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是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向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高層次教育模式和必要通道。在高校教育事業中,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引導者,對學生學業學術進步、職業規劃等極具影響,其教學能力不僅反映在對學生知識儲備和科研能力的訓練成效上,而且還在思政品格方面有重要的引導和激勵功能,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將學生培育成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為滿足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應對導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層面將“立德樹人”貫徹在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中,使其自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立德樹人;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高校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勇擔歷史使命和國家發展大任的重要體現。研究生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是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向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高層次教育模式和必要通道。在高校教育事業中,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引導者,對學生學業學術進步、職業規劃等極具影響。《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等文件的印發,進一步表明黨中央非常重視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①。《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學校教育要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位置,把人才培養作為育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與育人相結合 ②。落實立德樹人是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高校研究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不僅是專業知識方面,還有思想價值引領。研究生導師是指導研究生完成學業的主體,其教學能力不僅反映在對學生知識儲備和科研能力的訓練成效上,而且還體現在思政品格提升方面。
一、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政建設的現實必要性
《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明確指出,研究生導師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力量,肩負著培養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
現階段,由于現有研究生導師履職的評價權重仍傾向于科研成果和產出,導致其向學生輸送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評價指標及研究分析較匱乏。偏重研究實績的傳統教學模式,固然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畢業要求并積累研究成果,但也易使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傾向于“老板雇員型”的形式 ③。在導學關系中,導師占主導地位,師生關系邊界不清晰,以“老板”身份自居,對教書育人初心理解不透,在教學中發揮育德作用、發揚思政育人精神不夠,更關注學生學業以及學生科研能力帶來的實際成果,在培養理想信念、激發學生學術興趣等方面較為忽視。顯然,這類“教—學”結構模式難以滿足研究生多元發展需求,也無法滿足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立足于思政和人文的引導和激勵的要求,因此應在思想層面將“立德樹人”貫徹在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中,使其自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想政治/oXs9v0bpKrNTJZLRJhg0A==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首要任務的根本要求。立德樹人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過程。應當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把學生培養成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鼓勵研究生將個人的發展進步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需要相結合,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勵研究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人民與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積極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成為世界文明進步的積極推動者。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是提升導師政治素質的基本要求。政治素質是研究生導師素質的重中之重。研究生導師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政策,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自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將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統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是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教研〔2020〕12 號)第八條指出,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人文關懷,關注研究生學業、就業壓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導師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了解學生成長環境和過程,在關心幫助研究生的過程中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加強與研究生的交流與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與研究生建立互信互聯關系。關注研究生的就業壓力,引導研究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關心研究生生活和身心健康,不斷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對困難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
二、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政建設需堅持的三個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一系列要求,為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④。因此,我們要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學養深厚、術業精進、治學嚴謹、指導有方的高素質研究生導師隊伍。
(一)堅持師德為先原則
