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有著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數字經濟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現存的問題:一是農村產業融合度低,缺乏外部支持;二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制約規模化發展;三是缺乏完善的結構機制,影響主體參與積極性;四是數字經濟應用不足,主體融合不緊密;五是鄉村產業發展落后,電商地域差異顯著。針對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及新挑戰,從問題出發,提出信息技術、數字金融、互聯網和電商、智慧農業、創新服務業共同推動產業融合,延伸農村產業融合鏈條的對策建議,以促進數字經濟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全面應用。
關鍵詞 數字經濟;產業融合;農村;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5-021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4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rategy Analysis of Digital Economy Assis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hird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SONG Xin1, GUO Ping1, SUN Ya-hong2 et al
(1.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000;2. Weihai Marine Vocational College, Weihai, Shandong 2643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igital econom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were analyzed:firstly,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s low and lacks external support;the second is the backwardnes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which restricts large-scale development;the third is the lack of a sound structural mechanism, which affects the enthusiasm of the subject to participate;the fourth is the insufficient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s is not tight;the fifth reason is that rural industries are underdeveloped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commerce.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new challenge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finance, Internet and e-commerce, smart agriculture, and innovative service industries to jointly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extend the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chain,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i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Industrial integration;Rural areas;Rural revitalization
`
數字經濟是指基于數字化信息和通信技術,將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視作重要的生產要素,通過現代信息網絡構建的經濟體系。它涵蓋了數字化生產、數字化交易、數字化管理等方面,通過信息化技術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1]。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領域之間通過資源共享、技術融合、市場拓展等方式進行緊密結合和協同發展的過程,這種融合不僅包括不同行業間的合作與整合,還涉及跨界合作、價值鏈優化、創新模式的整合等方面,旨在提升各產業的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和市場環境變化,農村應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構建數字經濟平臺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為產業提供精準信息,促進農村產業更深度的融合。
1 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產業融合的理論分析
1.1 數字經濟與農村產業融合的耦合性
數字經濟與農村產業融合是雙向促進的,數字經濟助力農村產業融合體現在多個方面。第一,數字經濟的崛起積聚了大量生產數據,增加了技術參與,這些數據成為產業融合的要素之一。數據的作用類似“調和劑”,協調各要素主體,推動產業融合的高效聯結。第二,數字技術的發展,包括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提升了數據收集和計算能力,使農村產業融合的生產管理更加精準、高效。第三,數字經濟促進市場要素高效配置,打破行業壁壘,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提供強勁動力。
農村產業融合與數字經濟的相互促進,使得農業產業得到了全面的升級和轉型。第一,數字技術的深入應用,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與農業產業緊密融合,打破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創新了農業產業形態。例如,通過智能化的農業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農田環境的實時監測和精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數字技術的應用也催生出了“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新型業態,為農業產業附加值的提升打開了新的空間。第二,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產生的人才、技術、資本等需求,對數字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引導作用。隨著農村產業融合的深入推進,對于數字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推動了數字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同時,技術的不斷創新和資本的持續投入,也為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新型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新型業態的發展又進一步帶動了農村產業融合的深化,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發展局面。因此,農村產業融合不僅引導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
cziggB6T3tOLV82JLnOxaA==1.2 數字經濟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內生動力
數字經濟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內生動力機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消費需求的改變。數字經濟推動了消費需求的轉變,從物質占有性需求向服務性需求轉變,促進了農產品的更新迭代。消費者在數字經濟時代更傾向于高質量、高效率的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農業休閑服務等,這種需求驅動著農業產業提升質量、效率,并促進了產業融合[2]。同時,數字經濟時代涌現出新產品和服務,如“共享農莊”“訂單農業”,相關產業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捕捉消費者需求,快速改進產品并推向市場,擴展農業產業功能,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第二,數字科技進步。數字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等,應用于農業的種養殖、加工、銷售等領域,產生大量農村數據信息,形成農業數據市場,各細分領域利用數據與技術融合應用,加強產業聯結[3]。此外,這些技術為要素配置提供了推動力,實現了數據的高效傳輸與共享,加速了農村產業鏈上的生產要素流動,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生產率,促進了一二三產業間的專業化和現代化分工效率,推動了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
1.3 數字經濟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外生動力
數字經濟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外生動力機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經濟水平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影響著農村產業融合的程度。高發展水平帶來的較高居民收入以及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對產業融合起著重要作用。提高居民收入會激發對更高質量產品、便捷服務和多元文化體驗的需求,推動產業創新發展[4]。同時,經濟發達地區擁有更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這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受政府和其他部門的投入影響,使得數字化公共產品與服務更普遍。第二,產業政策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政府通過制定產業政策來引導和支持產業發展。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產業政策主要包括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和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政策。這些政策旨在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和創新。產業政策通過規制準入、投資規定、補貼等方式來保持產業主體的利潤率、增強市場競爭力,并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基金、人才引進與獎勵、專利保護等手段支持產業創新能力,從外部推動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
2 數字經濟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現存的問題
2.1 農村產業融合度低,缺乏外部支持
