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軟實力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增強國家話語權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關鍵意義。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明確新的文化發展使命,就是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偉大指引下,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實踐向度,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敘事邏輯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新時代;習近平文化思想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論述和重要指示組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形成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也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①。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指示我們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實踐賦予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獨特的邏輯理路,中國文化軟實力在概念上不同于西方的“軟實力理論”,在內涵中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實踐上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內在統一。所謂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就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凝聚力、向心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吸引力,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進而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并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致力于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
一、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與發展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是一個多維度且內涵豐富的文化體系,這賦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多重屬性。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資源的靈魂和建設重點,它既為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指明路徑和方向,同時也為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軟實力的提升與發展也時刻反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僅體現著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彰顯推陳出新的時代精神。最后,中國特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有形支撐載體,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要求決定了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走向,中國特色文化建設的繁榮也為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提供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文化軟實力的建構和發展提供了完備的基礎和良好的制度環境。黨的奮斗史同樣是一部持續推動我國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的歷史。早在中共十二大時期,共產黨人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概念。中共十七大在此基礎上將“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寫進了報告中。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治國理政的重點工作,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黨和政府通過推陳出新的政策,接續不斷的實踐與嘗試,已經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營造了一個符合實際且時刻保持先進的發展環境。
新時代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文化軟實力發展的新階段。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主觀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發展更為重視,高速發展的經濟和軍事、不斷完善的政治民主制度為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為文化交流、傳播及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格局的變化,也要求新時代的文化軟實力要能更好地凝聚全國人民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求新時代的文化軟實力要更能引導人民始終跟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
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實踐路向
提高文化軟實力,是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塑造良好的國際大國形象并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偉大指導意義指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優勢下,應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保持對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身份認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同時更為世界人民謀未來。
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在文化建設工作中,應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發揮中國共產黨統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以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加快文化發展步伐,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以人民為中心,開創文化事業新局面。我們應當堅持以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文化的主體,堅持文化創作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在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發展中,也應始終堅持文化主體性,使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同人民群眾的價值觀緊密結合。同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創新文化產品,并依托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科技,創新形式,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
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③。首先,“舉旗幟”和“聚民心”,要求我們應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建設,通過發揚民族文化和優秀傳統來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全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和自信意識,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其次,“育新人”和“興文化”要求我們應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弘揚和教育,培育一批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使他們接續光輝歷史并傳承燦爛文化。最后,“展形象”要求我們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彰顯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播中,繼續塑造和維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積極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和援助行為,增強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以真實狀態下呈現出的良好形象吸引外部公眾。
堅持“兩個結合”,創新新時代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④尤其是由“第一個結合”為基礎延伸出的“第二個結合”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創新性的思路,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彼此增加新的光環,具體而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步,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也可以與中國傳統哲學相結合促進制度理念的更新。
加強傳播能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根植于傳統文明,發展于當代實踐,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歷史文化自信,更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如今,我國已躋身于國際互聯網技術前列,擁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傳播平臺,國內的許多社交媒體平臺已經自覺主動地承擔起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與使命。黨和國家也日益注重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推動各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在尊重和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的基礎上,積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注釋:
①曲青山:《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黨史文匯》2023年第11期。
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③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政治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337-342頁。
④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第2版。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