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文熱”在匈牙利行之有年,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也有豐富的現實生活土壤。中匈兩國傳統友好,隨著匈牙利“向東開放”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緊密對接,越來越多中資企業到匈投資發展,兩國人文交流也更加密切。對當地人來說,中文學習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席立松學習中文15年,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認為學習一門語言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持續的努力和熱情。

風雨無阻學中文
“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因為這句歌詞,我的第一位中文老師為我起名立松。
2009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匈牙利,恰好我也從那年開始學習中文。老實說,這次來訪并不是我學習中文的直接原因,但是我姓席與習主席訪問匈牙利有很深的淵源——正是因為習主席的來訪,我的中文老師在我“立松”的中文名前冠以“席”的姓氏,正好與習主席的姓氏同音。后來,這也成為我向中國朋友介紹自己時必聊的話題。
與我在同一個中文學習班里的大多數同學都是從2009年開始學習中文的。中國2008年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他們對這屆高質量的全球盛會印象頗深,意識到中國(北京)的魅力和能力。但我學習中文的理由與他們有些不同。2008年,我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攻讀市場營銷專業的博士學位,當時匈牙利很少有經濟學家關注中國和中國經濟。在與導師和幾位大學教授進行交流后,我認為學習中文很有必要,并決定將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來研究。
在我看來,學習中文有兩大挑戰。一是書寫漢字,二是發音。中文的發音學完一遍后很容易就忘記,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由于發音產生的笑話:有一次,我和妻子聊到兒子建樂高的事兒,我說“都建了”,她聽成“偷錢了”。我倆驢唇不對馬嘴地聊了半天,才搞明白原來雙方說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那時同學們經常抱怨,學習其他語言曠課幾次完全不用擔心跟不上,但是中文只要曠課一次就很難接著學。一些中文學習者學了不久就放棄,可能因為這是一門選修課,但我一直堅持學習。妻子作為匈牙利考文紐斯大學的中文教師志愿者曾教過我一段時間,她和同事分享教學日常時總會提到:“你永遠不用擔心沒有學生來上課,因為席立松一定會來。即使天氣十分惡劣,但他風雨無阻,一定準時出現在教室。”我熱衷于寫漢字,中文筆記寫了幾十本,現在家里還保留著一些,有時會拿出來給兒子炫耀,并借機告訴他要想中文學得好,筆頭功夫少不了。
2011年我獲得研究生獎學金,成為北京大學的訪問生。2012年,我又獲得孔子學院的獎學金,再次進入北京大學學習,更專注于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

人生因中文更精彩
學習中文在很多方面影響了我的生活。2009年我在學中文之初與妻子相識,當時她是匈牙利考文紐斯大學的一名中文教師志愿者,我們成為語言練習伙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互相了解,我們相愛了,2013年在北京結婚。2014年我獲得博士學位,開始在大學任教。非常感謝妻子對我一如既往的陪伴和支持,最終我們選擇在布達佩斯定居。作為一名中文教師,她努力向新一代中文學習者推廣中國文化。我們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老大已經上學,每周六在一所中文學校學習中文。每當中國傳統節日來臨,我們總會與中國和匈牙利朋友們一起慶祝。
博士畢業后,2015年—2017年我又開始攻讀帕茲瑪尼·彼得天主教大學和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合作的東亞研究項目雙學位碩士。匈牙利人經常自稱是“最西邊的東方國家”,所以我對中國——遙遠的東方大國充滿了好奇。我想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社會和經濟發展,不斷提升中文能力。
我在匈牙利卡洛里·加斯帕新教大學經濟管理研究學院任教,坦誠地說,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入了解,極大地開闊了我的視野,改變了我的認知。我寫了多篇關于我們可以從中國的發展歷程中吸收經驗的文章,尤其是中國的電商和數字經濟發展,中國的創新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的高鐵四通八達,我十分期待匈中兩國能夠開啟鐵路合作,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我希望這些文章有助于“中國經驗”的傳播推廣,給“中國制造”增添一種新的內涵,它可以指新技術、新發展和新成就。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得益于政府實施了良好的經濟政策。即使中國的GDP增長率低于幾十年前,但仍然高于歐盟或美國的平均增長率。特別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期間,我們目睹中國經濟的增長,而世界其他地區的GDP普遍面臨下降,包括日本、韓國、歐盟和美國。

我家客廳的書架上擺放著2014年出版的圖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和匈牙利文版,我讀了很多遍。在我看來,一個國家如果能由一位杰出的領導人帶領,可以實現諸多成就。中國已經實現的這些成就在起初可能只是一個愿望,如今卻變成了現實,世界有目共睹。中國的和平發展之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也是一條值得世界眾多國家借鑒和參考的道路。

匈中關系駛入“黃金航道”
近年來,匈中文化交流不斷深入,文化合作更加活躍。目前,匈牙利不僅開設了5所孔子學院,還有匈中雙語學校這樣的“閃亮名片”,它們與多所大學中文系、中文教育機構等,共同構成多層次、廣覆蓋的中文教育體系。中文已被納入匈牙利國民教育體系,并成為高考外語科目之一。中國有12所大學開設匈牙利語言專業,匈中兩國互設文化中心。
青年之間的交流交往對于匈中關系發展至關重要。去年初,習近平主席復信匈中雙語學校學生,鼓勵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國,做傳承發展中匈友好事業的使者。我們深受鼓舞,也感到責任重大。2019年正值匈中建交70周年之際,我和妻子為了紀念這一重要節點,共同撰文介紹了中文在匈牙利的傳播階段及特點。我還多次在大學開放日活動中開展關于介紹中國文化的講座,也會組織一些課堂體驗活動,我特別樂于向我的學生們宣傳中國。
習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匈牙利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2017年,匈中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今年是匈牙利與中國建交75周年,應匈牙利總統舒尤克和總理歐爾班邀請,習近平主席于當地時間5月8日—10日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時隔20年后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匈牙利。兩國元首共同宣布將匈中關系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全球合作與挑戰并存的今天,匈中關系駛入“黃金航道”,不僅加深了匈中兩國的傳統友誼,更為雙邊關系的全面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責任編輯:張語聰?助理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