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我國出版人才培養:以出版學科建設為契機

2024-08-16 00:00:00隗靜秋
編輯之友 2024年8期

【摘要】隨著新文科建設理論探討的深入和實踐探索的推進,出版學科建設不斷調整和優化,出版學科內生發展需要與外部數字化技術更新雙重壓力下的問題將逐步解決。重構出版學科知識體系,優化出版人才培養知識供給,積極探索差異化的出版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務之急。在價值維度,要夯實出版人才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的根基;在理論知識維度,要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在業務技能維度,要建立校內實踐基地,提升出版人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文科建設 人才培養 出版人才 出版學科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4)8-060-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8.008

我國“新文科”概念于2018年正式提出,2019年從理念探討走向實踐探索,2020年11月,全國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會議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1]標志著全國新文科建設全面開啟。隨著新文科建設理論探討的深入和實踐探索的推進,一方面,學界對新文科的理論認知更為全面和精準;另一方面,相關院校在推進新文科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就出版學科建設而言,眾多專家學者圍繞出版學科建設、出版人才培養等議題開展深度探討,就其背景與意義、經驗與成就、問題與不足、對策與建議各抒己見,貢獻智慧,進一步凸顯了出版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顯著成績、發展潛力,也有助于明晰出版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方略、路徑與走向。

新文科背景下,出版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依然有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新文科對出版學科建設意味著什么?新文科會對出版學科建設帶來哪些影響?上述影響又將如何影響我國出版人才的培養?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出版人才培養的路徑與走向是什么?積極回答上述問題,闡釋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出版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正確認識新文科對出版學科建設和出版人才培養的作用,厘清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出版人才培養的路徑與趨勢,對于推動出版教育和出版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中國特色出版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文科背景下的出版學科建設

1. 新文科建設:走中國特色的文科教育發展之路

新文科建設理念的提出,既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我調適,也是人文社會科學面對新技術、新國情、新需求、新業態、新挑戰所作出的積極回應。[2]從知識生產的邏輯來看,學科是在知識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規定了知識的門類和形態,隨著社會發展而分化或融合,其變化邏輯與知識生產的變化軌跡大致相同。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3]隨著社會發展、技術變革、知識更迭,當前基于學科興趣的傳統學科分類越來越難以涵蓋和指導知識的生產和應用,阻礙了知識在解決實際社會問題及指導人們與社會、他人和自我相處時功能的發揮。因此,我國新文科建設,就是要積極回應時代變遷、技術發展和社會變化帶來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進行滿足時代發展、國家需要和社會需求的知識生產與知識供給。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學科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學科一經形成,必將影響人才培養的內容、模式、質量與效果。新文科建設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改革的內在要求,亟須圍繞產業革命、技術革命、社會需要、國家戰略等新變化新要求,吸收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新理念,探索和實踐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交叉學科的新方向(專業)、內容課程的新形式、中國特色的新理論等。

2. 新文科建設對出版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

新文科建設熱潮為我國出版學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出版學科要主動把握機遇,積極探索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出版學科是在出版知識生產與出版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優化的,出版學科的形成,必將影響出版知識的生產與出版人才的培養,[4]進而影響到出版學科的社會服務和社會建構。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和實踐,新文科建設必將對出版學科知識生產、出版人才培育、出版社會建構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從出版學科知識生產角度來看,出版學科要加快知識創新,利用新文科的融合性、動態性、創新性等特點,重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科知識體系;從出版人才培養角度來看,出版學科要優化出版教育,整合相關資源,構建出版人才培養新生態,培養復合型、創新型出版人才,強化出版人才的服務能力和引領能力;從出版社會建構的角度來看,出版學科要回應和解決時代發展、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等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民族精神,涵養中國價值,彰顯人文關懷。

二、傳統出版學科背景下我國出版學科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文科建設的要義之一,就是通過推進教育改革和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回應和解決新時代提出的新問題。經過多年的探索、建設和發展,我國出版學科教育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及輸送了大批出版專業人才。[5]伴隨著社會發展、技術變遷和產業變革,出版行業迎來了新機遇新需求,也面臨著新問題新挑戰。出版學科順應趨勢、把握機遇、直面挑戰、破解問題,通過加強出版理論研究、出版實務研究及研究范式創新等,產生了一批有影響力的論著、論文和課題,培養了一批推動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優秀出版人才。當前,出版學科面臨內生發展需要與外部數字化技術更新的雙重壓力,從“新聞無學”到“出版無學”,再到“文科無用論”,這些言論既傳遞了工具理性至上對文科發展帶來的沖擊,[6]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出版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實踐的適應度、匹配度不夠。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出版知識生產、出版知識傳授、出版產業調整都有密切關系。

