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雙一流”高校建設正處于關鍵階段,高校財務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財務表現。二級學院作為高校學科建設的主戰場,其發展前景對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要影響。文章從當前高校對二級學院預算分配的主要困境出發,以《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窞橹笇В瑯嫿ǘ墝W院教育成本核算體系,進而為預算分配提出創新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 二級學院 成本核算 預算分配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070-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快速提升,高等教育也成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2023年我國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建設已進入高質量推進的關鍵階段。近年來,我國經濟逐漸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國內外形勢的影響使得財政運行處于緊平衡的狀態,國家財政對于高等教育投入增速漸緩。我國大部分高校財政撥款等常規收入增長受限,教學科研服務等收入也表現出較強的不確定性。對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來說,主動在學校發展建設需求與相對緊張的財政狀況之間尋求突破,是打開被動局面的重要策略。二級學院作為高校辦學的基礎,是學科建設的主戰場,二級學院的事業發展對學?!半p一流”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二級學院預算分配的主要困境
(一)收入結構不合理,財政依賴度高
我國高校收入的主要來源包括財政撥款收入、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他收入中主要包含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捐贈收入、利息收入、債務收入和各類服務收入等。辦學經費是高校發展的核心與基石,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的開展都依賴于辦學經費的支持。根據對“雙一流”建設高校2023年部門預算的統計,有半數高校財政撥款收入占比超過40%,甚至有高校超過了90%。辦學經費高度依賴財政撥款是收入結構不合理的直接體現。一方面,高校面臨著多元化籌措辦學經費從而擺脫對財政撥款過度依賴的挑戰;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資源下,預算分配如何創新驅動內涵式學校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
(二)成本核算不成熟,資源配置存在問題
預算分配作為高校資源配置的重要環節,是高校財務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直接體現。隨著高校規模不斷擴大、財務管理日益復雜,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對二級學院發展建設重視程度大幅提高,一些高校開始嘗試對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模式的探索,希望以這種財務管理模式優化預算分配對學校資源配置的作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目前,校、院兩級的預算分配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困難。首先,預算分配科學合理的前提是具有成熟的成本核算體系。因高校成本意識形成較晚,絕大部分學校的成本核算體系構建都處于初步建設階段,學校難以充分掌握二級學院的運行、教育、科研等工作的成本并進行科學分析,因此成本核算的構建是高校優化對二級學院預算分配的重要工作。此外,在高校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二級學院為了自身發展需求,將學校資源視為免費蛋糕,想方設法爭取學校資金,主動多元化籌措資金的動力不足,爭取到的資金又因存在執行進度等要求,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
(三)預算績效管理不健全,缺乏科學評價機制
高校對二級學院進行預算分配的主要難題之一是如何在保留學校宏觀調控能力的基礎上配置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調動二級學院積極性。基于“花錢必問效”的理念,在國家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下,各高校加強了對預算項目的績效管理與評價,但對二級學院進行預算績效管理的高校卻不多。第一,學校對二級學院的預算分配主要以傳統的投入控制型為主,經費分配不能充分與學校總體目標、二級學院發展目標有效結合,導致預算執行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第二,目前二級學院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績效指標值設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無法衡量,缺少標準指南的規范,因此學校難以考量對二級學院的經費投入能否取得相應效益,長此以往不利于二級學院的內涵式發展和學校高質量財務治理體系的建設;第三,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不足,績效評價工作缺乏獎懲機制,未能真正將評價結果與下一年的預算分配有效銜接,缺乏約束和激勵作用。
三、二級學院教育成本核算構建
(一)開展成本核算的基礎
1.政府會計制度改革。2019年高校全面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改變了原《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單一原則,引入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提出“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要求,首次強調了成本的概念,為高校開展成本核算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
2.成本核算指引發布。2019年財政部發布了《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明確了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與思路。2022年《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罚ㄒ韵潞喎Q《高校指引》)的出臺,為高校成本核算工作指出了明確的方向,進而為二級學院成本核算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方法與指導。
(二)成本核算對象、范圍及項目的選擇
