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討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意義與具體策略,旨在為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提供參考,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綜合文化素養,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仁、義、禮、智、信等傳統道德價值觀念,以及傳統詩詞、書畫、戲曲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既蘊含深刻的德育價值,又展現出獨特的審美教育價值。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巧妙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內容,以此拓展英語教學領域,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具體而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響應教育改革要求,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發展
當前教育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特別是對文化包容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對這一要求的積極響應。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僅能有效培養具有優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還能推動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
(二)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優化學生學習體驗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在這種教學策略下,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歷史故事等元素,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深入了解和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授與節日相關的主題時,教師可以詳細介紹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歷史背景、慶祝方式及文化內涵,使學生在掌握語言技能的同時,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
體驗。
(三)培養良好品格,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如孝道、禮儀、誠信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圍繞這些觀念設計教學活動,如設計“交友”主題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的“和平友愛”精神;設計“家庭”主題傳授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悌”之道。這樣,學生不僅能在語言學習中獲得知識,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四)解決小學英語教學問題,增強教學效果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生活經驗不足,小學英語教學往往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內容脫離日常等教學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年齡和興趣愛好,在教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英語知識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進而有效解決教學難題,增強教學效果。
(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語言是傳承和發揚這一瑰寶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為他們在未來走向世界時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堅實基礎。這有助于讓世界其他國家認識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
(一)深度研讀小學英語教材,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
深度研讀英語教材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教師應以嚴謹的態度細致分析教材內容,并從中提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巧妙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深刻了解和體驗民族的文化底蘊,進而樹立文化自信。例如,教材中涉及的我國的傳統節日、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杰出歷史人物的故事等,都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在深入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并理解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差異,以培養他們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Chinese New Year”為例。該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中國的新年”,即“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其豐富的節日內涵和多樣的節日習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了解這一傳統節日。例如,教材中的“Story time”模塊展示了fireworks(煙花)、a lion dance(舞獅)、red packets(紅包)等代表春節習俗的圖片,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詳細講解這些習俗的由來,如“壓歲錢”的“歲”字與“祟”同音,寓意是“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驅趕名為“年”的兇獸等。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科普我國不同地區慶祝新年的不同習俗,如在除夕夜,南方地區的人民習慣吃湯圓,象征團圓和美滿,而北方地區的人民則偏愛餃子,寓意為辭舊迎新。
(二)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充英語課外教學資源
鑒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小學英語教材往往以較為基礎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主,輔以形象生動的插圖和簡單的人物對話。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基于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積極挖掘并擴充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相關的課外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教學主題,融入多種形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如傳統習俗、古詩詞、成語故事、傳統戲劇等。此外,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學習材料,如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英語電影、英文歌曲、英語新聞報道等。在擴充課外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文化的多樣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文化價值觀。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Cinderella”為例。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掌握“Why...? Because...”等句型,并學會運用“Come and help me.../Let me help you./I have to...”等句型進行英語交流。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擴充多種形式的英語教學資源,如英譯版本的中國傳統神話故事The Goddess Chang’s fly to the moon、Pan Gu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等,以及根據中國歷史故事改編的英文電影Mulan等。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對話、角色演繹等形式,引導學生再現這些經典的故事,讓學生在學習故事道德內涵和體會教育價值的同時,廣泛且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理論素養,提高學生的聽、說實踐水平,還能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
(三)立足多元文化交融背景,創設英語課堂教學情境
語言學科的學習,本質上是個體深入探索社會文化、鍛煉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社會生活技能的過程。為了確保學生掌握語言知識與技能,并領悟不同語言習慣與語法規則背后的多元價值觀,教師需要精心創設真實、生動、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這一情境的創設,正是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巧妙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與實踐的教學情境,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引導學生認識文化交融的重要性,并深刻領悟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Seasons”為例。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季節及其特點的英文表達。在教授這四個不同季節的天氣特征時,教師可依據詞意,展示相關的視頻、播放相應的音樂或展示生動圖片,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加深他們對英語詞匯含義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巧妙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創設多元文化交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在講解warm這一單詞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春天萬物復蘇,流水潺潺,桃紅柳綠,鳥鳴山澗”的生動場景,并配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傳統古詩詞,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深刻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韻味,同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提升綜合文化素養。
(四)開展多元英語實踐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是語言類學科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也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如知識競賽、情境游戲、論壇講座、藝術體驗、文化創作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文化探索的熱情。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為例。該單元以“我的朋友”為主題,學生需掌握“Hi!”“Goodbye!”等基本的禮貌用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禮儀差異,設計探究性的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擬中外不同文化的社交場景。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代表中國古代人和西方現代人的服飾及道具,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古人的“鞠躬”“作揖”等禮儀,并與西方文化中的“貼面禮”和“揮手禮”等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了解中國古代的文明禮儀,還能深刻感受中華民族“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內涵。
(五)依托跨學科融合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是有效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之一。小學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鐚W科融合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活躍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整合多種學科教學資源,設計跨學科的教學活動,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I can play basketball”為例。該單元圍繞“I can...”這一主題開展,學生需要通過該單元的學習,掌握“football/basketball/swim/jump”等表示運動技能的英語單詞,并學會運用“Can you...? /I can .../Yes, I can./No, I can’t.”等句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與體育學科教師共同設計跨學科教學活動,巧妙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不同體育運動的歷史淵源,如中國古代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等。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跟隨體育教師親身體驗“Chinese Kung fu”,在學習中國傳統功夫文化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多個維度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進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結語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學習,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有力推動小學英語學科的現代化發展,為培養兼具民族情懷與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勇于探索,不斷創新,通過整合與擴充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設計多種實踐活動、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承擔起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