近年來,師德失范的事情時有發生,給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不良影響。研究生導師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教育方針政策。要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恪守學術規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導研究生,為高校研究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樹立良好形象。導師對研究生最集中的指導時間多在2—5年,時間并不長,因此需要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幫助研究生養成“善思”“樂學”的學術習慣,樹立正確價值觀。
(二)堅持育人為本原則
研究生導師要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強化責任意識,確保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研究生,堅持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人才培養具體實踐中。作為教育者應具備關于“人”的相關知識,樹立“育人”必先“做人”的觀念,培養自身形成有助于學生學業的人格魅力,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善于將工作、生活中的真、善、美傳遞給學生。針對學生不同性格特點、年齡段,予以“量體裁衣”式的溝通、交流和指點,使學生通過“了解—認識—肯定”的心理過程,對教師和學業產生敬愛和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動規范。
(三)堅持質量為要原則
研究生導師要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執著的學術追求,秉承先進教育理念,關注學科前沿,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指導能力。要遵循教育規律,關注社會需求,堅持因材施教,著力提升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導師既需要在學業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又需要兼顧教學監督和鼓勵。在指導、評估、反饋的教學過程中,分析學生的“成敗得失”,對學生給予適當鼓勵,使其具備足夠的自信去挑戰未知的科學問題。針對學生在學業中遇到瓶頸或困難,客觀分析和評價,著力保持學生的求知欲,避免強迫性、壓抑性、消極性學習心態的產生 ⑤。“教不嚴,師之惰”,研究生對學習出現倦怠懈怠時,導師應摒除站立于“高地”的姿態,督促、激勵學生內化出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建議
新時代對導師培育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借鑒“君子之教”,基于“善喻”實現“善育”,以“博喻”的教學手段促成學生“善思”“樂學”,能夠在有效解決研究生學術相關問題的同時,發揮積極的思政引導作用。加強導師隊伍能力建設,要注重從“教師側”認知層面提升導師的個人教學理念,深化導師對人才培育政策的理解,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通過合理教學規劃,著力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傳授的有機結合。
第一,增強實踐育人融合度。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提出“君子之教”,遵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原理,指出對教師傳授知識時所用方法和交流溝通尺度要精準把握的要求,恰好契合了研究生導師對學生指導中“意會優于言傳”的教學技巧和觀念。“道”,即為“導”,意指牽引和指引,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啟發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欲望,而并非一味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⑥。作為導師,應成為學生在學業上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向學生灌輸知識和經驗、引領學生探索科學問題時,不能過于死板地執行“唯自身經驗和見識為上”的施教,要避免“導師教做什么,學生就只學做什么”的禁錮思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和開拓精神的人才,這便是“道而弗牽”。導師需要在主觀上將自己的身份從單一的知識或技能傳授者轉為兼具引導和合作功能的復合型角色,用自身的經驗教訓、學術所得,以年長者的身份與學生一同挖掘、分析和解決相關的科學問題。如在醫學教學中,某一基因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的作用方式是轉錄的還是非轉錄的、它在涉及的細胞信號通路中扮演何種角色、應該通過什么樣的研6ZZ0Ziw8UpbfP6KYMciZnIAF6zrFG1NzC/mu8elgk4c=究方法對其進行驗證,最終使學生在學術實踐中獲得“樂學”和“會學”的體驗。
第二,因材施教。“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例如,醫學科學分類精準,不同器官、組織體系和疾病發生、發展機制迥異,導師在學生課題、研究方向的選擇上也需要對研究生的個性、優缺點進行細致觀察,“知其心”而后“救其失”,耐心且細心地把握學生特點。教育者應辯證地對待學生的“多、寡、易、止”(出自《論語》),寡者便于專,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也各有善焉,不能一味將“寡、易、止”作為評價學生優缺點的絕對標準,而應將其視作學生的多樣性,爭取做到“長善就失”。
第三,啟智潤心。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導師采用“點撥式”“引導式”的溝通技巧,列舉相關醫學和社會科學典故,能夠讓學生迅速理解學習意義和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筆者所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度重視和始終堅持貫徹思政教學、人文素養的建設,院史陳列館整理出大量具有史料價值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院史資料,都是歷經洗禮、沉淀下來的眾多令人動容和難忘的芳華故事,是瑞金醫院百十年來的風雨征程中的見證和瑰寶。導師從中選取代表性院史,“精、簡、少”地激發學生充分領悟學習方法,產生學習動力和意愿,是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研究生人文和思政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研究生導師不僅是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者,更是自身人文素養和思政教學意識的傳遞者。研究生導師應當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優良的教學規范、學術能力和團隊建設,在教學行動中將人文、思政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821712900、82372603
注釋:
①《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第1版。
②《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頁。
③劉自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因勢而新》,《人民論壇》2018年第21期。
④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頁。
⑤王運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善喻”三維在創新性人才培養中的當代意義》,《江蘇高教》2020年第12期。
⑥張懷英、吳盛卿:《〈學記〉“善喻”教學思想的探析與應用》,《中國電子教育》2010年第2期。
蔣薇薇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科技發展處副處長;唐敏系上海市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長寧區衛生健康監督所)健康教育科主管醫師;王俊青系外科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本文通訊作者
(責任編輯 熊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