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鄉村振興是我國新時代鄉村工作的重點方向。“村BA”作為新興的鄉村體育文化活動,成為推動鄉村體育事業發展、激發鄉村活力的有效路徑,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帶來了許多有益啟示,各地區需要對這些經驗啟示進行借鑒,立足自身實際,對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實現路徑做出探索。文章首先說明了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生態建設、鄉村文化建設、鄉村社會治理、鄉村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價值,以及面臨的發展基礎薄弱、影響力不足、體旅融合深度不夠的困境,提出了“村BA”所帶來的全民參與、政府支持、合力宣傳、流量共享等啟示,探討研究了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實踐路徑,包括做好頂層設計、構建發展布局、推進產業融合、建設示范工程,以期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育賦能;鄉村振興;村BA;發展路徑
1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味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入了新階段。依托鄉村體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對于全面推進農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1,2]。具體而言,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有利于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興旺
通過挖掘鄉村體育資源、發展鄉村體育旅游,能夠找到新的鄉村經濟發展點,推動鄉村第三產業得以進一步發展,并通過發揮體育產業、旅游產業的帶動輻射作用,激活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活力。體育產業、體育旅游等多種形態的產業發展,有利于推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解決鄉村產業單一、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對于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興旺具有重大意義。
1.2 "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建設,助力生態宜居
一方面,鄉村地區的體育資源包含著許多戶外活動,通過推廣這些戶外活動,能夠強化鄉村居民健康意識、環保意識,特別是跑步、騎行等綠色出行方式的推廣,能夠直接作用于鄉村生態環境的優化;另一方面,在對鄉村體育資源進行利用的過程中,鄉村體育設施也能夠得到持續豐富和完善,這對于改善鄉村居民的體育強身理念、優化鄉村體育運動環境、提升鄉村社會的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在鄉村體育資源形成品牌效應之后,能夠促使鄉村文化、經濟與環境實現協調發展,對于構建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
1.3 "有利于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助力鄉風文明
對鄉村體育資源進行挖掘與利用的過程,也是對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文化傳承以及促使其得以創新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鄉村居民能夠對當地傳統的體育文化更深入的了解與認同,進而有效提升鄉村居民的文化歸屬感。與此同時,鄉村體育文化不僅能夠增強鄉村居民的文化認同來提升鄉村社會凝聚力,而且可以形成崇尚體育運動的社會風氣,促使鄉村居民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提升身體素質、增進友誼團結、促進心理健康,從而提升鄉村居民的幸福感、推進鄉村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1.4 "有利于促進鄉村社會治理,助力治理有效
鄉村要振興必須治理有效,現代鄉村治理必須調動起基層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通過主體志愿式的社會參與,從整體上提高鄉村自治能力,鄉村治理不完善,社會治理也難言現代化。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而對鄉村體育資源進行挖掘與利用的過程,也是鍛煉鄉村基層自治組織的鄉村治理能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機會。在這種歷練中,鄉村基層自治組織能夠深化內部改革、完善治理制度,從而為鄉村社會持續發展夯實基礎。同時,鄉村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也是增強凝聚力、向心力的過程,有利于增強鄉村基層的社會治理基礎。
1.5 "有利于促進鄉村社會建設,助力生活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的對象是全體人民,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少數地區的富裕。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鄉村。體育既能人人參與,也能人人受益,發揮鄉村體育資源的產業轉型作用以及經濟帶動作用,能夠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拓展鄉村居民的收入來源,對于一個地區傳統的經濟形態升級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村BA”通過吸引大量受眾,在當地農產品、手工產品的推廣與銷售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這對于實現生活富裕、提升鄉村群眾的生活水平意義重大[3]。
2 "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困境
鄉村體育事業的發展,對于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活力、提升鄉村精神文明水平、打造具有更高辨識度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義[4,5]。然而,依托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鄉村體育發展基礎薄弱
