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游戲化學習的研究不斷推進,在基礎教育教學領域,游戲化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在游戲情境中獲得具身認知,主動建構意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陶侃在《從游戲感到學習感:泛在游戲視域中的游戲化學習》中總結出游戲化學習的三個特征:“一、提供動態化、可交互、反復探究的擬真情境,有利于游戲者從不同角度反復觀察、感知與探究,帶來別樣的學習體驗。二、基于問題情境構建起即學即用的實用知識,促使自我探究基礎上的人際協作與當下問題的解決。三、促進游戲者個體與社群的頻繁交流,醞釀、形成非正式學習場域。”基于游戲化學習理論的啟示,我們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進行新的思考和實踐,形成了游戲化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五個策略。
一、提供導學資源,驅動前置學習
寫作課開展之前,應該先給學生提供前置性學習的課程資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獲得較為容易理解的寫作知識,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如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的人物描寫相關概念和技巧。在提供導學資源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首先,課前學生發布課前的學習任務,完成導學案。鼓勵學生針對疑難點主動思考和交流。其次,制作具有互動性的微課視頻,生動形象地呈現寫作知識。在視頻中融入小測驗和問答環節,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最后,建立在線資源庫,包含與寫作相關的書籍和寫作范例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選擇學習材料,形成個性化的學習路徑。以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作“學會寫景”為例,筆者在課前發布了寫景知識的導學資源,包括文字版的導學案和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提前了解這類寫作知識,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把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策略,實現由學習到習得的轉變。同時,也傳送名家寫景的片段和文章等資源給學生,讓學生對好的語言文字表達有直觀的認知和感受。
二、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當學生進入寫作課堂時,教師可以通過再現真實生活情境、虛擬超時空情境等方式,創設一種寓教于游戲的寫作情境,既內置了學生寫作任務驅動的觸發點,也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例如,在“學會寫景”的寫作課堂教學中,課堂伊始,教師發布了一則招聘啟事:
招聘啟事
歡迎來到全球top10雜志社!本雜志社以旅游勝地推薦為主欄目,介紹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今日入職本單位,明日登上人生巔峰!現招聘編輯若干名,職位要求如下:(1)了解寫景的基本策略,能當場復述。(2)能夠運用兩個以上的寫景策略完成一段寫景片段。(3)能夠把景物描寫和采集的照片進行合理排版,制作一期微型雜志。
在導入環節,教師創設了一個雜志社招聘編輯的生活情境,學生代入求職者的游戲角色,對于本課的學習目標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也激發了學生們互相比拼、競爭“上崗”的學習熱情。
三、沉浸游戲體驗,習得寫作策略
此環節是學生深度參與寫作策略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詳細的寫作支架,并不是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通過“游戲”般的角色扮演、情境體驗、過關進階,來達到了解、體會、習得本節課的寫作策略,構建自己的寫作圖譜。例如,在“學會寫景”的寫作課中,學生代入求職者的角色,還需要經過“采風團”“編輯部”“排版處”三個環節的寫作策略學習。在核心教學環節“編輯部”,教師把隱性的寫作知識和技能進行顯性化,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每一項寫景策略的內涵和要點,并從不同的名家散文范例中加深體會,最終由學生自我構建起“景物描寫”寫作知識五個策略:策略一為注重色彩搭配,包括整體色調符合主題、巧用色彩修飾詞;策略二為體現角度轉變,包括轉換不同視角、疊加多種感官;策略三為凸顯景物狀態,包括增添動靜相襯之感、呈現時間變化之美;策略四為注重情景交融,包括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四、推進寫作實踐,深度交流反饋
在課堂之中和課堂之外,應當及時鞏固學生所學,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寫作策略立即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當中。首先,設立多層次的寫作實踐任務。課堂當中,每一項寫作策略都會附帶即時練筆的過關小競賽,即“微寫作”;課堂結尾,需要學生盡可能運用本課的多項寫作策略,完成綜合性的練筆;課堂之外,學生則需要寫一篇完整的作文,完成整體寫作的任務。從“微寫作”到“綜合寫作”再到“完整寫作”,逐步升級任務難度,有助于學生逐步提升寫作能力。例如,在“打造扣人心弦的情節”的寫作課堂上,學生在分別學習了“巧用倒敘法”“一波三折法”“設置懸念法”的寫作技巧后都要經過“最佳編劇”“故事大王”“頭號玩家”的微寫作過關游戲,最后則是小組合作續寫故事、表演故事的綜合練習,課后則是布置了完整作文寫作任務。其次,促進寫作者的交流和反饋。在學生的寫作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如何使用寫作策略進行寫作,還要關注學生個體和群體之間的交互溝通。因此,對于學生寫作成果的反饋,不僅依靠教師的點評,還可以調動學生同儕的積極性,通過寫作評價量表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評價、幫助改進。例如,在“如何敘事”的完整寫作訓練后,學生需要根據特定的評價量表對同學的作文進行評閱,在不同維度為同學的作文進行打分,并寫下自己認為值得借鑒的地方和改進的建議。借助這一評閱活動,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敘事技巧的理解,也加深了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交流和聯系。
五、開展綜合實踐,整合優秀作品
學生的寫作實踐基于情境而展開,學生的寫作任務不僅指向一篇作文的完成,還應該指向一個完整的、貼合生活的、綜合性的實踐任務,這就使得語文能力的運用突破課堂之外,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因此,在以上教學環節以外,學生還需在課堂之外和同學共同完成綜合實踐任務,從“完整寫作”轉向大情境下的“大任務”,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審美能力、思維深度、團隊協作能力等。例如,在“學習寫景”的寫作課上,教師在導入時設置了雜志社招聘編輯的情景,在課堂結束時布置了一個綜合性實踐活動:本期雜志主題是“大美在深圳”。以小組為單位,在深圳范圍內任選一處具有深圳特色的景點(包括自然景點和人文景點),利用周末去踏訪采風,拍攝風景素材,并寫一段不少于400字的風景簡介。所有小組完成拍攝和文稿后,由各組長合作編輯排版,印刷成冊。
責任編輯" 邱" 麗