旅游消費者良好的附加體驗。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于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振興視角,鄉村管理人員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其作為鄉村振興重要內容,增大財政投入占比,改善鄉村生態旅游環境,優化多樣基礎設施,包括電力、公路等,建立一體化機制,實現鄉村環境管理養護目標。具體而言,應開展鄉村建設工程,完善水資源凈化消毒措施,增設多樣化凈化設施,提升鄉村生態水資源質量。同時,增設多種交通工具,提升鄉村生態旅游舒適性,為旅游消費者提供免費公交路線,創建多元化鄉村公交旅游活動。
1.鄉村旅游管理人員應拓展生態旅游發展空間,強化旅游產業規劃布局,根據旅游產業實際發展情況,明確鄉村生態發展目標,深入調查當地人民群眾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意識形態,堅定人民群眾生態旅游產業發展信心,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建設鄉村道路,改善鄉村生態旅游環境,保證振興戰略有序實施,優化鄉村生態旅游經濟模式,實現生態旅游經濟統籌規劃。
2.全面改善旅游消費者實際體驗,加強鄉村生態旅游污染管理,保證鄉村生態旅游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結語
我國鄉村應重視生態旅游產業創建,轉變生態旅游發展理念,結合過往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優化產業振興制度建設路徑,打造特色鄉村生態旅游品牌,保證良好市場營銷宣傳,吸引廣大游客前往游玩。
參考文獻:
[1]周家宜,陳君梅.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背景下粵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商展經濟,2023,(24):60-63.
[2]魯曉東.西部地區政府產業治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