無論是從基礎設施、專業人才還是從發展環境來看,鄉村地區體育文化的發展都呈現出了相對薄弱的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導致了鄉村體育文化本身發展力量不足,其帶動效應的發揮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夯實鄉村體育發展基礎,是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
2.2 "鄉村體育文化影響力不足
面對知名度更高、更為強勢的職業體育而言,鄉村體育文化呈現出了影響力不足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如果鄉村地區沒有能夠構建起完善的體育文化宣傳與推廣機制,則社會大眾則會缺乏對鄉村體育文化進行了解的渠道,這則導致了鄉村體育文化的吸引力無法得到有效展現。
2.3 "鄉村體育發展中的體旅融合深度不夠
鄉村體育與鄉村旅游之間的緊密融合,是發揮鄉村體育資源帶動效應的必要路徑,然而,對體育旅游產業重視程度不足、扶持政策供給不到位等情況,共同導致了鄉村體育資源沒有能夠更為深入的融入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當中,這制約著鄉村體育經濟價值的有效實現。
3 "“村BA”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帶來的啟示
“村BA”是由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組織的民間籃球賽事,其雛形是“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在經過網絡發酵之后,這一民間籃球賽引發了巨大的流量浪潮,網友通過參考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中國職業籃球聯賽的命名慣例,將這一民間籃球賽事命名為“村BA”。“村BA”活動的成功舉辦,打造了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激發了廣大社會大眾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在豐富社會大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礎上,也對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間文化進行了有效的推廣和宣傳,并在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中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由此可見,“村BA”是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典范案例,在推進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工作中展現出了寶貴的啟示價值。“村BA”的成功舉辦,展現出了體育文化與鄉村文化融合發展的力量,其成功原因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全民參與
臺盤村具有良好的體育運動傳統與氛圍,在“村BA”之外的體育賽事還包含斗牛、斗鳥等。“村BA”這項群眾基礎好、參與度廣的體育賽事起源于1936年,在將近90年的實踐中,這項賽事從未間斷且逐漸聲名遠播。在此背景下,“村BA”具有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本村村民積極參與的基礎上,整個黔東南州各個縣市都派出了代表隊參賽。隨著“村BA”的規范化,雖然主辦方為了保證賽事的純粹性而對參賽者居住地、戶口等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在其他方面卻實施較為寬松的政策措施,這也為全民參與創造了良好條件。全面參與不僅體現在參賽人員的廣泛性層面,還體現在觀眾基礎性層面。當地社會大眾在觀賽方面體現出了極高的熱情,總能將比賽氛圍推向高潮,這體現出了當地社會大眾對“村BA”的關注與喜愛,為“村BA”的成功打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和輿論環境。
3.2 "政府支持
“村BA”等民間賽事的規范化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當地政府為“村BA”提供扶持的過程中,并沒有對賽事進行過多的行政干預,這對于促使“村BA”保持原汁原味的魅力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雖然“村BA”起初是由當地社會大眾自發組織的體育賽事,但是隨著“村BA”影響力的持續提升,賽事對各類基礎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門在鄉村振興政策的落實、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完善等多個層面做出的工作彰顯出了重要的價值。而在賽事的進行過程當中,政府部門開展的一些保障工作、服務工作也不可或缺,例如,交通、消防、現場秩序維護等工作的開展,促使“村BA”牢守安全底線,對于“村BA”得以有序的成功舉辦具有重要意義。
3.3 "合力宣傳
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為“村BA”宣傳工作及其知名度的有效提升帶來了契機,在此背景下,多元主體在“村BA”宣傳推廣中的協同參與,則為“村BA”獲得巨大流量乃至形成出圈效應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村BA”賽事舉辦過程中,貴州省新聞媒體啟動貴州電視臺《百姓關注》、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臺江縣融媒體中心三級平臺,構建了由40多人組成的新聞報道組,對“村BA”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現。央視新聞也積極參與其中,對“村BA”進行了報道。不容忽視的是,貴州省當地的非遺傳承人、網絡紅人等,紛紛依托自媒體對“村BA”進行介紹與宣傳,這則構建起了覆蓋范圍更廣的媒介矩陣,為“村BA”影響力的提升及其文化、經濟帶動作用的有效發揮提供了強大助力。
3.4 "流量共享