出版知識生產“理論性研究少,應用研究多,實然研究少,應然研究多”,[7]學科知識體系有待更新。一些研究成果追逐熱點,很容易成為明日黃花;一些研究成果看似緊緊圍繞行業難點、業務痛點展開探討,但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不論是基礎知識呈現、底層邏輯分析還是方略對策建議,與業務需求、業界要求相差甚遠,甚至毫無新意、南轅北轍,所產出的研究成果難以為業界吸收、采納。此外,一些研究成果對影響出版行業良性健康、高質量發展的現象、問題避而不談,避重就輕,未能針對出版業界的痛點提出建設性意見。近年來,出版學科的交叉性與融合性受到極大重視,傳播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法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的前沿理論與方法被引入出版學研究中,形成了跨學科交叉研究的基本范式,但在具體的研究中存在諸多套用現象,導致理論挪用,與出版業實際情況不符。同時,其他學科的強勢地位也進一步凸顯出版學科獨立性、自主性不足的問題。學科交叉研究中暗含著激烈的學科話語競爭,出版學科必須增強自身知識體系的影響力,明確自身研究主體,建構出真正立足出版實踐、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出版學科自主知識體系。

對于出版學科發展來說,培養高質量出版人才始終是出版學科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傳統的出版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匹配多樣化、復雜化的出版行業現實,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結構性失調問題突出。人才培養涉及培養目標、培養理念、培養模式、培養過程等多個層面,就出版人才培養而言,目前存在兩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專業課程設置存在滯后性,眾多高校課程陳舊,且以傳統出版課程為主,導致學生既不能掌握專業前沿理論知識,也無法對數字出版、網絡知識產權等現代出版業務保持敏銳度。加之很多高校出版專業文科生居多,在面對一些與出版相關的前沿技術時有畏難情緒,雖然設置了相關課程,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二是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延續了類型技術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生產流程進行教學活動,越是強化實踐,越是與社會發展需要和出版融合需求相偏離。同時,出版學科作為一門強調綜合實踐性的學科,內部存在大量的隱性知識,需要學生“從做中學”,但實踐育人并未在學科教育中得到應有重視和深度拓展,導致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較弱,難以匹配行業需求,能滿足新媒體、新技術、新業態需求的出版人才,具備國際視野、良好外語溝通能力及國際出版品牌運營能力的出版人才尤為稀缺。

當前出版學科的知識供給依然延續傳統學科分類范式,采用的是類型技術構建的學科知識體系,這種知識體系有助于培養專業出版技術人才,能夠充分吸納業界教學資源,強化“產學研”閉環邏輯,鑄就出版學科邊界和壁壘。但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新技術新業態新需求的出現,在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轉型的過程中,這種學科知識體系的弊端日益凸顯。一方面,對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吸納度不夠,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出版產業由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型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過度關注微觀實踐層面的知識技能,對社會和出版業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解釋力和服務力不強,在推動出版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國際話語權提升與國家形象塑造、全球文化治理和引導等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強。

三、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我國出版學科建設對出版人才培養的影響

新文科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新人,造就中國文化的傳承者、中國聲音的傳播者、中國理論的創新者、中國未來的開創者。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推進出版學科建設提質升級,對于培育能夠滿足業務實踐需求、行業建設需求、社會發展需求和國家戰略需求等不同層面需求的出版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1.重構出版學科知識體系,優化出版人才培養知識供給

新文科建設要“在知識生產上尋求知識的增量建設,而不是知識的存量重組”。[4]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出版學科知識體系的建設與形成,不是在已有傳統出版知識基礎上的小修小補,而是要充分考慮國際話語權提升的需要,充分考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的需要,充分考慮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需要,充分考慮應對解決出版融合發展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的需要,充分考慮新技術應用中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充分考慮專業與專業、學科與學科之間融合發展的需要。這些現實需求都要求我們加快出版知識創新,利用新文科的融合性、動態性、創新性等特點,打破目前出版知識體系割裂、出版學科邊界模糊、出版研究路徑依賴、出版成果積淀不夠等局限,改變由類型技術構建的出版學科知識體系,形成平臺技術理念指導的、融合多種外部學科要素的包容性學科框架,重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科知識體系,提升出版學科的地位和影響力,構建“大學、政府、產業、社會和技術”相互交叉融合的知識生產系統,[8]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優化出版人才培養的知識供給。