農村的產業融合度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盡管數字經濟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了可能,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農村地區的產業融合度仍然不高[5]。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缺乏對農村產業融合的統一規劃。目前,各部門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協調和溝通,導致產業融合難以實現統籌管理和協調發展。其次,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團隊。農村產業融合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和團隊來推動和實施。然而,目前這類人才和團隊在農村地區相對較少,難以滿足產業融合的需求。最后,缺乏對新興產業的認知和支持。新興產業如數字經濟、綠色農業等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對這些產業的認知和支持,導致農村產業融合的總體水平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2.2 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制約規模化發展
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產業融合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不足和落后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產業融合的規模化發展。具體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首先,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相對較差,道路狹窄、交通不便等問題較為突出,這使得農產品運輸困難,影響了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其次,水利設施落后。農村地區的水利設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損壞的問題,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影響了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最后,信息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信息傳遞速度慢、質量差,無法滿足數字經濟的需求,影響了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6]。
2.3 缺乏完善的結構機制,影響主體參與積極性
農村產業融合需要建立完善的結構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來保障各個產業主體的利益。然而,目前許多農村地區在這方面還存在不足和問題。具體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首先,缺乏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完善,各個產業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還不夠緊密,影響了各個主體參與產業融合的積極性。其次,缺乏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在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然而,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缺乏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導致各個主體無法共同承擔風險,影響了產業融合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最后,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機制。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機制來推動和實施產業融合。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導致產業融合無法實現統籌管理和協調發展。
2.4 數字經濟應用不足,主體融合不緊密
數字經濟是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許多農村地區在數字經濟的應用方面還存在不足和問題。具體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首先,數字經濟應用范圍有限[7]。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應用范圍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和銷售等領域,而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其次,數字經濟應用技術水平較低。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應用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缺乏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手段,導致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的融合不夠緊密。最后,數字經濟應用主體參與不夠廣泛。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應用主體主要是少數大型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等組織機構,而廣大農戶的參與程度相對較低,影響了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
2.5 鄉村產業發展落后,電商地域差異顯著
鄉村產業、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基礎技術研發遠遠落后,難以適應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例如,農機裝備傳感器、農機智能化管理、農機自動化操作等;物聯網、大數據精準農業等領域還處在起步階段,應用廣度不足;遙感系統、GIS、GPS等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程度較低;能夠自主開發的精密農業傳感器的比重還不足10%,可靠性和穩定性也都相對不足。另外,盡管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從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存在著地域上的差距,尤其是在南方的農村地區,更是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從而使得這一區域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速度也比較快,網上銷售占85%以上。然而北方的鄉村,因為整個地區的觀念提升速度比較慢,發展相對滯后,因此總體上處于較低水平[8]。
3 數字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
3.1 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融合
信息技術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使得農村產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和高效。例如,信息技術可以促進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形成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新業態;信息技術還可以促進農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形成文化創意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信息技術還可以促進農業與加工業的融合,形成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等新業態,這些新業態不僅提高了農村經濟的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也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第一,信息技術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它已經對農村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在農村產業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品質,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實現對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的精準把握,從而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第二,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幫助農民更加精準地選擇種植品種和生產數量,降低農產品總成本。同時,大數據還可以對農產品價格走勢進行分析,為農民提供更加及時和準確的市場信息,幫助他們制定更加合理的銷售策略。第三,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農產品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市場,極大地拓展了銷售渠道。網絡營銷的興起,使得農產品的宣傳和推廣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時,互聯網還為農業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服務,例如農業技術咨詢、農業保險、農業金融服務等,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第四,智能化農業裝備的應用,使得農業生產過程更加高效、精準和可控。例如,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可以通過傳感器監測土壤濕度和養分狀況,自動調節灌溉量和灌溉時間,實現節水灌溉;智能化的溫室可以實現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的自動控制,提高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和產量。
3.2 數字金融推動產業融合
數字金融在推動農村產業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解決了農村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為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它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優化了農村經濟的結構,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隨著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農村產業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資金渠道。通過這些新興的金融模式,大量的民間資本得以聚集,為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9]。P2P網貸和眾籌等新型金融模式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和快速傳播的特點,將投資者的資金聚集起來,直接流向需要融資的農村企業和項目。這種去中介化的融資方式,不僅降低了融資門檻,也大大提高了融資效率和透明度。對于農村產業而言,這意味著更容易獲得所需的資金,從而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數字金融的發展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還促進了農村普惠金融的實現。普惠金融的理念是讓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務,不論他們的社會地位、財富狀況或地理位置如何。數字金融以其便利性、高效性和覆蓋范圍廣的特點,為農村地區的廣大群眾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無論是存款、取款、支付還是貸款等基本金融服務,都可以通過數字金融平臺實現。這無疑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3.3 互聯網和電商推動產業融合