1.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高校指引》指出各高校可根據業務特點和成本信息需求,多維度、多層次地確定成本核算對象。二級學院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學生培養、學科發展、科學研究等重要工作。為更好地了解二級學院承擔學校教育工作情況及其在發展建設中的投入與產出關系,可將成本核算對象設置為二級學院教育成本,如有需要也可下設二級成本核算對象,如二級單位本科生教育成本、二級學院研究生教育成本等。
2.成本范圍及項目的選擇。成本范圍和項目的選擇應堅持可比性、相關性、全面性的原則,確定后如無重大變化不能隨意更改,不同學院成本范圍和項目的設置也應注重一致性。成本范圍應以財務會計科目為基礎,在保證成本核算實施可行性的基礎上,選擇與二級學院教育活動相關性較強的費用,可包括教學業務活動費用、科研活動費用、教學輔助部門費用和其他費用等,如資產處置費用、上繳上級費用、對附屬單位補助費用等弱相關費用可不計入成本核算范疇。科研活動費用雖不與教育活動直接相關,但“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與科研活動息息相關,學生教育工作更與科研活動密不可分,因此科研活動費用可以一定比例計入二級單位教育成本。從經濟用途分類角度出發,成本項目可設置為五類,包括工資福利費用、商品和服務費用、對個人和家庭補助費用、折舊及攤銷費用、其他業務費用??紤]到經濟業務的相關性,離退休費用等與二級學院教育活動不直接相關的費用可不計入成本項目。
(三)成本歸集與分配
1.設置成本中心。根據成本核算范圍及成本核算信息需求,為更好地將二級學院教育成本進行歸集與分配,可設立兩級成本中心。一級成本中心為教學業務活動、科研活動、教學輔助部門活動及其他業務活動,其中教學輔助部門包括學工部門、教務部門、圖書館等輔助開展教學及學生培養教育工作的部門。以一級成本中心為基礎,根據經費投入類型,可下設學校投入和學院自籌兩個二級成本中心。通過以上8個成本中心對二級學院的教育成本進行核算,同時可體現學校對該學院各類業務的投入情況。
2.成本歸集與分配。二級學院的教育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學院直接支付的成本;二是學校公共成本的分擔。
學院直接支付的成本可直接歸集至五類成本項目并分配到各成本中心,分擔的學校公共成本則以一定方法計算比例后,分配至各成本中心。如工資福利支出可根據二級學院教師數量計算分擔比例,水電氣暖及物業支出可根據學院房屋面積計算,學生獎助費用可根據二級學院學生數量或獲獎學生數量計算,折舊及攤銷費用可根據學院名下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數量、價值等因素計算。
院校兩級教育成本分配至成本中心后,可根據各成本中心對學院教育成本的貢獻度確定分配率,其中教學業務活動中心對教育成本的貢獻最大,可直接計入教育成本,科研活動中心與教學輔助部門活動中心作為教育工作的輔助環節,可視程度計入教育成本,其他業務活動中心與教育工作直接相關程度較弱,可按照較小比例計入教育成本。分配率的確定應公平、合理、可比,可通過成本核算工作小組組織各部門、學院、校外專家及教師代表等廣泛聽取意見,分配率確定后如無重大變化不能隨意調整。最終二級學院教育總成本為教學業務活動費用+科研活動費用×分配率+教學輔助部門費用×分配率+其他費用×分配率。
四、基于成本核算的二級學院預算分配建議
(一)完善成本核算體系,強化成本管理意識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雙一流”高校要強化對二級學院的成本管理意識,通過完善以二級學院為對象的成本核算體系構建,全面梳理二級學院教育成本中學校投入成本與學院自籌成本。通過對各類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找到各項資源耗費的主要癥結,進而有針對性地加強成本控制,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耗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以預算分配目標為導向,探索“包干制”管理模式
“雙一流”高校應建立以財權為紐帶的現代化財務治理體系,在保證學院宏觀調控能力的基礎上,預算分配要充分激發二級學院的內生動力。一是,各二級學院應加強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識和自主辦學理念,積極開拓多元化籌資渠道,為學院建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建立以學院財力為基礎的預算思想,要做事先謀錢,杜絕“學校兜底”的投機思想。二是,學校由發展規劃部門牽頭,結合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與各二級學院簽訂任務協議,建立目標導向的預算分配制度,堅持財權、人權、事權相適宜的原則,適當探索“包干制”管理模式,實行預算總量控制,充分擴大學院經費自主權。例如,進一步擴大二級學院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申報、分配、執行自主權,強化學院對財政資金的管理責任;將人員經費預算以包干的形式分配給各學院,同時擴大學院人員配置、資金內部分配的權利。
(三)完善全面績效管理機制,提升資源分配質量
1.構建目標導向的績效指標體系。預算分配應做好源頭控制,以績效目標為源頭,將績效指標作為預算編制及預算分配的依據,用績效引導代替資金引導。根據學校與二級學院簽訂的任務協議,建立以目標為導向的績效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構建應符合可量化、可比性和激勵性等特點,使預算執行既得到合理評價又起到激勵作用。
2.落實“雙監控”機制,推動評價結果落地。學校要加強對二級學院經費使用全過程的監督與審計。一方面,關注各學院預算執行進度是否符合要求,各項支出是否合規;另一方面,全程跟蹤財務活動是否符合學院事業發展規劃,是否達到設定的績效目標。建立多維的績效評價體系,包括學院自評、學校審計、第三方評估等,提高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同時績效評價結果應作為下年度預算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建立獎懲機制。
五、結語
隨著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事業的迅速發展,如何強化二級學院財務管理、釋放學院內生發展動力、推動二級學院主動融入學校發展大局,近年來引發廣泛探討。二級學院的成本核算與預算分配已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通過對二級學院預算分配主要困境的分析,加強其教育成本核算體系的構建,為學校對二級學院的預算分配提出創新思路與方法,進一步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財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姚小玲,任瑞璋,黃弦和.高校成本核算體系構建研究——以W高校為例[J].會計師,2022(14):148-151.
[2] 韓英霞.我國普通高校成本核算架構搭建——以A大學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22(03):43-48.
[3] 范悅敏.新發展階段下高校二級學院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21(06):37-42.
[4] 王宗宗,鄧平.高校財務動態治理與財權動態配置探究[J].財會通訊,2022(14):157-160.
[5] 張樂涵.基于校院兩級管理的高校二級學院預算績效管理初探[J].財會學習,2020(19):33-34.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 天津 300072)
[作者簡介:白珺(1992—),女,漢族,天津人,會計師,研究方向: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