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果由體育賽事引發的流量不能向其他領域進行共享與拓展,則體育賽事將無法發揮出帶動其他領域發展的作用。從“村BA”這一成功案例來看,當這種接地氣的體育賽事獲得較多流量時,則能夠自然而然的帶動當地產業走向興旺,只是在這種巨大流量的加持下,當地能否在衣食住行以及文化推廣等領域接住這種突如其來的壓力,是當地需要考慮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數據顯示,臺江縣在“村BA”舉辦期間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了5516萬元,與此同時,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文創產品也借助“村BA”流量,獲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其知名度與經濟創收能力得到了協同提升。由此可見,將體育資源帶來的流量優勢向其他領域引導,對于充分發揮出體育在鄉村振興中的賦能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4 "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在推進體育賦能鄉村振興進程的過程中,借鑒“村BA”的經驗啟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做好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指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放眼全局,針對某項具體活動、任務內容、構成要素、涉及層次等進行整體統籌規劃,以最大限度聚集有效資源,助力目標迅捷、高效實現。
首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從戰略角度出發,意識到體育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賦能作用,明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核心和落腳點,以建設現代化鄉村體育、完善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主動行動,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參與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之中,積極統籌規劃,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體育鄉村人民共建共榮、共享共生,確保頂層設計可持續發展。同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從系統角度出發,打造開放性的運行模式。一方面注重地方居民的參與,設置相應的參與機制,并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強化居民的體育知識儲備和能力積累,促使其參與體育賦能鄉村振興之中。并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明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市場前景,積極吸納城鎮地區體育社會組織、體育運動相關企業等參與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工作之中,構建城鄉一體化合作模式,將城鎮地區的優質體育資源帶入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各層次、各環節、各維度之中,提供充足的資源給養,提升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此外,需要注重反饋、評價體系的構建,設置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專門意見窗口,積極聽取居民以及社會團體、相關企業的意見,以集各方之所長,實現體育賦能鄉村振興服務品質的提升,更好的滿足鄉村發展的需求[6]。
4.2 "構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布局
體育賦能鄉村振興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綜合、立體工作。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需要構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發展布局,通過特色鄉村體育賽事,連接各村莊、居民,最終形成特色化的鄉村體育區域板塊,以全面格局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首先,可以從村莊基層入手,充分發揮各村莊山地、河流、古驛道、鄉道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優勢,探索能夠開展的特色體育項目,如健身休閑、登山、騎行、露營、運動船艇、航空飛行、滑雪等,并結合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具備鄉村特色的高質量體育節點。需要注重連接鄉村的體育賽事鏈條的搭建。可以從各地鄉村的優勢體育資源入手,如凸顯鄉村地域特色的龍舟、馬拉松、武術、舞龍舞獅等;凸顯地方地理特征的自行車、垂釣、登山、帆船、帆板等,并發揮地方政府相關體育部門、城鎮地區體育組織的作用,開展相應比賽活動,以比賽為紐帶,連接鄉村,貫穿“省—市—縣—鎮—村”,提升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效果。此外,做強鄉村振興區域板塊,發揮鄉村特色體育的輻射作用,使鄉村體育與城鎮體育結合,傳統體育和現代體育并進。在實踐中,可以以城鎮經濟圈為依托,引入體育賽事、體育休閑、體育康養、體育制造等多體育模式產業;或以地域文化圈為主體,打造諸如儒家傳統體育文化鄉村板塊、武術文化鄉村板塊、紅色體育鄉村板塊等,以地域合力助力鄉村振興。
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格局構建中,地方政府應堅持鄉村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吸引鄉村居民參與體育資源的開發、宣傳,體育比賽的組織、志愿服務等工作之中。在實踐中,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為一線鄉村提供多主體參與的支援服務,吸納相關部門、體育團體、體育培訓機構、體育服務企業、媒體等,發揮自身力量。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強化政策支持、投入資金資源支持幫助;體育團體、培訓機構可以提供人才培育、資金支持、技術服務幫助;媒體可以提供宣傳推廣幫助,實現體育與鄉村生活、鄉村環境的融合,提升居民對體育賦能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強化鄉村凝聚力,助力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工作的落實。
4.3 "推進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產業融合
