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美術課可以開發小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能力。我們需要適應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增強創新思維的能力,為未來的藝術表現打下基礎。身為一名美術老師,我們在美術課上應該主動扮演美術教育的橋梁角色,打造一個優秀的教育環境,為學生的個性特長的成長提供最好的教育效果,推動學生在道德、智慧、體質、美感和勞動方面的均衡發展,從而全方位提升教育的品質。
一、教學情況分析
小學的美術課程可以被視為一個展示小學生自身才華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小學生可以找到滿足和成功的感覺。進行恰當的藝術活動有助于小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藝術老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為小學生創造出自由的創作環境,讓他們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在美術活動中,由于小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他們會積極參與討論,投入其中,這對于達成教育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美術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想象力是美術教育的根基,每個小學生在美術教育中都有展現想象力的空間和機會,教師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想象環境中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二、美術教學特色做法
(一)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6課《讓剪影動起來》時,教師可以通過五個環節,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剪影與皮影的關系,爭當“中國影子”的守護者,探究如何讓剪影動起來。其次培養審美感知: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從什么是剪影,如何設計剪影形象等方面探究設計形象生動的剪影人物。同時用心感受藝術表現: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如何才能讓剪影動起來,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從教師示范和學生作品中明確創作步驟,開拓創作思路。最后注重創意實踐: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作剪影形象,并進行剪影劇場小表演。
(二)理論實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比如,學習《廢舊物的“新生命”》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進行學習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天性,通過使用紙盒和生活中的廢棄物來制作車子,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制作。這樣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制作興趣,還能推動他們的想象力發展。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們也可以在這堂課中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一名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輛他們喜歡的車子,看看誰設計的車子形狀獨特,顏色搭配最美。學生們憑借自己的創意,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汽車,其中包含了許多獨特的設計。同時,學生們開可以圍繞“無廢校園”主題進行環保作品創作,繪畫作品中多宣傳減廢、禁塑料、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等。同學們用自己的巧手繪制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表達自己從點滴做起、踐行綠色環保的決心。
(三)聯系生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學習《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時,學生們在六年級已經具備了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他們在以往的線描教學中積累了相關的知識,對直線、曲線、折線、交叉線等線條類型有了初步的理解。他們對于線條間的疏密、粗細等對比關系也不再陌生,并且能夠運用豐富的線條來描繪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如果學生想要通過線條來展示黑、白、灰的對比關系,他們需要理解黑、白、灰之間微妙的層次變化,并掌握點、線、面的疏密排列技巧,同時能夠靈活地應用這些技巧。在掌握了上述的繪畫技巧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我們日常生活中黑、白、灰的運用。一些學生可能會發現家居設計、服裝設計和車輛外觀設計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黑白對比能夠帶給人們純凈、和諧、高貴的美感,這種和諧美正是黑與白的吸引力所在。
(四)樹立自信,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信是推動創新思維的動力之源。每個學生的創新成果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首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擅長發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并適時地給予贊揚和激勵,以提升創新的欲望和自信。藝術家李可染曾經表達過“勇氣是最寶貴的”。教師的激勵和贊揚能夠提升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從而讓他們有能力去展開想象力,進行積極的創新。通常,學生因缺乏自信而感到害怕,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在構思和技巧表現上遇到了兩大難題。為了解決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害怕情緒,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利用多媒體工具,通過欣賞優秀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思維范圍,增強他們的創新勇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