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網絡信息事業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邁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闊步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在網絡強國建設背景下如何構筑高校教育網絡陣地、增強學生黨員在網絡空間的先鋒模范作用,成了當前亟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的時代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員教育管理作為黨的建設中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推進部署,管黨治黨向從嚴從緊不斷推進,推動黨員教育管理科學化、數字化、信息化。新時期關于黨員教育管理的黨內條例規定越來越多,2019年,黨中央頒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管理工作條例》),《管理工作條例》對黨員教育的基本任務作出了系統規定,把積極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作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總要求。2023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紀律處分條例》)增加對違背公序良俗、在網絡空間有不當言行的處分規定。2024年依據《管理工作條例》制定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網絡行為規定》(以下簡稱《網絡行為規定》),明確要求“規范黨員網絡行為,發揮黨員在網絡空間的作用”,同時厘清了黨員的網絡行為和負面清單,進一步要求黨員在網絡空間傳播網絡正能量、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現有的黨規條例為高校學生黨員實施網絡行為和作用發揮提供了確切的規范指引和內容供給,亟待深入挖掘其價值意蘊。
(一)發揮黨員在網絡空間作用
《管理工作條例》在“黨員日常教育管理主要方式”章節明確規定“黨組織應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網絡行為規定》也開宗明義地指出規定黨員網絡行為在于“發揮黨員在網絡空間作用”,通過強化問題導向,著力突破重點難點問題,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體黨員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為高校學生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指引方向,通過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引領正向輿論導向、傳導主流價值取向,為學生黨員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提出黨員網絡正能量傳播的要求
《網絡行為規定》在《管理工作條例》的基礎上新增“網絡正能量傳播”章節,要求黨員應當積極通過網絡進行廣泛正向宣傳,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黨員要在網絡空間爭當“宣傳員”;黨員應當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在網絡強國背景下必然應當“從網民中來,到網民中去”,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找準方向,把網絡空間當成新形態的責任田深入網上群眾,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服務網絡群眾,助力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守護良好的網絡生態,在網絡空間爭當“服務員”;黨員應當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亮劍,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考驗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黨員要在網絡空間爭當“護航員”;黨員要通過網絡持續深化思想理論武裝,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講好黨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讓黨的聲音、中國的聲音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要在網絡空間爭當“示范員”。
(三)加強黨員實施網絡行為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通過追責和懲處機制,確保黨員隊伍在網絡空間有干事創業的能力、激流勇進的動力以及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新形勢下《紀律處分條例》回應現實需求,增寫對違背公序良俗、在網絡空間有不當言行的處分規定,同時《網絡行為規定》通過細化黨員網絡行為規范和要求,強調黨員的網絡行為應當更加自覺堅守原則和底線,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強烈的使命擔當,走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合力共建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另一方面《管理工作條例》和《網絡行為規定》都提出了堅持熱情關心愛護和從嚴教育管理相統一,鼓勵和支持黨員在自覺提升網絡素養與技能的前提下積極學網、上網、用網,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激勵和保護機制,最大限度激發黨員網絡行為的主觀能動性,讓黨員在網絡空間做到危急時豁得出、關鍵時站得出、平常時看得出。
二、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的現實考量
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918.5萬名,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5578.6萬名,占比超過56.2%。高校一直以來在促進黨員培養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方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網絡強國建設背景下還面臨著主觀能動性、場域影響力、組織優勢度等方面還存在著影響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現實困境。
(一)入黨動機越發呈現功利性態勢、理論認識不深
一直以來高校大學生入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十分高漲,但在實際發展黨員工作中會發現大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夠端正和對黨的認知十分樸素,對黨的指導思想、道路、制度的理解與認識不深刻。互聯網時代新生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功利化特征凸顯,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受沖擊的影響仍在持續,大學生對于就業環境惡劣的刻板印象難以輕易消除,畢業后對“考公考編考研”趨之若鶩,又反向加劇了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性傾向;不少學生黨員對于理論學習和主題活動流于形式、網絡表達和斗爭批判不夠主動積極,在線上線下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站位不夠高、積極主動性不夠、擔當意識不強等現象,未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有效地輻射和帶動學生群體。
(二)網絡空間個體榜樣突出,群體性示范不足
首先,高校學生黨員培養發展要求高、名額少,吸收的學生黨員幾乎覆蓋學校各專業的尖子生群體,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總數比例較小,其影響力主要是源自學生本人日常表現和個人素養,群體性示范效應稍顯不足。其次,高校學生黨員培養發展有著流程繁瑣、時間長等限制,尤其是低年級各班黨員發展名額較少,大部分培養成熟的學生黨員是高年級,并確保畢業前轉正,這就意味著部分學生入黨轉正后,需要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習、考研、考公、求職等必要性事項中,也基本不再擔任校、院兩級學生干部,在真正需要發揮作用且能夠發揮作用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時間支持,學生黨員的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可能呈遞減趨勢。最后,互聯網時代高校一直致力于大力宣傳大學生黨員群體中的突出個體,學生黨員群體性展示和宣傳力度不夠,容易讓學生群體形成個別黨員的突出表現是偶然現象的認知,難以常態化地形成群體性示范效應。