鄉村地方產業的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之一。傳統鄉村僅扮演著貢獻產業勞動力的角色,產業價值難以在鄉村落地。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中,應當以體育為契機,融合鄉村地區的第一二三產業,突破產業及價值與利益鏈接中的藩籬,實現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需要重視推動鄉村體育和鄉村農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的融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整合鄉村資源,探索其融合途徑,使得體育產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推手,帶動運動休閑特色鄉鎮建設,以充分發揮鄉村體育產業價值,提升鄉村人民經濟收益。
其次,應當促進體育產業自身的融合發展,深入挖掘鄉村體育的內涵和外延,從健身休閑、體育培訓、旅游康養等多角度出發,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建立相關產業設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以構建鄉村體育產業鏈條,打造鄉村特色體育品牌,形成規模化、高效益的鄉村特色體育集群。
4.4 "建設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示范工程
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有效的公共體育服務、體育賽事、體育康養文旅等特色工程的建設,能夠充分展現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效果,并發揮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相關政府部門、體育團體企業等加入其中,成為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穩壓器與調節器。
第一,可以從鄉村公共體育服務工程入手,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主動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從制度入手,完善鄉村公共體育服務設施標準、服務設施承包企業審核內容、體育公共服務人才選拔培養體系等,引入多樣的社會資本、企業參與鄉村公共服務體育運營之中,為鄉村地區居民提供普惠性體育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第二,需要重視鄉村體育健身賽事工程的建設。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基于鄉村特色體育資源,積極招商引資,促使有著較為豐富經驗的城鎮地區體育團體、企業開展鄉村特色企業健身俱樂部經營,并結合網格員制度,建立鄉村基層健身培訓組織,實現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精細化發展。有條件的鄉村還可以探索特色體育賽事的建設,打造統一領導的鄉村體育賽事綜合服務平臺,一方面主動承辦各級體育賽事,打造鄉村特色體育品牌;另一方面組織本地省、市、縣、鄉鎮、村級體育賽事體系,以賽事培養本地特色體育骨干企業,引導鄉村體育產業集群,打造鄉村體育品牌,助力鄉村特色體育的社會化、市場化發展。
第三,應當強化鄉村體育文旅工程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地區自然資源、生態人文環境的優勢,圍繞本地特色體育資源,建設對應的配套設施,如鄉村特色體育公園、鄉村體育旅游綜合體、鄉村運動休閑度假村等。在實踐中,可以針對現今城市地區居民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尋求生理、心理放松等需求,建設康養相關文旅工程,開發垂釣、散步、騎行、瑜伽、太極等運動項目;也可以與本地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旅游資源結合,形成傳統體育、紅色體育等“1+多”綜合文旅項目,形成多條鄉村特色旅游線路,打造本地旅游性地標。
第四,可以關注鄉村體育醫療康復工程的建設。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針對鄉村地區大量勞動力閑置、勞動力整體素養有限等現實特征,融合鄉村體育和醫療康養,建設以慢性病預防、運動康復為核心等體醫融合產業。同時引導地方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針對性培育相關人才,為閑置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并吸納多樣主體參與共建,打造鄉村體育康復產業園區,提供充足就業崗位,帶動鄉村新經濟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對于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依托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卻面臨著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頸問題。在此背景下,鄉村地區可以借鑒“村BA”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中的成功經驗,通過挖掘特色資源、準確定位發展模式、強化政策扶持、提升宣傳成效以及發揮體育帶動效應,"充分實現體育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輝泓.三臺山鄉:“體育+”賦能鄉村振興[J].中國民族,2023(8):52-53.
[2]符婷婷.體育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困境與改革路徑探索[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23,40(2):81-86.
[3]高剛.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基于貴州臺江“村BA”的調查報告[J].當代貴州,2023(24):56-59.
[4]郭俊華,馮雪.體育產業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邏輯理路與推進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3,"40(2):178-187.
[5]劉海洋.“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審視與實現路徑[J].浙江體育科學,2022,44(3):28-34.
[6]王一楠.體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6):"109-114.
作者簡介:樊盟(1981—),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