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政治環境不明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重點領域風險交織以及房地產市場低迷等綜合因素影響下,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務拓展上困難重重,生存空間越來越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從實務角度分析資產管理公司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所面臨的挑戰,探討資產管理公司在宏觀經濟不景氣背景下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業務模式轉型的思考。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現階段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挑戰:

國內經濟大環境不景氣
當前,全球政治環境不明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且重點領域風險交織,疊加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多數行業受到不利影響,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的開展受到挑戰。從宏觀環境對業務的影響看,以房地產業務為例,資產管理公司傳統的估值邏輯主要來自對房地產市場價格增長的預期,當房地產價格下行時,傳統的估值邏輯遭遇挑戰。同時,不動產的流動性大幅降低,其后端的處置受到了極大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4月,全國商品房新房年度累計銷售面積達2.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0.2%,房地產新房銷售端情況持續惡化。在此背景下,部分資產管理公司礙于前幾年高價收購的資產包形成了資產積壓,對新資產包的收購熱情大減,行業信心受挫,對業務團隊選擇目標資產的前瞻性和專業性提出了較大考驗。
新資產包轉讓成交大幅降低
信托、租賃、債券等非銀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生成速度加快,但不良資產包供應的主要來源仍然是銀行, 2023年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 ①。以云南省為例, 2023年云南省銀行業一手資產包轉讓規模大幅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國家對銀行利潤考核要求降低、核銷資源傾斜和資產包轉讓估值不及預期等因素,導致銀行轉讓資產包的意愿下降;二是部分銀行經歷了過去5年大量不良貸
款轉讓后,目前產生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于大型民營企業和國企違約,這類不良貸款不適合對外轉讓;三是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策略在不斷優化,在一定程度上將不良率控制在較低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以來,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均低于2%,2023年年末,該值為1.6%;四是銀行自身的不良貸款處置能力在持續提升,通過內部核銷和自主清收的方式處理了一部分不良資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也可以將質量相對較高的不良貸款交由旗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處置,從而減少了對外轉讓的需求??傮w來說,對于資產管理公司而言,銀行端的不良資產供應在減少。而非銀行不良資產諸如信托、租賃較難接受較大折扣的轉讓價格 ②,市場上不良資產的真正轉讓成交規模大幅降低。
優質標的資產稀缺,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在不斷縮小
一方面,流動性好的資產較為稀缺。從當前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來看,流動性好的標的資產較為稀缺,如一些交通便利的物流、工業、產業用地,一些稀缺位置的住宅,銀行方面通過司法執行便可實現處置回現,較少轉出給資產管理公司,即便轉給資產管理公司,留給資產管理公司的利潤空間也較小。另一方面,資產管理公司過度關注標的資產現階段的流動性,導致可收購的資產范圍較小。目前資產管理公司以商業、寫字樓、酒店、商業土地等為底層資產的債權流動性極差,市場上少有人關注。而資產管理公司又十分關注底層資產現階段的流動性,較少研究如何對問題資產賦能、創造流動性,致使可收購的標的資產越來越少。

資產管理公司同質化競爭嚴重,業務創新能力不足
目前,資產管理公司以“打包、打折、打官司”處置不良資產的“三打”模式依然是主流,但簡單的債權轉讓和司法處置難有大的經濟價值創造。而“重組、重整、重構”的“三重”思維鮮有突破,底層原因是資產管理公司制度創新和專業人才保障基礎薄弱?!叭颉蹦J皆庥銎款i,“三重”模式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綜上所述,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發展面臨的挑戰既有宏觀環境對行業的影響,又有以銀行為主流的交易對手方在不良資產轉讓方面認識的變化。對于資產管理公司而言,除了外部條件的客觀變化所帶來的約束,內部也存在主觀創新意識和專業服務能力的不足。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發展動力不足的原因
行業信心不足
經濟不景氣限制了不良資產的后端處置,導致資產后續的處置周期拉長、處置預案不及預期、處置方案實施受阻,不良資產的流動性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前期接收的部分資產貶值形成的賬面虧損,造成了資產管理公司的恐懼心理。鑒于當前經濟和行業發展趨勢的不確定性,資產管理公司在資產評估和價值發現方面的能力有限① ,導致在資產估值時采取了較為保守的策略,進而使得交易難以達成,根本原因在于其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感到信心不足。
資源整合不夠
過去資產管理公司大部分不良資產是通過簡單的債轉方式實現處置,以賺取債權轉讓的溢價收益,還有部分資產則通過司法手段實現處置,以獲得底層資產變現回報,但這些手段在不良資產的增量價值創造方面相當有限,很難保持可持續性,而真正通過資源賦能實現資產增值后退出的案例卻極為稀少。特別是以房地產為主的底層資產處置難度增大以后,資產管理公司普遍缺乏化解思路,造成資產積壓、持有成本攀升。
制度創新不力
制度創新是一個企業的活力所在,資產管理公司在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方面缺乏試錯機制,很難引導項目人員創新。如高價收購的資產包無法接受損失對外轉讓,很難與債務人達成債務化解,不愿參與復雜項目,擔心模式創新有違監管要求,過度夸大國資損失范圍等等,這些都限制了不良資產的化解通道。
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轉型的建議與思考
當前,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遭遇瓶頸,資產管理公司尋求可持續發展,需要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加強制度創新引導、謀求業務模式轉型,鼓勵業務模式和產品創新助力自身業務發展。