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特別強調新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AR、VR、AI等給出版產業、出版流程、出版教育、出版受眾帶來的沖擊和影響,認為上述新技術的應用在推動出版領域融合發展、流程再造、教育變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不容忽視的是,新技術應用對具體的個體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包括個體對自我的認識、對他人的認識和對社會的認識,進而影響到社會倫理、社會秩序和權力結構,這也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背景,即要解決新歷史條件下個人所面臨的新狀況新問題,充分彰顯人文關懷,實現個體價值。[9]新文科建設首先考慮的是人,“要培養人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更加注重價值層面而非知識層面的新文科,是回歸于道而非糾纏于術的新文科”。[10]所以,出版學科知識體系建設,不僅僅要考慮知識層面的建設,還必須考慮價值層面的建設,回到出版人才培養的知識供給層面,不僅僅要考慮出版人才培養的功能性、應用性和技術性,更要強調出版人才培養的人文性、價值性和融合性。

2. 基于院校特色,積極探索出版人才培養模式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我國出版人才的培養,需要基于院校定位及特色,善用院校資源,積極探索差異化的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相關高校要突破單一學科的局限,打破專業分割的壁壘,改變孤軍奮戰的局面,走出既有模式的路徑依賴,在專業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課堂內外教學、專業教材建設、專業課程設置、業界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支持等方面不斷探索,依托所在院校特色優勢、院校所在城市特色優勢、城市所在區域特色優勢,圍繞大學、政府、產業、社會和技術相互交叉融合的知識生產系統,深耕出版及相關領域頭部優勢資源,吸收優質的外部資源助力學科發展,打造校內校外優質教學資源和教育基地,與院校、產業、城市、區域形成良好的匹配度,構建“出版專業+其他專業”“出版專業+產業”“出版專業+技術”“A大學出版專業+B大學出版專業”“出版專業+社會”的出版人才培養新生態,形成跨學科、跨區域、協同式、多學科等出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科專業的錯位突破、持續發展、動態調整,進而實現出版人才的整體提升和全面發展,凸顯不同院校的特色和優勢。

(1)因校制宜,跨學科聯合培養。從出版專業所在學科歸屬來看,大致可分為新聞傳播學、信息資源管理、中國語言文學等幾大學科,分別設置于新聞傳播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文學院等相關學院;從出版專業所在院校特色來看,有南京大學、武漢大學這樣的綜合性院校,有北京印刷學院、浙江傳媒學院這樣的傳媒類院校,還有師范類院校、語言類院校等。學科歸屬不一的問題,固然限制了出版學科發展,造成出版人才培養方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差異,影響了出版人才培養的過程、結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出版專業可以借助所在學院和學校的優勢及特色,一方面打造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聯合其他相關學科,構建“出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與特色化導向的學科建設思路不謀而合。[11]對此,國外也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鑒,如美國的研究型大學通過混合學系的重構,構建以研究中心、研究所、實驗室等為主要形式的跨學科平臺,實現虛實交叉的高效自由協作,為跨學科育人活動提供了保障性平臺支持。[12]

(2)內外聯手,跨區域聯合培養。聯合學位培養模式,既可以是國內高校之間出版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在條件成熟時,也可以拓展到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之間出版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此外,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等不同區域的高校之間既可以在同一區域推行聯合培養,也可以跨區域聯合培養。除了聯合學位培養模式外,交換培養也是一種推行起來相對容易的出版人才培養模式。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印刷學院五所高校啟動了“全國出版學科共建院校學生交換生項目”,在學業指導、學術講座、實踐實習等方面緊密協作,促進了出版學科的人才聯合培養和課程資源共享。

(3)政產融入,協同式聯合培養。2022年7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以“共創一流新學科 同圓出版強國夢”為主題的首屆全國出版學科共建工作會在北京大學召開,首批五家出版學院、出版研究院揭牌。2023年8月,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暨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會議在天津舉辦,新增武漢大學出版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出版學院、南開大學出版研究院三家共建單位。高校通過與黨委部門、出版機構、行業協會等共建出版研究院或出版學院,搭建高質量的學習實踐平臺,為出版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和資源,不斷推動出版學科高質量發展。將多樣化優質資源引入校內,能夠進一步打破各自為政的割裂局面,在相互觀照中明確多主體人才培養定位,在具體對話中建構自主話語體系,在資源共享中增強出版學科建設張力。