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還降低了產業融合的風險。通過市場分析和預測,農村企業和農民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從而更好地制定生產和銷售策略。同時,電商平臺提供的多樣化產品和服務也降低了單一產品或服務的風險,提高了農村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互聯網和電商的蓬勃發展為農村產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銷售和營銷平臺,從而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進程。互聯網作為一個無邊界的全球市場,為農產品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銷售空間。通過互聯網平臺,農產品可以迅速地從一個地區銷售到另一個地區,甚至銷往全球市場。這大大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機會。同時,互聯網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購買方式,使得他們可以在家中輕松買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也為農村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通過電商平臺,農村企業和農民可以直接與消費者進行對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同時,電商平臺提供的多樣化產品和服務,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也提高了農村產業的綜合效益。
3.4 智慧農業推動產業融合
智慧農業是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例如智能監控設備、傳感器技術、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通過智慧農業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從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在智慧農業的背景下,各種智能化的設備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例如,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可以通過傳感器監測土壤濕度和養分狀況,自動調節灌溉量和灌溉時間,實現精準灌溉和節水灌溉。這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生長質量,還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此外,智能化的溫室也是智慧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0]。通過智能化的溫室,可以實現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的自動控制,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這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和產量,還可以實現反季節種植和收獲,滿足市場需求。智慧農業的應用還促進了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例如,通過與互聯網、電商等產業的融合,智慧農業可以拓展銷售渠道和市場空間;通過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智慧農業可以開發新的旅游和文化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總之,智慧農業的應用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不僅可以提高農村經濟的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還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目標。
3.5 創新服務業推動產業融合
數字經濟的發展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其中,服務業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得以創新和升級,為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服務業的運營模式和服務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例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服務業的效率和便捷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農村地區,服務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數字技術的推動,例如,電子商務、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新型服務業態在農村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服務業與農業的融合發展。例如,可以加大對服務型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服務型企業創新發展,提高服務質量。同時,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服務型企業進入農村市場,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11]。除了政策支持外,農村地區還可以依托當地的農產業特色,創新出更多服務型產品。例如,可以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色,開發出具有特色的農業觀光項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旅游。同時,還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傳統的農業觀光模式向數字化的綜合田園休閑生態園轉型,拓展服務項目,推動農業的多功能發展。
3.6 延伸農村產業融合鏈條
農村產業融合不僅是農業與二三產業的簡單結合,還包括對各類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和拓展。這種融合可以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第一,內部循環產業融合是指在一個產業內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例如,在畜牧業中,通過培育良種、發展飼料加工、獸藥生產、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實現產業鏈的閉合和內部循環。這不僅可以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還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第二,農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是指農業與物流、信息、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有機結合。通過這種融合,可以優化農業生產過程,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例如,農業與物流的融合可以實現農產品的快速、精準配送,提高市場響應速度;農業與科技的融合可以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第三,農業生物質副產物和加工業的融合是指利用農業生物質副產物(如秸稈、畜禽糞便等)進行加工和轉化,形成新的產品和服務[12]。這種融合可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農業廢棄物的利用價值。例如,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能、編織工藝品等,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以上融合方式,農村產業的鏈條得以進一步延伸,推動了更多領域的合作與創新,這些新業態不僅提高了農村經濟的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也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信息技術、數字金融、互聯網和電商、智慧農業以及延伸產業鏈等策略的實施,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信息安全等相關研究和探索,以推動數字經濟在農村產業融合中的更好應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國波.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難點與化解機制[J].農業經濟,2023(11):47-49.
[2] 鄧志英,黃毅.數字經濟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機理、阻礙與路徑[J].農業科技通訊,2023(10):39-43.
[3] 仇曉東.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以海陽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3(19):23-25.
[4] 余晉晶,葛揚.農業土地流轉、農村產業融合與農民收入增長[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9):78-93.
[5] 洪潤平.數字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策略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9):31-33.
[6] 李玉清.數字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2019(7):18-20.
[7] 吳曉曦.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78-88.
[8] 干艷桃.“精益化+數字化”融合的LTC流程建設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3,13(9):85-87.
[9] 宣春霞.數字經濟背景下蘇州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策略分析[J].市場周刊,2023,36(8):37-41.
[10] 羅光華,宋昌.數字經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研究與實踐:以廣清農業眾創空間大數據平臺建設為例[J].新一代信息技術,2022,5(3):90-92.
[11] 葉秀娟,焦延超,曹卿.護理技能大賽與基礎護理技術實踐教學融合的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1(10):117-118.
[12] 王苾潔.淺析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3(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