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黨建共同體已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中扎根,在推進區域黨建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如何發揮區域內各個單位的作用,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從單位角度而言,積極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不僅有助于單位發揮更大的社會效應,而且有助于單位形成更強的凝聚力。通過“聯學”“聯建”“聯手”“聯享”,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深度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單位;區域黨建;黨建共同體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區域黨建共同體這一黨的建設領域的新事物應運而生,并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基層社會的重要著力點 ①。在計劃經濟時代,單位是社會的基本細胞,黨建工作基本上局限于單位邊界內,可以簡單概括為“內循環”黨建模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社區是基層社會的縮影,區域黨建共同體是社區整合單位的重要平臺,單位黨建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是大勢所趨,可以簡單概括為“外循環”黨建模式。近年來,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以下簡稱“上海一婦嬰”)在“外循環”黨建模式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主動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與有關單位和周圍街道區域雙向奔赴,攜手聯建共成長。
一、上海一婦嬰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的路徑措施
近些年,上海一婦嬰黨建工作逐步突破傳統的單位模式,走向社會,主動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體現出醫院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從單位角度看,院黨委和相關單位黨委共建;從黨支部角度看,主要由西院綜合黨支部和相關社區黨支部、樓宇黨支部等共建。據統計,自黨的二十大以來,西院綜合黨支部與居民區黨支部、樓宇黨支部、“兩新”黨組織共開展黨建共建活動40余次,區域黨建共同體在政治學習搭臺中舞出了時代風采。
(一)聯學:著眼于高水平提升
政治學習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區域黨建共同體的重要形式。上海一婦嬰在參與區域黨建共同體建設中堅持以政治聯學為重中之重,與社區單位共同開展政治學習,共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十九大以來,上海一婦嬰黨委和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精心研究布置,西院綜合黨支部與轄區居民區黨支部、樓宇黨支部等多次開展聯組政治學習,多角度、全方面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魅力。為更好地激發醫院員工昂揚向上、擔當作為的良好精神風貌,西院區各支部還與白領驛家“兩新”組織共同發起“舉著黨旗去旅行”的主題活動,了解靜安區發展歷程,深度探索紅色文化、產業文化、白領文化的融合美,深度思考自身之于城區發展的意義。
(二)聯建:賦能高質量發展
服務大局,是區域黨建共同體的基本任務和價值體現。上海一婦嬰在開展“外循環”模式區域化黨建工作中,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參與周邊區域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工作,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醫院黨委積極參與靜安區黨建聯建工作,先后牽手區婦聯、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等開展聯建活動,參與舉辦“南西黨建引領聚合力,破圈賦能促發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動員多批次醫護人員去靜安轄區內企業開展科普義診活動,開展系列科普講座,為樓宇白領提供疾病預防、健康咨詢及診療服務。醫院黨委還積極參與黃浦區“濱江黨建 金融外灘”區域化黨建品牌打造工作,與小東門街道黨工委創造性聯建,開設科普講座、義診咨詢等,將醫院“外循環”黨建品牌越擦越亮。
(三)聯手:融入高效能治理
區域單位不是基層治理的客體和旁觀者,而應是基層治理的主體和參與方;區域單位黨組織不是基層黨建的被動者,而應是基層黨建的引領者。上海一婦嬰融入區域化黨建共同體參與基層治理,主動與靜安區婦聯、街道社聯會以及派出所、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區分局特警等黨組織聯手,開展義診、體檢及便捷就醫服務,積極營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主動參與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黨工委舉辦的醫療聯盟初心志愿日項目和愛心暑托班項目,開展雙向志愿服務活動。上海一婦嬰還立足于提高社區青年的生殖健康意識,參與靜安區大寧街道“五區黨建聯盟”項目,在社區健康驛站設立“青年醫生服務站”,進行科普講座及現場義診活動,通過多樣化方式,既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個性化的就醫服務信息和通道,也向社區青年和潛在患者傳遞了健康生活理念,提高社區居民健康素養。
(四)聯享:服務高品質生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區域黨建共同體也應該服從和服務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海一婦嬰始終秉持這一宗旨積極參與區域化黨建。與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一道,以黨建為媒介、以健康為紐帶構建起社區大健康聯盟,參與和承擔多期“黨建引領,共治共享,構筑新時代宜居宜業的健康南西”福民講壇,并聯合南京西路街道社會組織聯合會黨總支開展“Be Pink 2023”之“粉色社區公益項目——兩癌篩查”為民體檢服務項目。與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黨總支結對共建,開設“安護青春 一起成長”一婦嬰少年夏令營專場、“醫學職業體驗”綠舟少兒專場等活動,旨在激發孩子們挑戰困難的勇氣,提升自我保護的意識,樹立對“白衣天使”的感恩和崇敬之情,激起他們對生命的敬畏與對生活的感恩,增強自我認知能力。
二、上海一婦嬰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的實踐成效
作為全市知名的婦產科醫院,上海一婦嬰主動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以積極履行公益事業單位的社會責任作為自己崇高使命,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雙向賦能深化了合作。在區域化黨建的平臺上,大家追求的不是一方得利、單方受益的結果,而是在乎和“享受”雙向奔赴、雙向賦能的過程。上海一婦嬰曾為東方綠舟職工的子女開設“暑期醫學職業體驗日”專場,培養孩子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感恩之心;東方綠舟也為一婦嬰的醫護人員及其子女開展國防教育團建親子活動,提升團隊凝聚力和激發愛國熱情。上海一婦嬰的醫護者深入到社區開展免費義診,得到的是社區志愿者積極報名參加到院區來志愿導醫服務;到商務樓宇開展公益講座,贏得了青年白領群體口口相傳的贊譽和在小紅書等新媒體上的好口碑,同時也成為周邊各區和街道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一個有力支撐點。
