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中的“實”,指向的是教育做實。我們選擇“細節決定成敗,行動點亮夢想”作為學校的座右銘,倡導“求真求實,同心同樂”的學校精神。
一、教學管理踐行“實”品質
在教學管理中,特別注重抓落實。抓落實是一種負責態度,是一種擔當精神。
(一)打造精細化管理制度
學校制訂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相關人員職責:制訂《教導處主任職責》《任課教師教學工作職責》《科組長崗位職責》等一整套崗位職責。教學常規制度:制訂《坪山中學教學工作常規》《坪山中學集體備課制度》《坪山中學教學質量分析有關規定》等一系列具體管理規定。激勵制度制度:出臺《坪山中學獎教方案》《體育競賽獎勵方案》《坪山中學教科研獎勵辦法》等一系列的激勵制度。校本研修制度:主要包括《坪山中學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坪山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規定》《坪山中學教師學習培訓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落實精細化管理措施
完善教學常規檢查的方式和手段,嚴把教學“四關”:備課關、課堂教學關、作業關、檢測關。形成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齊抓共管的教學監管局面。以備課組內自查、互查為主,科組、教導處抽查為輔的檢查形式,全體行政人員均加入到了教學常規的監管隊伍當中。
(三)凸顯精細化管理過程
1.備課管理。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相結合。個人備課時,特別強調要結合教參、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研究教法、學法。集體備課時,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由主備人發起研討。從備課手段上,學校要求教師教學設計、作業設計、PPT課件三結合。每節課必須有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有教學后記。
2.課堂教學管理。學校全面開展精準教學的課堂研究,利用極課大數據,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學習知識上的薄弱點。
3.作業管理。學校對作業的布置、收交和批改、更正與反饋等都有明確要求,通過教師自查互查、行政抽查、教導處不定期抽查和全面檢查、學生家長監督等多種途徑,確保這一教學環節落實到位。
4.課外輔導管理。采用培優和補弱的方式。培優一般以年級為單位,根據學生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自愿為原則選擇部分學科,利用課外延時服務時間進行。補弱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以年級為單位開設專門的輔導課程,給暫時處于弱勢的學生進行輔導;二是由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況,利用課外空余時間,進行單獨輔導。
5.考試管理。考試的命題、考試過程的組織、改卷以及考試后的質量分析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明確的標準,保證了考試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二、德育管理彰顯“實”品質
以“德育”為辦學機制,堅守“崇德尚本、和諧發展”的德育理念,將“崇德”建立在“尚本”的德育工作規律的基礎上,使德育從真實出發,寄于平凡之中。
一是細化德育目標。推進各年級、各學科具體德育目標的設立,使德育工作落實到班級、年級和學科教育中,保證了厚德尚本的具體化。學校育人目標是“培養活力少年,和雅學子”。初一年級以規范教育和感恩教育為主題,讓學生“做合格的坪中人”;初二年級以自主、責任、協作為主題,讓學生“做負責、團結的坪中人”;初三年級以“理想、拼搏”為主題,讓學生“做優秀的坪中人”。
二是開展德育調研。先后開展多項面向新時期中學生的具有坪山特點的德育調研,使坪山中學德育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色,例如針對外來工子女身心發展的德育工作,有效推動了學校的德育發展。
三是以活動育人。依據青春期學生特點,實施節日、紀念日、主題活動和文明禮儀常規活動,使學生從中養成良好習慣和基本的法制觀念。
三、教師管理重視“實”品質
學校文化中的“實”,落在教師的行為品格上,首先是實實在在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對工作負責、遵紀守法、待人坦誠、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其次,學校格外關注老實人,尊敬老實人,對老實人厚愛有加:交付重任時,選擇老實人;遇到難題時,相信老實人;選人用人時,看重老實人。
四、區域環境潤澤“實”品質
坪山中學居于巍巍馬巒山腳下,是紅色革命根據地,也是東江縱隊司令曾生同志的故鄉。在戰火中鑄就的東縱精神,是坪山中學歷屆師生腳踏實地,戰勝艱難險阻,實現辦學水平迅速崛起的強大精神動力。坪山中學的師生有一半以上是客家子弟。樸素務實的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在客家人的深層意識之中,引領著客家人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和道德觀念。學校處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自然浸染潤澤,學校文化中無處不展露出“實”的氣質。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