(三)學生黨支部網絡吸引力、凝聚力不夠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一直以來在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等各方面頗有成效,帶領組織學生黨員在面臨重大或艱巨任務時,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總是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尤其是疫情期間真正做到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但是,學生黨支部在網絡空間開展活動的方式不及團學組織貼近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線上相對線下覆蓋面不足、趣味性不夠和活動頻率不高,受到直接影響的學生范圍相對更窄,在網絡空間對學生群體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待加強。
三、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的實現路徑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移動端的普及,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群體日常生活學習交流的主要陣地,高校學生群體上網的主流是健康的,尤其是學生黨員網絡道德意識更高、信息辨別能力相對更強,調查顯示“在面對社會問題在網上引發激烈討論時,學生黨員表現得更加理性,很好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高校在網絡強國建設背景下培養時代新人,增強學生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須回應的現實關切。
(一)增強學生黨員在網絡上的引領作用
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培養、發展過程中必須堅定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從而激發其內生動力。一方面,要嚴把入口關,加強黨性教育,筑牢學生黨員理想信念。要從進一步端正學生入黨動機為切入口,把學生黨員學習掌握黨的基本理論和先進思想作為基層黨組織教育管理的基礎和重點,教育引導學生黨員培養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學生黨員善于運用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在紛繁復雜的互聯網時代分析問題、辨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黨員在新時代互聯網迅猛發展背景下的責任意識。在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同時,也要讓網絡新媒體服務于學生黨員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運用網絡新媒體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著重啟發學生黨員增強時代新人的使命意識和擔當意識,要讓學生黨員更加自覺主動地運用網絡新媒體技術講述中國故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在網絡空間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二)筑牢學生黨支部的網絡空間戰斗堡壘
高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應當構建融入立德樹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協同工作機制,共筑網上網下同心圓,增強學生黨支部在網絡空間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首先,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支部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網上黨建工作要和實際組織建制互聯互通、同步工作,真正將學生黨支部打造成黨在網絡空間的戰斗堡壘。積極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團共建等活動嵌入網絡空間,組織在線學習和互動交流,使黨建信息化切實融入學習生活中,進一步提升學生黨員的政治意識與黨性素養,增強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其次,以學生黨支部聯動團支部,黨團共建。“黨旗所指即團旗所在”,引導學生黨團群體在各個網絡平臺上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員的影響力擴散到共青團群體和其他群眾,有效提高大學生黨員的主動性和對身邊同學的教育引導性和榜樣引領力,引導普通學生群體積極向組織靠攏,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在網絡空間的發揮,匯聚起強大的網絡正能量。最后,建立健全激勵措施,建立網絡名人聯動體系,壯大網絡主流聲量。一是要推行切實有效的保護激勵措施,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提高思想認識,倡導正確向善的價值取向,旗幟鮮明地引導學生黨員樹立實干爭優、敢于斗爭的精神,并在網絡空間將傳播正能量、敢于亮劍轉化為自覺行動。二是通過團結現有的學生網絡名人和培育有網絡影響力的學生黨員,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重視個性發展、權利使用需求、給予關懷和獎勵激勵,從而激發學生黨員的創造活力,促進學生黨員實現全面發展,自覺做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的“宣傳員”“服務員”“護航員”“示范員”,在輻射群眾、貢獻力量、奉獻社會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三是要堅持線上線下、對內對外相結合,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傳統紙媒、新興媒體等新聞媒介,全校全社會大力度宣傳學生黨員先進典型,增強學生群體中黨員的身份榮譽感和歸屬感,強化輿論宣傳,弘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營造爭先創優濃厚氛圍和輿論環境。
(三)加強學生黨員網絡空間群體性示范
新時代新形勢下,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創新黨員教育模式,提高黨員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在網絡強國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要充分發揮和挖掘網絡在黨員教育方法上的獨特優勢,為黨員在網絡空間發揮榜樣作用開拓新陣地。首先,搭建一體化網絡空間黨建平臺。在平臺建設上要將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校園文化建設、專業實踐學習、主題教育與提升黨員素質能力等要素整合;在活動開展上要結合學生專業特色,建立有學科特色的師生功能型黨支部,引導專業教師發揮榜樣示范和指導作用,激勵學生黨員發揮專業優勢,將黨建與學科特色有機融合,以黨性素養引領專業能力,激活學生黨員在網絡空間中利用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其次,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優勢,科學規劃網絡黨建平臺,豐富黨建形式與內容。一方面從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幾大要素著手建立和發展網絡平臺黨建陣地,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和實際為廣大學生黨員提供全面、及時、針對性強的教育學習和活動內容,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開放性的特征優勢,充分挖掘并發展學生黨員群體在網絡空間的先鋒模范作用,可以通過豐富黨建平臺上“重走網上長征路”、線上“一馬當先”、智力問答等趣味性和競爭性活動,從而調動黨員學習參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為學生黨員的網絡空間充分參與提供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可能,凸顯黨員主體地位的同時增強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黨員群體自發主動參與黨組織建設和活動,同時積極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鼓勵廣大學生群體積極了解和參與黨組織各項建設中來,從線上線下全方位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強學生黨員在網絡空間的群體性示范,進一步發揮黨員在網絡空間的群體性榜樣作用。
【參考文獻】
[1]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中央組織部負責人就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答記者問[J].理論與當代,2019,(06):54-56.
[2]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N].人民日報,2019-05-22(001).
[3]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N].人民日報,2023-07-01(2).
[4]熊偉.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6(1):63.
(作者系福州大學助教)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