二是醫院黨員提升了價值感。在醫院內部,以組織體系為構架的“內循環”黨建工作,固然可以增強黨員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但是以區域化黨建為平臺的“外循環”黨建工作,更能夠提升各科室支部和各位黨員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更接地氣、更有社會責任感。支部黨員和青年醫生在參與區域化黨建、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能聽到看到平時在醫院里聽不到看不到的問題和情況,更深切感知到社會變化和對醫院的認同度,更深切感受到社區溫度和居民的就醫期待。每次活動舉辦之后“復盤”,黨員同志特別是青年黨員醫務工作者都表示受益匪淺。大家發自肺腑的認同就是對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所作的最好注解。
三是社區百姓享到了實惠。黨建引領、結對共建,使社區居民群眾和樓宇白領群體提升政治思想水平,提高對現實幸福生活的滿足感。聯學,使得政治理論學習有互啟共悟的效應,使得政治理論認知有更為深厚的實踐根基,從而使參與聯學的支部和黨員能以實際行動更自覺踐行黨和國家的正確主張。醫院為社區居民、樓宇白領舉辦各類婦嬰健康公益講座,進行免費義診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健康意識,增強每一個微病患者、初病患者的緊迫感,受惠受益的就是千千萬萬個百姓家庭。
三、上海一婦嬰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的幾點體會
單位主要功能之外的其它功能如入托入學加快向社會轉移后,并不意味著單位社會政治責任的喪失,區域黨建共同體正是這種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在此過程中又反過來強化了單位的主要功能。
第一,積極開展“外循環”黨建,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增強單位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事業有了基礎和平臺,使黨的基層管理有了章法,也使黨的組織更具活力 ②。通過支部積極有效的黨建工作,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極大增強,這是我們黨長期以來開展工作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而“連隊”戰斗力的增強,需要在各種環境下鍛煉、在各種戰斗中檢驗。近幾年的黨建實踐告訴我們,圍繞主責主業在醫院內部開展“內循環”黨建,通過扎實有效的基層支部建設,可以提升和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在區域化平臺上開展“外循環”黨建,豐富多樣的聯建共建活動,也有利于檢驗和增強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第二,主動參與區域化黨建共建共享,既是“施惠”更是“受惠”。近幾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區域化黨建,積極主動地舉辦公益講座和社區義診活動,看似是向外“施惠”、單方面付出的行動,其實更是從中“受惠”、共建共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青年黨員、醫護隊伍得到了黨性和醫技的雙重鍛煉與提升,人民群眾給予了積極的贊譽和好口碑,樹立了醫院的品牌和形象。
第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初心和宗旨,也是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黨建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醫院作為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廣大醫務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實事,不僅要在掛號處、問診室、手術間、病房里,還可以到周邊社區、商務樓宇,還可以深入居民群眾、青年白領。不管院內還是院外,都是“學思想、強黨性”的好機遇,都是“重實踐、建新功”的大天地。這是初心XuMDZR/vvXcu9Js74gyVsKxqAGM7nfVCzSsOC7gO1vU=使命使然,這也是責任擔當體現。
第四,落實好單位參與區域黨建共同體的組織載體很重要。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組織功能,不能離開單位組織功能去談社會責任。但是單位是社會單位,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看到由于服務協議不具備剛性約束功能,有些協議并沒有得到有效履行,有些黨員由于在履約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內外矛盾、服務時間與工作時間沖突等而產生埋怨情緒。上海一婦嬰綜合考慮,統籌謀劃,提出以醫院黨委牽頭、以黨支部為主要抓手的操作平臺,確保單位參與黨建共同體的落實、可持續。
單位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是單位主動順應城市黨建快速推進的新形勢,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的核心地位,上下聯動,多元參與,完善服務功能,而對城市區域黨建新格局進行的積極探索。推進區域黨建工作,需以縱覽全局視野、改革創新精神、探尋基層黨建規律,才能實現黨建全面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提升。一是要開放互融,延伸工作鏈條。單位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不只是傳統黨建從“單位”到“區域”的簡單延伸,更多體現在打破基層黨建工作“小循環”“內循環”,著重強調社會協同、社會參與。區域中最有影響的黨組織、最活躍的社會單位和最主要的利益群體要積極參與進來,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實現基層黨組織和社會單位的良性互動。二是要統籌整合,提升服務能級。統籌整合是單位融入區域黨建工作的本質要求。積極整合黨建陣地、服務資源、人才隊伍,使各種積極要素在合理空間有序流動,以黨組織資源的整合帶動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整合,從而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組織效能發揮最大化、群眾獲得感最優化、組織工作成本最低化、工作力量配備最強化,通過多元共治推動區域黨建融合發展。三是要增進共情,激發凝聚力。單位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工作有沒有生命力,要看黨員群眾融入“區域”社會的程度有多大。要堅持以人為本,踐行群眾路線,尊重黨員個性,多運用關愛激勵、民主協商等方法開展工作。以具有核心價值觀和高度認同感的區域文化,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四是要塑造品牌。單位融入區域黨建共同體工作在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黨組織中開展,對象復雜,情況多樣,更需要通過樹立品牌來強化示范引領。通過精心設計載體,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有效激發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熱情,合力打造學習、服務、幫扶、文化等方面黨建工作特色品牌。
注釋:
①李成輝:《一體推進 聯創共建 打造區域化城市黨建共同體》,《中國城市報》2020年8月10日,第17版。
②陳明明:《“支部建在連上”的時代價值》,《學習時報》2017年12月11日,第5版。
③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
作者系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西院綜合辦主任、黨支部書記
(責任編輯 熊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