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建黨精神經過百余年積淀與傳承,已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的基因與血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要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黨建工作,也就是要把偉大建黨精神置于學生黨建工作的具體實踐中,使之成為高校學生黨組織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拓寬了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宣傳教育路徑,實現了高校教育宣傳多元化發展。其中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精神力量,在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錘煉精神意志、站穩人民立場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高校要以學生黨建工作為媒介,激勵高校青年學生用偉大建黨精神補足精神之“鈣”,厚植愛黨愛國愛民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青年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蘊含著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論含量、精神能量和實踐力量。在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對于提升黨組織成員的黨性修養和服務意識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有助于強化學生黨組織的教育服務功能,促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根據人才培養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幫助高校解決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難題,提升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中的現實困囿
如何在新形勢下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黨建工作,需要認清當下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中的理念存在偏差
當前,部分學生黨支部對于學習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認知存在誤解,只是把對學習偉大建黨精神的認識停留在“文件”上,落實在“教條”中。就學生黨員的培訓來說,學生黨支部主要通過“上黨課”培訓學生,未考慮到部分學生的領悟水平和學習能力不足。其次,教師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日常教學的意識還有待提高。由于大學教師科研事務繁忙,對于教師黨員而言,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更不愿開發其他教育資源進行拓展延伸,自身也缺乏對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系統認識和理解。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中的活動形式有限
當前,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依托的黨建活動尚未引起高校足夠重視,各類黨建活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一方面,學生黨支部開展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相關活動表現出同質化和形式化趨向。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人精神譜系的理論學習難以脫離講座報告、傳達政策等形式,并且這些活動未與偉大建黨精神有機融合,活動成效有待商榷。另一方面,支持偉大建黨精神相關活動的力量略顯不足。在人員支持上,部分高校未配齊專職黨務工作者,客觀上造成部分高校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理論研究力量不足。部分高校黨建網站和公眾號缺乏后期管理,“零更新”現象時有出現,且部分高校尚未劃撥專項黨建工作經費支持開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教育活動。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中的運行機制不暢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需要一個過程,就目前融入情況來看,組織系統與協調部分問題還有待破解。其一,難以融入高校現行的行政管理機制。因高校的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屬兩套系統,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時容易出現“雙軌并行”。其二,難以融入高校學生的考核激勵機制。部分高校缺乏對學生黨史教育方面的專項考核,考核結果通常也缺乏對學生精神方面的反饋激勵。其三,難以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宣傳教育機制。部分不法分子企圖通過互聯網破壞黨建媒介的理論權威和信息權威,削弱偉大建黨精神等精神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對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出挑戰。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具體路徑
馬克思指出,“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偉大建黨精神從一開始就不是空洞的理論教條,而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因此,高校要聚焦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內核,挖掘其思想動能,既要在理論上有所突破,也要在實踐上有所作為。
(一)優化工作理念,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感召力
高校應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需要為目標,以服務學生成長發展為導向,做好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黨建工作的教育鋪墊,從根本上提高偉大建黨精神與學生黨建工作的耦合度。把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原則滲透到政策、文件、制度等各項管理規范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黨員干部、黨支部成員自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培養他們對各類精神文化的應用能力,形成黨員干部、黨支部成員與學生黨員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教育生態,為推進學生黨建工作提供教育管理保障。
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黨組織的建設理念。其一,優化學生黨支部的設置方式。打破以年級和專業劃分支部的傳統設置方式,依托學生社團、學生社區、學生科創團隊等學生組織成立支部,給予偉大建黨精神融入空間。其二,創新支部品牌建設。發揮學生黨員在支部品牌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立足支部特色融合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內核,激活學生黨員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潛力和創造力。其三,積極開展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的結對共建。搭建師生支部的合作橋梁,在支部聯動中深化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彌補學生黨支部理論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
教師黨員是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主力軍,教師黨員要以偉大建黨精神為理論武器,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價值。首先,增進教師黨員的理論認同,把偉大建黨精神內化于心,學校可以通過專題學習、主題教育和集體備課等形式組織教師黨員學習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理論,提升教師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講授水平。其次,鼓勵教師黨員率先垂范,可將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黨員組成理論宣講團,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長設計宣講內容,發揮黨史育人效果。
(二)豐富活動形式,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引領力
學生黨支部可以通過專題學習延伸理論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確保學生黨員真正理解和認同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內涵。同時,在灌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融入鮮活的黨史素材,構建趣味性高的學習模式,增強偉大建黨精神的教育感染力。學生黨支部要建立常態化的實踐聯動機制,積極打造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黨員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對現實生活予以關切和回應。
此外,高校各學生黨支部應圍繞紅色資源創新活動形式,通過品讀紅色家書、觀看紅色影片、參觀革命遺址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此外,黨員培訓應結合黨員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實施分層教學。譬如針對入黨申請人和積極分子,應該通過故事化敘事、沉浸式體驗,在學思悟踐中增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針對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則要側重專題研討、經典閱讀等培訓形式,加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的邏輯性和學理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還要以實踐為支撐,利用革命教育基地、黨員先鋒崗、多媒體櫥窗等實踐載體提升學生黨建成果的行動轉化。
實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活動需要做強支撐、做優保障,調動積極因素為融入過程服務。在人員保障上,吸納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基層黨務工作者配齊基層黨務工作隊伍,并通過培訓交流、短期進修、掛職鍛煉、專題教育等形式提升隊伍踐悟偉大建黨精神的意識和能力。在技術保障上,打造一系列偉大建黨精神專題網站,并做好后期維護工作。借助大數據技術精準分析學習熱點,為學生黨員“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在經費保障上,把黨建經費納入高校年度財政預算,劃撥專項教育經費,為學生黨組織開展偉大建黨精神理論相關黨建活動解決經費問題。
(三)加強機制建設,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行動導向力
加強高校相關部門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聯動教育,需要強化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和教育能力。一方面,要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解決高校黨政班子合力不強的問題。高校學院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應以偉大建黨精神為真理原則,以建立共同愿景為主攻方向,學會系統思維、形成科學決策等環節,發揮團體智慧共同承擔責任。另一方面,要構建黨建文化育人的組織機構。圍繞基層黨建育人的關鍵任務,改進工作方法、優化管理模式,構建上下聯動、多方協同、師生參與的良好局面,不斷完善黨建文化育人方式,提升育人實效。
高校要重視對偉大建黨精神應用能力的考察,通過出臺具體的考評細則確保黨員學習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常抓不懈。在考核應用上應秉持“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原則,注重物質、精神、關愛、政治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對優秀的學生黨員和黨支部予以表彰,對考核欠佳的學生黨員進行批評教育,使黨員在政治上得到關懷,在思想上得到關心,在精神上得到鼓勵,在物質上得到幫扶,提升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
采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宣傳機制。互聯網是當前思想宣傳工作的主陣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牢牢占領互聯網這個主陣地,依托短視頻、微電影等宣傳方式講好黨的故事、傳承黨的基因。同時,要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雕塑、宣傳欄、標語橫幅等校園宣傳中,還要打造一系列以“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涉及主體多、領域寬、覆蓋范圍廣,是一個逐漸深入、逐層實施、逐步推進的過程。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面臨的新課題,借此過程完善學生黨建工作,有助于提升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支持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現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專項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基地常規性課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實踐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