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教育體系的深度變革,文化的融入和表達在中小學英語課程中變得日益重要。教師運用適當的方法來融合這些元素,既能協助學生實現他們的英文學習任務,也能推動他們語言交流技巧的提升,這對增強中小學生的整體英文水平具有深遠的影響。
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實施文化意識滲透教育的策略和方法非常關鍵。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都應該深思并付諸行動以探索這種英語文化教學策略。
一、基于單元整體,細化教學目標,指向文化意識
教育目的就像是引導我們穿越迷茫的路標和照亮黑暗海洋的光源,它們能為我們提供教育的指導路徑。在學校的小學英語課程里,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教師要深入研究課本內容;其次,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來調整并優化教學目標;最后,可以清晰闡述出如何通過這些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文化認識水平,從而讓教師們在執行教學任務時更精確地組織課堂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程度。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也可以教學目標為標準,查看學生的文化意識發展情況,以便及時地為學生進行補充。
二、指向語篇教學,培養文化意識
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教育者需要在課堂上指導學員們圍繞主題含義展開學習,并以此作為基礎來綜合掌握語言學與文化學的知識,同時利用聽力、口語、閱讀、視覺及寫作等多種方式去解讀和傳達意義、目的和情緒狀態,進而推動他們的邏輯思考、批評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最終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澳大利亞的朋友”課程前,教師圍繞語篇主題,利用音樂旋律、圖畫展示或影片播放等方式,吸引學生將感官反應及注意力集中于課文內容上;而在文字理解過程中,教師們需要明晰本文的主干框架、并且提出核心疑問,以便深入探究其中的含意,從而強化與固化學到的詞匯語法及其相關背景資料等信息,以此達到把已知知識點轉變為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最后提煉語篇,遷移文化體驗。這堂課的學習主題是理解中國的夏季節氣與澳洲的夏日活動,讓學生能在語言表達、思考方式及文化認知之間的有機融合中,學會描述他們自己家的夏天。
三、利用課外或閱讀,滲透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源遠流長的過程,想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育者必須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環境做出擴展與深化。以深圳牛津英語書本六年級第六單元E-friends為例,其主題是尋求并表達建立國際友誼的愿望。文本并沒有過多的拓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擴充文本,介紹不同的國家,鼓勵學生使用英文描述某個國家獨特的風貌,也可以借由比較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英語實際操作任務,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認識,讓他們預先準備一份英語的手寫海報,指導他們講述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國度,從而推動他們在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與語法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厚的愛意。
其次,閱讀教學也是滲透文化意識非常好的途徑。針對小學初級教育時期的孩子而言,對文化的認識可能顯得枯燥無味,這是由于某些文化元素必須經過深入思考才能夠領會。然而,英文閱讀課程恰好能緩解這種狀況。因此,我們教師有必要科學地實施英文閱讀教學,以融入文化觀念。另外,教師還需關注指導學生把握書中蘊含的英文語言知識,從而推動他們的英文能力和文化素養齊頭并進。再者,教師可以選擇適于學生閱讀的英文圖畫書。
綜上所述,文化意識對學生英語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并加強文化理解的教育工作,尋找合適的教育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本中的優秀文化,從而促發他們在接受了這種文化熏陶后產生更為準確的價值觀。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