此外,以多學科集群為基礎的現代書院制度、[13]不轉專業不轉學籍的微專業設置,融入業界資源、社會實踐、人格塑造的“大實踐”教學體系,[14]都是值得探索和實踐的出版人才培養模式。

出版學科建設和出版人才培養需要改變出版知識生產的模式,優化出版知識傳授的方式,回應出版產業調整的要求,從而培養出適應產業發展和業務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出版人才,強化出版人才的服務能力和引領能力,讓社會、業界、政府對出版人才真正認可,優化出版專業人才成長環境。

四、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我國出版人才培養路徑

新文科建設對我國出版學科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機遇,指明了新方向,開拓了新空間,必將影響出版人才培養的內核、結果和環境,進一步明晰我國出版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向。

1. 價值維度:夯實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的根基

美國東北大學校長奧恩在其著作《不懼機器人: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中提出人類應對人工智能挑戰應當具備的三種素養,即人文素養、數據素養和技術素養。根據奧恩的闡釋,數據素養和技術素養大致可以歸入數字素養。這與新文科建設中人才培養的目標形成對應關系。新文科建設中關于人才培養的改革,既要注重人文性和價值性,凸顯人文關懷和價值引領,又要注重應用性和目的性,關注當下生活和客觀世界,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解決新問題。一方面,出版人才培養要幫助學生厚植人文情懷,豐富人文知識,提升人文素養,提高道德水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職業認同感和文化使命感,在講解和傳授專業知識的課堂教學中,在小組自主學習和師生研討的反轉教學中,在社會調查、參觀走訪和實踐鍛煉的社會實踐中,在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和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中,通過多種方式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培育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出版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理解、接受、創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出版人才培養必須積極應對新技術發展給我國各行各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出版業的發展與技術發展、社會需求密切相關,縱觀人類出版發展史,出版技術的每一次革新與應用不僅對知識信息的生產速度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直接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出版人才培養要密切關注技術發展動態,通過數字化平臺搭建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學生對新技術的體驗與認知,通過對新技術相關事件的討論、交流和研究,引導學生對人工智能、“信息繭房”、算法操縱、數字鴻溝等數字化生存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祛魅、反思和批判,引導學生樹立批判思維和社會責任感,通過新技術在出版實踐中的應用,圍繞具體問題設置相關數據的查詢、檢索、獲取、清洗、分析和處理聚合的任務情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15]從而培養學生對新技術認知理解、反思批判、實踐應用、社會治理的能力和素養。

2. 理論知識維度: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

《新文科建設宣言》提出要夯實課程體系,緊緊抓住課程這一最基礎最關鍵的要素,持續推動教育教學內容更新。具體而言,可以從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程教學和教學資源四方面入手。課程體系建設要體現“寬”和“通”,要設置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的基礎通識課,培養學生優秀品質;要主動吸納其他專業相關課程,如與設計藝術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等學科交叉融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其創新能力,培養出版專業學生出版學科之外的某一學科門類的專業知識;要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訓練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未來發展設置不同的專業模塊,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特長。課程內容建設要體現“深”和“新”,圍繞學生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的學習、核心素養的培育、創新性能力的培養,優化課程內容,融入知識能力和素養培養,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培育基礎核心課程和技術前沿課程教學團隊,共建精品課程,吸納學界業界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成果。課程教學要體現“精”和“融”,“精”主要體現在教師講解演繹精彩、師生情境互動精彩、學生自我表現精彩,“融”主要體現在融入多種學科成果、多項媒介技術、多種教學手段、校內校外多種學習場景,融合其他專業的相關課程,甚至融合其他高校的課程。

3. 業務技能維度:建立校內實踐基地,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為一門應用性社會學科,出版學科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除了在課堂學習中習得和獲取外,場景化的工作場合和情境化的工作對象、工作過程、工作內容也是出版知識學習的重要來源。這類知識屬于實踐類知識,在出版實踐過程中產生,往往帶有個人化、緘默性的特點,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價值,但又難以言說和傳遞。從出版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必須接軌行業實踐需求,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在具體的工作情境和工作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實踐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具體業務問題的能力。這樣既解決了出版行業的一些痛點問題,如新技術應用、新媒體營銷、新業態探索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又解決了出版教育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難點問題。建立校內實踐基地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通過基地建設,將校外優質教學實踐資源引入校內,構建校內校外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形成“項目帶動+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素養濡化+社會檢驗”的閉環式學習成長路徑,有效解決學生實踐不足、社會化程度不高、知識面過窄等問題。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可以考慮緊緊依托出版專業所在院校的特色。如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下設的出版專業,在實踐鍛煉上可偏重于文稿編輯、書稿校對、內容編寫、閱讀推廣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新聞傳播學院下設的出版專業,在實踐鍛煉上更多地可以考慮新媒體營銷方面的實踐鍛煉,包括文案寫作、圖文制作、視頻創作、內容運營、社群運營、活動運營、營銷宣傳、達人開發等內容;信息管理學院下設的出版專業,在實踐鍛煉上則可以利用在數據獲取、分析、加工處理方面的優勢,圍繞內容分析、內容運營、新技術應用、新業態探索展開實踐。當然,所有的特色化實踐訓練都應當是全流程貫通基礎上的特色化,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嘗試、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為之努力。

