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探索,但在中職學校一直進行得不溫不火,并且目前存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不準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與社會需求相脫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個性化培養缺失等問題。黃埔職校針對上述問題,在與中國電信10000號合作進行的中高職銜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開展了以生為本、以終為始、與崗位對接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路徑探索,并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一、以生為本:關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個體化差異
張士平等指出,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突破傳統的“季節性促銷”觀念,轉變以實現學生就業安置為目標的思路,確立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前程與未來,幫助他們獲得面向社會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實現“人職匹配”“人職和諧”。黃埔職校依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生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路徑,在中高職銜接現代學徒制中提供了升學和就業兩條道路。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從新生入學開始到畢業,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確立不同的教育內容、目標與方法,選擇恰當的培養方式和途徑,構建全程指導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讓學生在認識自我、認識專業的基礎上完成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一年級開始規劃,進行分層實施:一年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意識啟蒙課程,邀請與專業相關的企業人員定期開課,講授企業文化建設、規章制度、生產過程等內容,幫助學生對企業、崗位有初步認識,并幫助他們分析評價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點,根據客觀評價,樹立合適的目標和職業理想;二年級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于教育教學之中,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初步職業體驗,了解職業、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情況;三年級學生進入崗位實習階段,學生根據前面兩年對自我、對專業、對相應行業的不斷深入了解,參加現代學徒制下的實踐教學,以帶教手冊作為教材,檢驗自己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與企業要求、職業崗位要求相匹配。
二、以終為始: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
以終為始就是以就業目標實現或升學目標實現為導向展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黃埔職校以學生能力為基礎,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在中職、企業、高職三方融通的現代學徒制推行過程中,三方聯合成立學徒制工作指導委員會和校企專家委員會,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開展針對性強的分層教育:針對一年級的學生,開展關于專業和企業的通識教育,并組織學生到長期校企合作的企業參觀,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專業、認識企業、了解行業,開始方向明確的選擇;針對二年級學生,結合課程邀請企業專家、優秀畢業生針對各自的立場對如何轉變角色適應職場生活,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成長路徑等開展專題講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觀念,積極做好職場規劃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
三、與崗位對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實踐出真知”,放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更是如此,中職學生有了對職業的真實體驗,才能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擇業方向或者升學方向。黃埔職校將崗位實踐教學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之一:在推行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開發了帶教手冊,即把在崗培訓理論和企業師傅的崗位實踐知識結合在一起形成教學指導手冊,教師、學生、企業師傅共同使用,將它作為教材,教師和企業師傅依據帶教手冊對學生進行培養、記錄、評估。在學校,學生接受了職業生涯教育實踐培養,提升了自我規劃能力;企業需求融入學校教材,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崗位要求精準對接,企業也因此收獲需要的人才。
此外,黃埔職校在現代學徒制中推行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校企深度合作,前置企業課程。針對即將走向頂崗實習崗位的三年級學生,邀請企業將企業崗前培訓、崗位技能等課程前置到相關專業的學校課程中,促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具目標實效性。
黃埔職校于2018年-2022年間,向廣州市中國電信10000號共輸送166名學生,上崗140人,上崗率84.34%,高于社招26.83%,一定程度緩解企業招生難的問題。實習學生在企業得到鍛煉和成長,在學徒制跟崗期間,在線處理能力大大提升,承接2200萬+的話務,客戶滿意率達99.20%,同時,自身薪酬穩步提升。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2022YQJK056)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