強化功能性定位,助力金融強國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機構、地方債務和房地產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
資產管理公司在防范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是加大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貸款,提高其資產質量和持續經營能力,降低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二是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通過收購和管理不良資產,將信貸資源重新配置到生產效率更高的領域,提高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三是服務實體經濟,參與問題企業的風險化解,通過債轉股、資產重組等方式,幫助受困企業擺脫困境,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四是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國家重點領域風險的防范化解。服務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加大該領域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并參與其兼并重組。通過收購債權、增量投資、代管代建等方式,參與化解房地產風險。
提升資源整合能力
資產管理公司通過“三打”模式很難謀求較大發展,而實現“三重”模式,則需要團隊能夠融會貫通地運用資產評估、資本運作、風險管理、法律合規、跨市場運作和多部門協作等多種能力,對團隊的綜合管理能力及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盤活一個項目,不但需要對資金、市場、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而且過程管理方案也相當重要。如爛尾樓盤活項目中,需要專業法律評估服務團隊、資金供給、建設管理、開發運營、銷售推動、金融資源等多方力量結合才可以實現;一家困境制造型企業往往需要多種生產要素組合才能盤活。不良資產管理行業不僅具備金融行業的屬性,更需要金融與實業的有效結合,嵌入投行和產業思維中,才能很好地發揮出行業應有的價值。比如信達資產協同信達地產共同參與爛尾樓盤活的案例便是較好的實踐。

加強制度創新引導
制度創新涉及多方面,筆者從債務人和解方式的應用探討,根據一線實踐經驗,在不良資產處置端,債務人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作用。但過去資產管理公司慎用債務和解方式,轉而讓債務人通過其他非關聯企業或個人以債權轉讓方式達到資產管理公司處置清收目的。2022年8月2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財金[2022]87號),明確規定“金融企業所轉讓的不良資產不得折價轉讓給該資產原債務人及關聯企業等利益相關方”,對資產管理公司在債權處置方面形成了監管約束。筆者認為,與其通過向不關聯人轉讓債權以達到債務化解的目的,不如探討與債務人和解的可行性,這不僅可以減少法律訴訟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也有可能恢復債務人的還款能力,實現資產的價值最大化。在處置制度方面,可以通過設計好債務和解、債務重組的基本業務條件,提高債務人參與債務化解的積極性。資產管理公司慎用債務和解方式有一定的原因,但相比于走“側面”,走“正門”解決債務人配合度的債權處置方式也值得嘗試。
關注破產項目和抵債資產機會
當前破產重整領域投資熱度高漲,企業破產行為越來越多,破產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自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首次引入重整機制以來,A股共有超過100家公司順利執行了破產重整計劃。自2019年開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數量攀升,破產重整計劃經法院裁定批準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從2018年的3家增長至2023年的15家 ①。
破產管理對資產管理公司是不可回避的話題,某種意義上每個債務人的終點都可能是破產。從實踐來看,相比長期執行難的問題,破產反而能更系統性全局性地處理債務問題。隨著破產重整市場的持續活躍,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加大該領域的參與力度。以上市公司的破產重整為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3年法院共裁定批準了15家A股上市公司的重整計劃,其中有9家獲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或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重整投資 ②。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通過收購破產債權、投共益債、做重整投資人,購買破產企業資產后增加投入新的要素以實現資產盤活,并通過市場化退出等方式獲取收益。特別是在一些優質困境企業中,還可以通過整合資源,設立不良資產基金或者信托基金,聯合產業投資人、社會投資人和行業精英及行業優秀管理團隊協作,做深做透單個項目,通過生產要素重組、企業重整和行業重構等方式盤活企業,最終在企業恢復生產并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創造和價值創造時,再通過股權轉讓、企業上市或出售給上市企業實現退出,獲取超額收益。當前,在國內大循環背景下,除了一些優質的地產項目外,還可以關注資源類困境項目或產品需求量大的制造企業。
除了破產項目外,抵債資產也是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難題。當前,大多數資產管理公司極力排斥抵債資產,主要原因是抵債資產不但增加持有的稅費成本,資產收益率低,管理和處置難度大。但資產管理公司若能有一個優秀的抵債資產管理團隊,通過對抵債資產注入資源,完善其利用價值,賦予其創造現金流的能力,后端的處置手段則能夠更加靈活,資產的溢價也會增大。參考美國黑石集團的做法,目前云南資產設立了抵債資產管理部門。
多元化處置不良資產
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不良資產時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和方法,能夠提升資產的處置效率和效果,如市場化債轉股、資產重組、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破產重整和拍賣等多種方式。不同類型的不良資產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風險,多元化處置策略能夠適應不同市場環境和資產特性,提高處置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最大化資產價值,更好地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促進資產的快速流轉,提升資產流動性,緩解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壓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提升團隊核心業務能力,提振行業信心
資產管理公司要轉型突破,離不開專業人才團隊的支撐,更需要團隊的綜合管理和資源整合能力,因此建立學習型的企業文化、鼓勵創新也相當重要。資產管理公司業務人員需要不斷加強行業政策學習、加強產品研究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優化業務模式,與更多的行業資源建立深度合作,不斷豐富自身技能包。復雜的環境對團隊的應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擁抱不確定性、正確認識風險,才能基業長青。
(編輯 楊利紅)
① 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新聞辦就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舉行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網站, 2024.網址: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1/ content_6928406.htm
② 屈煒杰.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業務轉型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 2023, (04) : 80-90.
① 雷鵬,羅玉輝,卞金鑫.當前中國地方AMC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西南金融, 2020, (10) : 69-78.
① ② 申林平.中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2023年度報告.“破產法快訊”公眾號, 2023.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fNYlLbsUwlR-qmOpNyVs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