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化媒體轉型背景下,新媒體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應用數字化資源提升應用文寫作水平成為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有效渠道。社會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思維方式也相應地進行革新,各行各業對寫作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新媒體給應用文寫作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適應性變革,應該以數字思維為價值牽引,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數字技術對職業教育各要素的滲透與變革。文章首先明確目前高職院校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師生數字素養的缺失、思維訓練的匱乏及評價體系的單一等問題。接著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職業能力、人際交往四個角度出發,解讀應用文寫作教學價值。借助數字化平臺和技術,推動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革新,通過海量的教育資源、超文本寫作實踐、創新性思維模式、多元化評價體系,進一步增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實效性,使高職學生具備相應的應用文寫作能力,符合各行各業對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培養與時代接軌的新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高職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教學創新;數字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4;H15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1-0112-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大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課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提升新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023KT27
隨著5G、云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共享經濟、創新科技、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高度重視以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國家經濟發展和治理現代化[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同時對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提出明確要求。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首次明確提出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最快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全面推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是重中之重。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從微觀角度來看,教學數字化轉型是高職院校實現數字化的關鍵環節。數字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一方面使高職院校的未來發展有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帶來信息重構和結構重組的重大挑戰。應用文寫作課程需要吸收傳統授課模式的精華,融合數字化資源,多措并舉推進數字化課程轉型落地[2]。
應用文寫作是高校中文系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學科的發展,這門課程已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結構和體系。數字信息技術使社會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應用文寫作也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探索信息化技術融合下的寫作教學創新模式[3]。職業院校傳統的專業設置、單一的教學模式、陳舊的教學內容,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學生參與度不高
相關數據顯示,傳統應用文寫作課程仍然以教師理論輸出為主,學生參與寫作的機會很少。理論講授時主要關注文體的概念、特征、種類以及寫法,希望學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識,但是教學效果往往不佳。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需要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經過長期多次的練筆,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就目前各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安排來看,學生的練筆時間少之又少,還是僅僅停留于理論內容的傳授和接受層面,加之學生自覺主動性差,寫作原理與社會實踐完全脫離,學生不能完全吸收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操作。傳統填鴨式教學會導致學生學習思維凝滯,無法提高其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授課模式局限下,難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有必要重新構建一套全新的應用文教學體系,增強學生的主體性[4]。
(二)數字化運用的滯后性
數字化時代的變遷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同時也對應用文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用文寫作呈現出向數字化和信息化發展的趨勢[5]。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和學生的數字素養都有待提高,數字化寫作意識需要加強。教師未能及時看清文體的時代變化,因此課堂的教學方向與數字化技術相互分離,禁錮于傳統理論中的寫作課程滯后于新興文體的發展,未能實現學生的培養目標。網絡教育資源的增加,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參考,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學生在應用文寫作上的原創性。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查找到目標文件,根據自己的作業要求稍作修改,這樣既不能保證寫作的質量,又不能有效提升寫作能力[6]。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在教學一線積累了大量經驗,已適應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數字化手段來強化教學效果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數應用文寫作教師習慣用課件與板書配合完成課程的講授。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不僅是各個學科未來發展的趨勢,還是各行各業實現產教融合的重要手段。應用文寫作的數字化與動漫、影視、戲曲、廣告等行業相互融合,實現大眾觀念的跨越式升級。因此,應用文寫作教師應摒棄固有思維意識,建立數字化寫作的教學導向,使學生樹立創新轉化觀念,從而建構高職院校科學的教學體系。教師應把握時代文體的新變化,在數字化運用的有效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競爭力,助推產學協作和產教融合,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數字化高職教育體系是通過職業教育智慧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處理和大數據儲存功能,云計算作為技術輔助,實現各學科的結構重組和信息重構。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師應借此東風提高數字化教學素養,真正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技能[7]。
(一)融合式數字化學習平臺
