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1世紀是信息時代,公民身處網絡信息大海之中,如何正視并汲取當下的信息是現代人的必備素養。與此同時,這也對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情感和心理的角度出發,精彩的影像鏡頭(含各類網絡媒體素材)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由于它走心、接地氣,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熱情和興趣,且貼合實際生活而頗具優勢。學生不僅接受度強,而且能產生共鳴,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思,產生情感碰撞,然而在影視素材的選取和運用又頗具藝術,絕不是機械的。怎樣選取和運用影視素材來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呢?
一、影視素材的精心選取
首先,需要教師練就一雙慧眼,從海量的影視素材中選取跟初中道法課教材相適應的素材,在選取時,要結合道法課的教材,而不能偏離教材,更不是歪曲教材而讓教材去適應影視素材。例如,七年級上學期的道法課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思考”,在這一單元里,可供我們選擇的影視素材有很多,其中電影有《唐山大地震》《從今以后》《不一樣的本能》《K星異客》《美麗人生》《肖申克的救贖》等,這些影視素材,哪些更適用學生,哪個片段更能融人教材是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所以教師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去選取影視素材。選對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道法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在選取時要跟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有針對性。例如,當我們講到《增強生命的韌性》時,教師往往會采用這樣兩類影視素材,一是體現動植物生命韌性方面的,例如紀錄片《黃山》中介紹黃山松在懸崖峭壁那惡劣的環境中生根發芽并頑強生存的片段,另一個就是人類的生命韌性方面的影視素材,這就需要我們結合道法課的教材來選擇。
最后,選取的影視素材要有時代氣息。如七年級上冊親情之愛,可以選取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素材,這一電影很有時代氣息,深受當今孩子們的喜歡,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影視中的親情碰撞也較新穎,這部電影也是根據現實改編而來的電影,很有時代色彩。
二、影視素材的靈活運用
運用影視素材導人新課,能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深奧的理論通俗化,具有機動性大,形象直觀,感染力特別強的特點,另外具有新穎性,初中學生對聲音、圖像影視中的情節等特別敏感,能抓牢學生學習的心,瞬間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用影視素材導入新課,可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抓住學生的心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七課《親情之愛》的“和諧家庭我出力”這一內容時,播放《考試一家親》中的電影片段,影片中芳芳家面對生活中的重重困境而相愛相幫、共建和諧家庭的故事情節會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一課的重點知識,激發學生共鳴,升華學生對家庭認知,從而讓學生內化于心,輕松地達到教學目的。
再次,在學習學生感興趣但同時又會覺得有點尷尬的知識時,采用影視素材來教學,化“尷尬”為玉帛。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青春萌動》時,學生對這一框的知識很感興趣,同時又不好意思,因為涉及異性交往,這時就可以結合電影《初戀這件小事》,選取該影片中小水面對阿亮時產生的愛慕之情這個片段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從電影中得到感悟——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動,讓學生很容易理解青春期的這一心理萌動是青春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從而懂得在異性交往中要學會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等知識。
三、影視素材應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影視素材融入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應本著以全體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認知度、可行性。
2.靈活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呈現熟悉的影像鏡頭,需要根據把握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實際情況,視情況而變,視環境而變,視學情而變,邊走邊看,捕捉最美的課堂。
3.廣域性原則。以核心素養為任務導向,設置一些多元,寬泛的任務目標,設置科學的情境,讓學生在思考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上升到學會做事、懂做人的境地,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