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小學課堂是這一理念的重要實踐場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科學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品德修養的重要途徑,其德育價值愈加凸顯。小學科學涉及廣泛的自然學科知識,蘊含豐富的德育資源,如何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并將德育有效融入科學教學,成為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探討了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的路徑。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立德樹人作為小學教育的核心理念,賦予了德育新的時代內涵與使命。在這一理念指引下,德育與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共同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科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的重要載體,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尤為重要。
首先,小學科學與德育的有機結合為德育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豐富的資源。科學課程中的探究實踐、觀察實驗等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還能在無形中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通過親身參與科學實踐,學生能夠尊重事實,勇于探索,從而形成團隊合作精神與責任意識,這正是德育所追求的。
其次,德育在科學教學中的滲透為科學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價值。德育內容的融入,使科學教學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聚焦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種以德育為引領的科學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小學科學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這種融合教育模式旨在培養既具備科學素養又擁有良好道德品質的新時代人才。在科學課程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能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并在德育的熏陶下不斷提升自身道德修養與人格魅力,獲得全面發展。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
(一)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教材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內容豐富多彩,揭示了生命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奧秘。更重要的是,它蘊含豐富的德育內涵。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解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抓住與我國的科學發展史和科學家的發明史有關的點滴,以情導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發學生的心靈共鳴,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強德育意識。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地球和地表”這一單元為例。針對地震這一知識點,教師在講解中除了引導學生了解其形成的原因,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讓學生了解這是世界上最早用來監測地震的儀器,比西方的現代地震儀早了1500多年。這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
再以青島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浩瀚宇宙”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太陽系和神秘星空等知識的同時,可以結合我國在宇宙探索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歷史性突破等。教師介紹這些實例,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還能激發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開展科學觀察活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科學觀察活動,引導學生探索自然、領悟生命的奧秘。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還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和健全人格。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周圍的動物”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可以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科學觀察活動,從中挖掘豐富的德育內涵,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課前,教師可以布置觀察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仔細觀察身邊的各種小動物,并提醒學生在看到小蝸牛、小螞蟻等小動物時,不要打擾和影響它們。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察成果,并結合學生的分享,進一步介紹各種動物的身體特征、生活習性和對環境的適應方式。例如,蜘蛛通過結網捕捉害蟲,這不僅是它們獨特的生態行為,還體現了它們的生存智慧;蜜蜂通過傳授花粉促進植物的繁殖與生長,并為人類提供蜂蜜,是人類的親密伙伴等。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認識到大部分小動物對人類是無害的,甚至有些對人類是有益的,大自然中的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細心品質,還能深化學生的情感、態度,讓德育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三)結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的培養可以通過科學教學中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來達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實踐操作對學生成長和科學態度培養的重要性,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實踐機會,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妙滲透德育,打造高效且富有內涵的小學科學課堂。這種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這種品質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和長遠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燈泡亮了”一課為例。這是一節充滿挑戰與探索的實驗課程。課前,教師可以準備電流實驗盒、電池、開關和燈泡等實驗器材,以便學生順利開展實驗。在實驗課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兩人一組的形式投入實驗,讓他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自主探尋電流在電路中流動的奧秘和燈泡亮了的原因,并詳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與發現。在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向教師求助的情況,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實驗步驟,了解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后,在肯定小組的做法的同時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并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親歷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品質
科學的實質在于追求真理,這種追求不僅體現在對自然現象的探究上,還體現在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中。教師將德育融入小學科學教學時,必須緊密圍繞科學的核心,確保德育內容與科學精神高度契合,從而為科學教學注入豐富的內涵和持久的活力。然而,現實教學中,科學課程在德育滲透上往往難以達到與語言類課程同等的深度和效果,這不僅影響了德育的效果,還制約了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以科學求真為核心理念,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教育。在傳授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滿足于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應通過提出問題、布置任務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而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品質。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科學知識,還能理解科學的本質,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我們的呼吸”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呼吸,體驗呼吸的過程,進而引發他們對呼吸與空氣的關系的思考。隨后,通過展示石灰水和清水的實驗對比,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向石灰水中吹氣會使其變渾濁,向清水中吹氣卻無變化?”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質疑精神。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記錄習慣。通過觀察石灰水與清水在吹氣后的變化,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呼吸中存在的氣體及其性質。教師應鼓勵學生用科學的語言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科學結論。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還能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品質。
(四)聚焦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科學作為探尋自然規律、解析宇宙奧秘的學科,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知識體系,在無形中塑造了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將科學與社會熱點問題緊密結合,是一種創新且意義深遠的教學方法。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他們在探究科學知識的同時,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在面對現實挑戰時作出更為明智和負責任的決策。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保護土壤”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環境保護”這一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學生對土壤保護問題的關注。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雨水是如何影響土地的及植物和建筑在環境保護中的關鍵作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酸雨等環境問題的直觀認識,為后續的實驗探究奠定理論基礎。在實驗環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塑料水槽、土壤和降雨器等,模擬降雨對土壤的侵蝕過程。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學生能感受雨水對土地的沖刷作用和由此引發的地形變化。此時,教師可以結合之前的課件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酸雨對土地產生的長期影響,如土壤酸化、植被退化等。這種將實驗教學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深入思考。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入相關道德議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行為對環境產生的潛在影響,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五)利用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它不僅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進而實現在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標。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安全用電”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搭建電路并繪制電路圖的任務。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發揮作用,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分配角色任務,包括材料員、匯報員、記錄員、操作員和小組長。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討論與交流,圍繞任務各自表達看法,共同商議對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還能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組裝電路過程中遇到電路故障等問題時,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啟發和點撥學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此外,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在學生完成小組合作任務后,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科學實驗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與相互支持,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體會到個人在團隊中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作者單位:東昌府區斗虎屯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