在融合式數字化學習平臺中,高職學生寫作應采取多種方式,以適應數字化環境下的學習模式。教師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必須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意識到數字化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整合多種信息資源,建構全新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在教學前,教師要運用新型的數字化平臺,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針對調研結果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8]。第一,教師要善于尋找并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觀摩國際精品雙語寫作課程,拓寬應用文寫作深度,打破固定思維模式,鍛煉創造性思維。通過MOOC等精品課程學習,樹立國際化創作理念,打開創作格局,在思想考量上和實踐操作上實現雙贏。第二,教師要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發揮學習通等平臺的作用,使學生通過在線交流、課后研討、自我評價等環節,最大限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興趣。在上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制定學習單任務,學生參與多元化預習環節,提高課前預習效率。在課程講授中,因學生提前自主學習已初步掌握知識點,教師可通過游戲互動、情景模擬等環節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9]。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劃分章節重難點,結合前期學生的預習水平調整課堂節奏,由現象到本質深入教學,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第三,隨著寫作工坊類型日趨多元化、數字化、虛擬化[10],涌現出諸多創意寫作工坊。諸如實體寫作工坊,在特定的空間,如學校、圖書館或寫作中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即時反饋;主題式寫作工坊,圍繞特定主題或類型,如科幻、懸疑、劇本等,幫助寫作者深入探索特定領域的寫作技法;創意激發寫作工坊,通過頭腦風暴、自由寫作、寫作提示等活動激發創意,幫助寫作者克服創作障礙;寫作療愈工坊,將寫作作為一種自我表達和情感療愈的工具,幫助參與者通過寫作處理個人經歷和情感。與這些寫作方式相比,應用文寫作更注重實用性。應用文寫作教師在與學生線上交流和互動討論時,可選擇學習通、微信、QQ等多個軟件。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作業類型等,劃分不同的工坊式小組,小組圍繞同一主題,根據學生興趣及能力分配任務,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意和個性[11]。
(二)超文本寫作實踐方式
超文本寫作是目前寫作領域的熱點話題,借助一定的數字化媒介,融合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多種要素建立鏈接,經過多元一體創作,呈現出創意型數字文本[12]。文學閱讀與寫作的方式、文學寫作成果的發表與傳播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革命,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文本形式也出現了顛覆性的革新,作為上層建筑的寫作理論和寫作體系,自然也要與時俱進[13]。在進行超文本寫作之前,要規劃文檔結構,確定主要觀點和支持這些觀點的論據,隨后是考慮通過超鏈接將這些信息拼接起來,使讀者可輕松地從一個主題跳轉到另一個主題。超文本寫作的最佳文本輸出在于,其不限于文字,還可以嵌入圖片、視頻、音頻,以及其他多媒體元素,來豐富寫作內容。確保這些元素通過超鏈接與相關內容相連,能增強信息的連貫性,并拓展其深度。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數字寫作的意識。新媒體時代,不僅要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變化,還要發現自身的不足,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更新思維觀念,了解超文本的使用,培養自身創意型寫作思維和能力。其次,參加社會實踐,豐富創作內容。作為現代社會的人才,不能僅停留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還要逐步了解文化產業和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文學創意的跨媒介、跨領域、跨時空,甚至跨業態的轉化,反過來促進文學創意的提升和不斷涌現,是這個時代新聞學的核心特征。”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廣告、動漫、游戲等元素,基于學生的興趣點提高教學效率,打破固定思維,逐步完善創意型協作長效機制[14]。
(三)革新思維方式
從本質上說,寫作是一種精神創造活動,只有既不重復別人,又不重復自己,才能是成功的寫作。因此,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是要培養創新思維,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創新思維的培育提供了多種機遇。高職院校可以開設專門的思維訓練課程,借鑒互聯網平臺,融合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源,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形成多樣化思維成果。具體可采用的方法有:激蕩法,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基于每個小組提交的不同成果,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對設計意圖進行還原,通過對比確定最終的故事類型;導圖法,學生發揮想象和聯想,通過思維空間構造,繪制每個小組的思維導圖,在成果共享后進行知識重構,完善原有的思維成果;關聯法,教師引導學生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在不同的元素中找出共通點,通過紐帶關系建構完整的故事情節,選用數字化平臺進行成果展示,達到頭腦風暴的目的[15]。
在數字化媒體轉型的背景下,探討高職學生應用文寫作提升的新路徑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數字化媒體的廣泛應用已經改變了人們的信息傳播和交流方式,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良好的應用文寫作能力是他們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武兆雨.數字化時代“大學寫作”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2021(10):67-69.
[2] 譚靖儀.融合與發展“互聯網+”時代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1):69-71.
[3] 許道軍,葛紅兵.創意寫作:基礎理論與訓練[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2-47.
[4] 樊娟.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66-71.
[5] 仝自文.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現狀及提升對策[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2(10):89-90.
[6] 張坤穎,李曉巖.大數據環境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應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9:88-92.
[7] 田宏杰,龔奧.智能教育時代高校教師教學能力體系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8(4):73-82.
[8] 謝賓,鄧映峰.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4):68-72.
[9] 薛棟,武加霞.職業教育教師數字教學能力:參考框架、發展脈絡與提升策略:基于2010—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比賽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2):41-48.
[10] 吳軍其,任飛翔,李猛.教師數字能力:內涵、演進路徑與框架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9):83-90.
[11] 王月.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改革中教學策略的多元整合應用[J].科幻畫報,2021(10):119-120.
[12] 谷璇,陳瑋.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創新路徑[J].品位經典,2021(1):125-126.
[13] 郭真.基于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實踐探索[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0,42(2):102-104,119.
[14] 沈高潔.試對新媒體視域下創新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33,35.
[15] 葛樹強.基于網絡共享平臺高職應用文寫作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策略研究[J].山東教育(高教版),2020(6):56-58.
作者簡介 肖虹,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