結語

目前在宏觀層面,出版學科建制在相關學者的呼吁、奔走和努力下,有了實質性的發展,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在中觀和微觀層面,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出版人才培養如果得不到中觀層面的認可,甚至被業界和社會質疑,出版學科成長和發展就變成一句空話,最終將影響學科合法性存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我國出版人才培養需要學界和業界攜手,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為出版人才培養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平臺。

參考文獻:

[1] 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召開[EB/OL].[2020-11-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2] 權培培,段禹,崔延強. 文科之“新”與文科之“道”——關于新文科建設的思考[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280-290.

[3] 習近平.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05-19(2).

[4] 陳凡,何俊. 新文科:本質、內涵和建設思路[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7-11.

[5] 王鵬飛. 學科意識與中國特色:黨的十九大以來的出版學研究[J]. 編輯之友,2022(4):112-119.

[6] 操太圣. 知識、生活與教育的辯證:關于新文科建設之內在邏輯的思考[J]. 南京社會科學,2020(2):130-136.

[7] 劉蒙之. 開窗放入大江來:跨學科理論援借與編輯出版研究的學術化進路[J]. 編輯學刊,2023(2):38-44.

[8] 周蔚華,方卿,張志強,等. 出版學“三大體系”建設(筆談)[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3):68-82.

[9] 陶東風. 新文科新在何處[J]. 探索與爭鳴,2020(1):8-10.

[10] 楊燦明. 從四個維度來看新文科之“新”[EB/OL].[2019-10-22].https://www.163.com/dy/article/ES3T72IF0516RJ0M. html.

[11] 明琰,傅才武. “新文科”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學科的困境與出路[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4(1):31-43.

[12] 田賢鵬,姜淑杰. 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學科協同育人:內涵特征、邏輯演變與路徑選擇[J]. 教育發展研究,2022(21):35-42.

[13] 崔延強,段禹,新文科究竟“新”在何處——基于對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史的考察[J]. 大學教育科學,2021(1):36-43.

[14] 鄭志亮,楊雨千.“大實踐觀”視角下的融合出版教學新模式——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融合出版人才培養實踐[J]. 現代出版,2022(4):45-52.

[15] 盧俊,張永美. 編輯的本質:從手工業到智能時代編輯能力的迭代[J]. 編輯之友,2019(11):80-87.

The Cultivation of Publishing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Disciplines as an Opportunity

KUl Jing-qiu(School of Publishi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discipline undergoes continuous adjustments and optimization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nd dilemmas under the dual pressures of internal developmental needs and external update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an urgent task to reconstruct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publishing discipline, optimize the knowledge supply of publishing talents training,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differentiated publishing talents. At the value dimension,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foundations in humanistic quality and digital competence; a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dimension, curriculum systems need reforming, teaching content requires updating, and knowledge structures should be optimized; at the capacity dimension, establishing campus practice bases while enhancing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re necessary.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publishing talent; publishing discipline; humanistic literacy

(責任編輯:張茂)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雙循環新格局下中國數字版權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21&ZD322);全國應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發展聯盟課題“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研究”(AGED2022YB22)

作者信息:隗靜秋(1982— ),男,湖北棗陽人,博士,浙江傳媒學院出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媒體運營、用戶信息行為、出版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毛片|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91网在线|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91在线|日本|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天堂av综合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欧美啪啪一区| 四虎影院国产| 色综合日本|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色色中文字幕| 999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尤物视频一区| 韩国福利一区|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性欧美在线| 日韩午夜片|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在线小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h| 久久综合婷婷|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国产不卡网| 国产91色|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天天色天天综合|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亚洲天堂日本| 国产成人一二三|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国产一级α片| 色悠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亚洲男女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99ri国产在线|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第一页|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丝袜91|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